[中医][图文]清肺排毒汤正式处方来 | |
[中医][组图]中医抗疫!广州市第八 | |
[中医][组图]治疗不孕不育、颈椎病 | |
[中医][图文]中药国际化重大突破: | |
[中医]国家中医药局:这7个资格证是 | |
[中医]老中医不可随意坐堂 一批“药 | |
[中医][图文]沉痛悼念国医大师邓铁 | |
[中医]国务院修改《中药品种保护条 | |
文章导读: |
胎漏、胎动不安是妇科妊娠疾病的常见病,是堕胎小产的先兆,如不及时治疗,极易造成流产。导师门成福教授为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指导教师,行医几十载,医术精湛,学验俱丰,40多年来以治疗妇女胎漏、胎动不安见常。吾有幸随师学习,耳闻目睹,亲临教诲,体会较多。现将门教授治疗胎漏,胎动不安的经验总结如下:
一、胎动、胎漏不安的概念
有关妊娠出血病症《金匮要略》中已有记载,但胎漏、胎动不安之名最早见于晋代王叔和的《脉经》及隋代巢方元的《诸病源候论》。《圣济总录》中也指出“(妊娠)经血时下,谓之漏胎…如器之漏也。”明代武之望在《济阴纲目》中指出胎漏与胎动不安的异同:“胎动、胎漏皆下血,而胎动有腹痛,胎漏无腹痛为异尔。”胎漏指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时下时止,而无腰酸腹痛,亦称“胞漏”或“漏胎”。妊娠期仅有腰酸腹痛或下腹坠胀,或伴有少量阴道出血者,称为“胎动不安”。
二、胎漏、胎动不安的发病机理
明代张介宾《景岳全书》中指出“妊娠忽然下血,其证有四:或因火热迫血妄行;或郁怒气逆则动血;或因损触胎气,胞宫受伤而下血;或因脾肾气陷,命门不固而脱血”,指出了本病的病因病机。
1.肾虚
肾为冲任之本,胞胎主于任而系于肾,如禀赋素弱,先天不足,肾气虚弱;或孕后不慎房事,损伤肾气,肾虚冲任不固,胎失所系,以致胎元不固,而成胎漏、胎动不安。
2.气血虚弱
清代名医傅山在《傅青主女科》中指出:“盖脾统血,肺主气,胎非血不荫,非气不生,脾健则血旺而荫胎,肺清则气旺而生子。”气以载胎,血以养胎,气虚不摄,血虚失养,胎气不固,以致胎漏、胎动不安。
3.血热
外感热邪,素体阳盛,七性郁结化热或阴虚发热,热扰冲任,损伤胎气,以致胎漏、胎动不安。
4.跌打损伤
跌打损伤,冲任受损,气血失和,致伤动胎气。
三、胎漏、胎动不安的辨证论治
胎漏与胎动不安的辨证论治,基本相同,临床应根据出血的量、色、质及舌脉进行辨证论治。本病的治疗以安胎为主,并根据不同情况,采用固肾、补气养血、清热凉血等法治疗,根据临床观察,门教授认为引起胎漏、胎动不安的主要原因为肾气亏虚,冲任不固,因此临床以固肾安胎为主,佐以清热凉血止血之品。根据门老临床经验,分型如下:
1.肾精亏虚型
临床表现:妊娠期间阴道少许出血,色暗淡,质稀,腰膝酸软,小腹坠痛,小便频数,舌质淡,苔薄白,脉沉滑尺弱。
治法:固肾安胎,佐以益气。
方药:寿胎丸(菟丝子、川断、桑寄生、阿胶珠)加党参、白术、黄芩、陈皮、砂仁等。
2.阴虚血热型
临床表现:妊娠期阴道下血,色鲜红或腹痛下坠,心烦不安,手心烦热,口干咽燥,大便秘结。舌质红,苔薄黄。
治法:滋阴清热,养血安胎。
方药:寿胎丸加黄芩、麦冬、生地炭 、地榆炭等。
3.外伤胎元型
临床表现:有外伤史,胎动下坠,腰酸腹痛,阴道下血。舌质淡,苔薄白,脉滑无力。
治法:益气和血,固肾安胎。
方药:圣愈汤(太子参、黄芪、当归、 川芎、熟地、白芍、杜仲、川断、砂仁)加菟丝子、桑寄生、三七粉。
典型病例
郭某,女,29岁,2003年7月7日初诊。主诉:停经60天,阴道出现少量出血14天。现病史:患者于1997年结婚,曾怀孕一次,行药物流产,末次月经2003年5月6日,出现恶心,纳呆,喜食酸物,尿HCG试验阳性。近2周来阴道少量出血,色暗,无血块,腰酸,小腹隐痛,头晕耳鸣,纳呆,舌淡苔白,脉沉细滑。
实验室检查:尿HCG>25?滋/l。
中医诊断:胎动不安。
中医辨证:肾气亏虚,充任不固。
处方:菟丝子25g,寄生25g,川断25g,阿胶珠15g,黄芪15g,白术15g,砂仁10g太子参25g,麦冬25g,生地炭25g,杜仲15g。7剂水煎服,每日1剂。
7月14日复诊:服药7剂,无小腹隐痛、腰酸,因吃辛辣食物出血未止、色红,舌红,苔白,脉滑数。
处方:菟丝子25g,寄生25g,川断25g,阿胶珠15g,黄芩15g,黄芪15g,白术15g,砂仁10g,太子参25g,麦冬25g,生地炭25g,仙鹤草25g,黑地榆25g。7剂水煎服,每日1剂。
7月21日三诊,上方又进7剂后出血已止,B超检查胚胎发育正常。
按 该患者停经60天,现有少量出血,色暗,伴腰酸腹痛,头晕耳鸣等症状,辨证属肾气亏虚,不能固胎所致,故用寿胎丸补肾益气、固摄冲任。根据产前应以养血、健脾、清热、疏气为主的治疗原则,除用寿胎丸补肾益气固气之外,佐加苦寒的黄芩固中泻火气(若出血量大,改用黄芩炭),甘温之白术益脾以培万物之母,辛温之砂仁止痛行气,太子参、麦冬资阴生津以防甘温之品助火动血。若久漏不已,胎气无所禀养,必致萎燥,因此用苦寒之生地炭凉血止血,服药七剂后因食辛辣之物加重出血之势,用苦寒之仙鹤草、黑地榆凉血止血,使热清而胎自安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