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名医学院 >> 肿瘤科 >> 名家医案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升阳除湿汤治疗小儿久泻28例

  • 文章导读:

    小儿久泻属小儿泄泻中的虚寒症型,是指小儿消化功能障碍,脾胃升降失常,清浊混淆,导致排便次数增多,解水样便或解黄色清稀便,日数次,病久不愈者。笔者从医2o余年,采用升阳除湿汤观察治疗28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28例,男15例,女13例;年龄最小8个月,最大12岁,其中病史最长2月,最短1周。

    1.2 诊断标准: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发病前多有内伤乳食,或外感时邪,导致粪便次数增多,每日3—5次,多达1O次以上为特征,经服思密达等药或静滴抗菌素治疗无效,伴神疲纳呆,食少,面色萎黄,舌苔白腻,脉濡或脉细无力。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正常,大便常规检查:无脓细胞和白细胞。

    2 治疗方法根据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分辨寒热虚实,谨守脾虚湿盛病机,以燥湿健脾,疏畅气机,调和脾胃,消食导滞为基本法则,将升阳除湿汤临症加减运用。治病求本,用苍术陈皮茯苓等健脾化湿,扶脾祛邪,促进脾胃运化功能恢复。疏调气机常用羌活、防风升麻柴胡当归等疏肝和脾,升阳除湿,健脾止泻。积滞明显者,加山楂、槟榔、青皮、厚朴等具有消导不伤正,开胃醒脾,清肠祛邪之品;大便次数多,水样便,口不渴舌苔薄白或白腻且润泽者,加泽泻猪苓等利水而不伤阴之品;对寒热错杂,脾胃虚寒者,加益智仁、吴茱萸肉豆蔻等燥湿,温中,行气之品;对久泻不愈者,应扶正固涩,用诃子、石榴皮、赤石脂等涩肠止泻药。

    3 结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治愈:泄泻止住,大便成形,全身症状消失。大便镜检无异常,病原学检查阴性。好转:大便次数及水份减少,全身症状改善。未愈:大便次数及水份未改善,或症状加重。

    3.2 治疗结果:28例病例,痊愈26例,占93% ;显效2例,占7% ;无效者0例;用药最短者6天,最长者21天。

    4 病案举例

    患儿王某.男,2岁,2006年8月5日初诊,主诉:腹泻1月余,每天解黄色稀便7—8次,时带泡沫,或便随矢气而出,量不多,无黏液脓血,口干,尿少,舌质淡红,苔薄白,指文淡紫至气关。证属脾胃湿盛,运化失健,胃肠不和。治以燥湿键脾,升阳除湿,疏导运化。拟升阳除湿汤加味;处方:羌活6g,防风6g,柴胡6g,当归6g,木香6g,厚朴6g,陈皮6g,苍术6g,泽泻8g,车前子8g,葛根log,芡实log。每天1剂,水煎,分3次服,连服6剂,泄泻止病愈。

    5 体会

    小儿脏府娇嫩,因饮食不能自节,寒暖不能自调,外感时邪、湿浊,内伤食滞则易损伤脾胃而发为泄泻。临床以寒热夹杂,虚实互见型居多,且发病与季节有一定关系,如:春天多风寒泻,夏天多热泻,长夏多湿泻,秋天多水泻,冬天多冷泻。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运化水谷精微和运化水湿,水湿通过脾的转输,肺肾的气化,将水液化为汗液和尿液排除体外。又因小儿“脾常不足”,运化功能减弱,必导致水液滞留于肠胃,肠间水湿过盛,则又伤及脾胃,以致清浊不分,合浊而下,并走于大肠而泄泻。加之小儿“肝常有余”,以致土虚木乘,脾土更虚,运化失司,则泄泻迁延难愈。但小儿脏气清灵,易损,易调,易治。《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云:“脾胃湿盛成水泻,懒食溏泻色多黄,清浊不分溺短涩,胃苓升阳除湿汤。”升阳除湿汤由苍术陈皮、防风、羌活、升麻柴胡神曲麦芽、泽泻、猪苓、炙甘草组成。方中苍术陈皮燥湿运脾,行气和胃,羌活、防风升麻柴胡疏肝醒脾,升阳除湿,健脾止泻;猪苓泽泻利水渗湿,“利小便以实大便”;神曲麦芽消导积滞,开胃悦脾共奏疏肝理气,燥湿运脾,升阳除湿而达到止泻之功。多年来我用此方加味治疗小儿泄泻,取得了较好的l临床疗效。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