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图文]清肺排毒汤正式处方来 | |
[中医][组图]中医抗疫!广州市第八 | |
[中医][组图]治疗不孕不育、颈椎病 | |
[中医][图文]中药国际化重大突破: | |
[中医]国家中医药局:这7个资格证是 | |
[中医]老中医不可随意坐堂 一批“药 | |
[中医][图文]沉痛悼念国医大师邓铁 | |
[中医]国务院修改《中药品种保护条 | |
文章导读: |
耳疖(er jie)是指发生于外耳道的疖肿,以耳痛、外耳道局限性红肿、突起如椒目为其特征。古代医籍中尚有“耳疔”、“黑疔”等别称,如《外科证治全书·卷2》中说:“耳疔生耳窍暗藏之处,色黑形如椒目,疼如锥刺,引及腮脑,破流血水”。中医人网站特转载普济消毒饮治耳疖医案一则,以飨读者。
涂某某,男,13岁,2004年10月18日初诊。左耳部肿痛6天,痛连腮部及头部,碍于咀嚼、呵欠,伴恶寒壮热,口苦咽干,便结尿黄,左外耳道及耳周红肿,外耳道狭窄如线,耳周淋巴结肿大,左耳听力减退。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宜清热解毒泻火利湿。
处方:滑石、黄芩、当归、连翘、蒲公英、板蓝根、生大黄(后下)、玄参各10克,柴胡、龙胆草、牛子、花粉各5克,陈皮、僵蚕、甘草各3克。水煎内服,紫金锭外敷。两剂后耳部肿痛明显减轻,寒热除,左耳听力正常,原方生大黄改制大黄服四剂病愈。
按:耳疖生于外耳道,是其毛囊及皮脂腺化脓性感染。多由热毒壅盛,上攻耳窍,或肝胆湿热所致。早期应用本方加减治疗可使肿消疖散。后期可成脓,但脓成后不宜使用本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