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名医学院 >> 肿瘤科 >> 名家医案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干祖望教授辨治鼻病经验拾零

  • 文章导读:

    干祖望教授1912 年出生于金山县。1916 年进入“南社四子”( 邵力子、柳亚子、姚石子、姚蓬子) 之一的姚石子家塾,博览群书。1929 年随擅长外科、喉科的浙江省嘉善县西塘名医钟稻荪学医,尽得其传。1933年在金山、松江两县开业行医,以抢救急性喉梗塞的擎拿术名噪一时。1951 年在松江城厢第四联合诊所内首创中医耳鼻咽喉科。1953 年于中央直属机关第二医院皇城根门诊部进修西医耳鼻喉科。历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全国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会主任委员等职。笔者曾有幸随师抄方学习,试摭拾临证所见干老辨治鼻病经验之零金碎玉,中医人网站转载与同道分享。

    1 健脾化痰

    灵枢·经脉篇》曰: “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纳太阳之脉,下循鼻外。”脾胃经脉与鼻窍相连。脾虚酿湿生痰,氤氲上蒙清窍,是多涕症的主要病机之一,李东垣谓: “损伤脾胃,生发之气既弱,其营运之气不能上升,邪塞孔窍,故鼻不利及不闻香臭也”,“宜养胃气,使阳气中气上升鼻管则通实。”脾病可母病及子,反之,肺虚亦可子盗母气。干老私淑东垣,提出“诸窍空清统于土”,宗培土生金、健脾化痰之法常收佳效。如孙某某,女,59 岁,1987 年10 月12 日诊。痰涕两多,饱储颃颡之间,常有拧咯难尽之感,色白,作咳,善泛恶。舌腻而胖,脉细。查: 咽阴性。中州气怯,精微不化津液而泛溢为痰为涕,当从补中化痰,六君子汤主之。处方: 太子参10g,白术6g,茯苓10g,陈皮6g,法半夏6g,甘草3g,姜竹茹10g,苏梗10g,枇杷叶( 去毛) 10g,5 剂。10 月18 日二诊: 痰涕减少,纳呆肢倦依旧,守方服两月,患者函告明显改善,不易感冒,食欲、精神均明显好转。

    2 芳香化浊

    鼻息肉中医谓“鼻痔”,良由湿热内生,脾湿犯肺,结滞鼻窍,伏而不散乃成。病邪缠绵,耗伤气血,每致本虚标实。如: 刘某某,女,33 岁,1987 年10 月23 日初诊。一向平安,但今年8 月之后,有感冒引起,脓涕奇多,汗亦蒸蒸而泄,现在左鼻腔在拧涕之际,有异物感,嗅觉正常,头昏,全身乏力,纳食呆顿,咳嗽有痰,睡眠差。查: 两下甲肥大,收缩敏感,两侧俱有息肉存在,舌薄苔,脉平。湿从下困,化浊上凝,清窍久蒸湿浊之中,当然一如陈士铎所谓“芝菌生矣”。汪昂《汤头歌诀》亦云: “肺经湿热,上蒸于脑,入鼻而生息肉,犹湿地得热而生芝菌也。”从芳香化浊入手,为抄捷径: 陈皮6g,白芷6g,半夏6g,薏苡仁10g,茯苓10g,苍术6g,泽泻6g,藿香10g,辛夷6g,佩兰10g,5 剂。患者回当地继续依此方治疗月余,鼻息肉明显缩小,诸症次第减轻。

