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图文]余艳红已担任国家中医 | |
[中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 | |
[中医]中医院学科专科学术影响力排 | |
[中医][图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 | |
[中医][组图]重磅!针灸专业硕士提 | |
[中医][图文]王永炎院士:做立大志 | |
[中医][组图]喜讯!广东新增1名国医 | |
[中医]2022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 | |
[名家医案]石学敏立足“调神”“通阳 | |
[医药][图文]2024年“国自然”放 | |
[社会][图文]一生物公司开展代孕 | |
[中药产业][组图]《2024中国中药研发 | |
[调查]涉嫌骗保3.3亿 两医院全流 | |
[医药][图文]逐梦蓝天,南方医科 | |
[优生优育][图文]警惕!7岁女孩自喷 | |
[医药][组图]深圳又引入两大名校 | |
[心血管科名中医][图文]毛德西 | |
[名家医案]四妙丸加减治疗肺结节经验 | |
[皮肤科名中医][图文]王萍 | |
[骨伤科名中医][图文]林晓生 | |
[名家医案]仝小林院士治疗老年性痴呆 | |
[名家医案]国医大师杨春波辨治反流性 | |
[名家医案]国医大师杨春波治疗脾胃湿 | |
[名家医案]王昌俊教授中医辨治肠癌经 | |
文章导读:该案所述是一例西医诊断为髓内海绵瘤术后的青年男性患者,主要症状为节律性右大腿前外侧疼痛伴足趾凉麻感,病史5年。就诊时患者疼痛范围较发病时进一步发展,且疼痛严重影响睡眠,依赖止痛药物。查舌红有瘀点,舌下络脉紫暗,脉弦,依据症状及舌脉辨证为痹病—气滞血瘀证。针对该案,国医大师石 学敏院士结合现代检查及研究,拟定“调神”以治痛、“通阳”克麻凉、“益气”起沉疴的治疗大法,对应选取醒脑开窍组穴、腰背部华佗夹脊穴和足三 里穴等。施术中又以严谨规范的手法量学是为特色。患者经2次针刺治疗后,疼痛时间即缩短;持续治疗2月,疼痛基本消失,凉麻感亦显著减轻,半年随访亦未复发。 |
引言
脊髓髓内海绵状血管瘤是少见的脊髓髓内血管畸形,常致严重的脊髓损害。该案即是由脊髓髓内海绵状血管瘤引发下肢疼痛,且经手术切除治疗后疼痛仍持续存在并进展性加重,是为沉疴痼疾。针对该病,石学敏院士以独特的分析视角和辨证理念确立了“调神”“通阳”“益气”的治痛大法。该案集中体现了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治疗顽固性疼痛的理念和方法,值得与同仁借鉴共享。
临床资料
一、病例介绍
张××;男,24岁,因“右下肢大腿前外侧痛5年,伴足麻不适4年”于2010年8月24日就诊,就诊节气处暑。
现病史:患者2005年突发右大腿前外侧疼痛,经MRI发现胸腰段存在异常占位,诊断为脊髓髓内海绵状血管瘤。次年于北京天坛医院进行手术根除治疗。术后右大腿前外侧疼痛未缓解,并出现右足麻凉,以右足大趾为甚。疼痛特点为从每天中午开始,下午至夜间为重,持续5~6小时;每次发作先以伏兔至风市之间某部感觉异常为始,之后发展为以刺痛为主,波及梁丘穴以下膝阳关以上水平;随着患者病程迁延,疼痛范围又由伏兔至风市之间渐向上漫至髀关穴附近。疼痛严重影响睡眠,以至患者不得不依赖止痛药(芬必得)。从2006始至今,多方治疗未效,2010年8月24日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
刻下症:神清,精神可,右下肢大腿前外侧疼痛,右足自觉凉麻,饮食良好,二便正常。
查体:右上肢血压:129/82 mmHg,左上肢血压:122/78mmHg。腰背部正中T12-L2可见一陈旧性手术疤痕,面积约3 cm×10 cm,右足指皮温略低于左侧,病理反射未引出,生理反射存在。舌红有瘀点,舌下络脉紫暗,脉弦。
二、辅助检查
MRI:脊髓髓内海绵状血管瘤。(具体报告记录不详)
三、中西医诊断与诊断依据
西医诊断:1.髓内海绵状血管瘤(术后);2.感觉障碍(疼痛)
西医诊断依据:
1 患者以“右下肢大腿前外侧痛伴足麻不适”为主诉,病史5年,有相关手术史;
2.查体:腰背部正中T12-L2可见一陈旧性手术疤痕,面积约3 cm×10 cm,右足指皮温略低于左侧,病理反射未引出,生理反射存在。译
3 辅助检查:MRI:脊髓髓内海绵状血管瘤。(具体报告记录不详)
中医诊断:痹病 证型:气滞血瘀证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患者以疼痛为主症,故可以辨为痹病。疼痛部位局限在大腿外侧,是为局部气血不通;患者舌红有瘀点,舌下络脉紫暗,脉弦的表现均为气滞血瘀所致。详细辨证分析可参见临证体会。
四、干预措施
治则:调神益气止痛、通阳破滞蠲痹
选穴:醒脑开窍组穴:内关、人中、上星、百会、四神聪、风池、三阴交;腰背部T12-S5华佗夹脊穴;右大腿前外侧经筋刺;右侧足三里、血海、阳陵泉、环跳、足尖、八风、涌泉。
操作:患者取仰卧位,先施以醒脑开窍主穴针法:先针双侧内关,进针1寸,施捻转提插复式泻法,施术1分钟;继刺人中,进针5分,捻转360°,造成人为滞针,采用雀啄泻法,以眼球湿润为度,再刺右侧三阴交1寸,与胫骨面呈45°进针,施以提插泻法,至足部不自主抽动为度。内关、人中、三阴交手法操作完毕后起针,皆不留针。随后嘱咐患者取侧卧位,并保持右下肢屈髋屈膝,在该体位下先刺上星、百会、四神聪向后平刺0.5寸,使用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1 min,双侧风池穴进针1寸,施捻转补法1 min,使针感向上传至前额及颞部;再予T12~S5华佗夹脊穴排刺,施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0.5 min;随后取右侧大腿前外侧施以经筋刺法,即由上向下排刺7排,每排5针,排与排之间行距2寸,每排每针间距1寸,方向朝膝关节方向平刺1至1.5寸。然后刺足三里,直刺1寸,施提插补法,令麻胀感达足踝部;血海穴直刺1寸,施提插补法,至有酸胀感;右侧环跳直刺2.5寸,平补平泻;右侧阳陵泉穴直刺1寸,平补平泻;右侧涌泉穴直刺0.5寸,捻转泻法;右侧八风直刺0.2寸,捻转泻法;其中大腿前外侧经筋刺范围选取疼痛明显处及足三里连接电针,使用疏密波,以上针刺均留针30min。右侧足尖及疼痛触按明显处刺络放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