    3 清肺养阴

    鼻为肺之外窍。《灵枢·本神》曰: “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外台秘要》说: “肺藏为风冷所乘,则鼻气不和,津液壅塞,而为鼻鼽”。可见,肺气虚寒常致鼻病。然肺经郁热亦不少见。如朱某某,男,27 岁,1987 年10 月13 日初诊。鼻腔鼻翼及其两旁,出现跳跃性疼痛,历5 年之久,四季皆然。鼻中干燥,胸闷气促。舌上经常起疱疹。大便干结,有时带血。查: 鼻中隔严重S 型弯曲,两侧立氏区粗糙,鼻腔黎氏区粗糙,咽峡小血管扩张,舌薄苔,质有红意,脉数。燥气中来,疼出肺窍,其燥也痛也,良以由气盛而攻,即古人所谓“气盛化火”之谓,暂从清泄肺经一试。宗泻白采药。葶苈子3g,桑白皮10g,桔梗6g,黄芩3g,栀子10g,金银花10g,竹叶10g,灯芯草3 扎,甘中黄3g,5 剂。患者明显好转。原方再进10 剂,疼痛已基本消失,喉头干燥有痰。肺火渐熄,以日月之移,多少应顾及清养: 桑叶6g,芦根30g,辛夷6g,生地黄6g,桔梗6g,麦门冬10g,元参10g,白茅根10g,天竹黄6g,甘草3g,5 剂。

    4 内外兼治

    干老对清代吴师机推崇备至,在临床十分重视外治法的应用。如朱某某,男,39 岁,1987 年10 月16 日初诊。失嗅已一年多。起因于在停的汽车上跌下,枕部受伤并休克,从此即闻不到香臭,同时如其晚上睡眠不佳,翌日必无劲而疲乏怕冷。查: 鼻腔( - ) ,舌薄苔,脉平。鼻聋起因于跌仆之后,良以泥丸受震,祸及畜门,私淑王清任用化瘀法以应付五官之病: 乳香3g,没药3g,桃仁10g,红花6g,蔓荆子6g,路路通10g,菖蒲3g,归尾10g,赤芍6g,5 剂。同时采用外治,承吴师机之遗旨: 辛夷花3g,白豆蔻3g,山奈1g。以上之药,烘燥,研末,取少许包在纱布里,大如黄豆,或花生米大小,塞鼻中,左右交替而塞,每天3 ~ 4 次,每次30min。治疗后初见成效,睡眠好转,嗅觉似在有无之中。坚持治疗3 个月,嗅觉基本恢复。

    5 守法守方

    初治有效,辨证无误,应守方再进,“宜将剩勇追穷寇”( 毛泽东诗句) ,不可急于求成,朝秦暮楚。“谋后而定,行且坚毅”( 《曾国藩家书》) ,即使病情有所变化,只要病机依然未变,就要守住治则大方向,随证略作加减而已。如谢某某,男,52 岁,1987 年10 月12 日初诊。入秋鼻炎发作,累进15 剂,狂嚏减少,仅仅清晨还有一次,嚏也两三个而已。涕量减少。从而仅呈干燥感但对凉气仍然很敏感。晨起口腔中很不干净。查: 两鼻腔黏膜已正常,少分泌物,舌少苔,脉平偏细。十剂温金之寒,调肺之气,应桴有效,迷津有路,应作曹随,原方: 党参10g,百合10g,细辛3g,桂枝3g,白芍6g,甘草3g,诃子肉10g,地龙10g,乌梅6g,毕澄茄6g,30 剂,症状趋愈。

    这是效不更方。亦有不效亦不更方。因为不效的原因在于“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要辨证无疑,治法无误,尽管效来不速,当沉得住气,树立信心,最忌半途而废。再如: 杜某某,女,38 岁,1987 年9 月11 日初诊。十多年以来,每值春秋季节,即头面诸窍奇痒,从而导致狂嚏,涕泪频流难敛,严重时伴以哮喘。查: 鼻中隔严重向左弯斜,两侧黏膜少量小血管曝露,皮肤划痕测验阴性,舌薄苔挟有红意,脉细。过敏之症在《外科启玄》无辜疳疮中曾予论及,总属禀质有关,欲拒其邪,先固其本,所谓本,卫气也。黄芪10g,白术6g,防风6g,鲁豆衣10g,紫草10g,茜草10g,墨旱莲10g,诃子肉10g,蝉蜕3g,12 剂。10 月6 日复诊: 症状岿然不动。思在此期间适为每年中发作得最严重的季节。虽然药力不明显,但高潮之际,似乎相对平稳一些。陈年痼疾,适值高潮,当然不可苛求,原方再进15 剂。症状已显转机。于原方加桑白皮10g,再服5 剂,患者明显好转。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