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康复学院 >> 民间疗法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灌肠点滴法

  • 文章导读:

    灌肠点滴法是将药液(中草药煎剂或中成药液体制剂)从肛门灌入或点滴入大肠,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早在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就记载了蜜煎导法、猪胆汁导法,开创了中医直肠给药的先河。唐代以后,历代医家沿用和发展了这一给药方法,但主要目的仍局限于润肠通便。40年代,已出现了用中药灌肠治疗大便不通、肠道寄生虫病、溃疡病、肛门局部病症等的方法。50年代,中药灌肠已被许多学者采用,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70年代之后,这一方法的应用日趋广泛,其操作方法、治疗机理、临床应用、疗效观察、治疗优势等系统性研究,越来越多地受到了专家、学者们的极大关注。它不仅可广泛用于内、外、妇、儿等科数百种常见病症的治疗,更因其给药方法不受病人吞咽功能和上消化道的影响,吸收快、药效发挥迅速,而成为一种很有前途的中医急救外治方法之一。

      【操作方法】

      临床上依其治疗目的之不同,中药灌肠法又有3种操作方法:

      一、保留灌肠法

      其目的是保留灌入药液,起到肛肠局部或全身性治疗作用。

      1.让病人排净大便,或用清水灌肠,以利于药物吸收。

      2.将灌肠筒依次接上橡皮管(上附开关夹)、玻璃接管和橡皮肛管。如用硬橡皮管头时可不用玻璃接管,而将硬橡皮管头直接接在橡皮管上即可。橡皮肛管和硬橡皮管头应煮沸消毒。

      3.扭紧开关夹,将所用药液倒入灌肠筒内。

      4.病人取左侧卧位或俯卧位,双膝屈曲。臀部垫以雨布和治疗巾,露出肛门。臀部可略微抬高,以利保留药液。

      5.在肛管头上涂润滑油,然后扭松开关夹,放出管内温度较低的液体并排除管内空气。用手腕触灌肠筒,如觉微温(以39~42℃为宜),即可捏紧肛管,轻缓地插入肛门内约10~15cm。漏斗韵高低要与臀部平齐而略高,使药液慢慢地灌入肠内。

      6.药液流完后,立即捏紧导管,取下漏斗,然后慢慢将管从肛门内抽出并以纸包裹。

      7.嘱病人留住灌入药液,不要随即排出。必要时可用手纸压肛门数分钟,以助病人保留药液。每次保留药液时间要在30分钟以上。

      8.每次灌入药量要因人而宜。成人为200~300ml;小儿按年龄酌减,1岁以内用15~30ml,1~3岁用30~60ml,3岁以上用60~lOOml。每日2~3次,一般7~10天为1疗程,如病情需要,中间休息3天后,再进行下一疗程。急危重症,灵活掌握。

      二、直肠点滴法

      也称肛门点滴法,它是以类似点滴输液的方式将中药煎剂或中成药液体制剂(包括丸、散、膏、丹加水制备的溶液)由肛门注入直肠的一种方法。实际上是中药保留灌肠法的一种改良用法。它较一般保留灌肠法病人不适感轻,注入药液量大,便于保留和吸收,疗效更确切,操作方法也不复杂,所以值得推广应用。

      1.和一般静脉输液的设备相同,唯针头换成导尿管。

      2.药物制备按辨证论治要求或根据病情需要,将所选药物(中草药、中成药)制成治疗液体。中草药煎煮2次,纱布过滤混合分成2份(即2次用量);丸、散、膏、丹等成药用开水泡后取汁,纱布过滤;成药灌肠液进行加温后,装入滴瓶(开放式点滴瓶或葡萄糖瓶)中,调节药温至40℃以下。

      3.嘱病人排净大便或用清水灌肠。

      4.病人取侧卧位,也可仰卧、俯卧,垫高臀部lOcm。

      5.排出输液管中的空气,选用12~16号导尿管,并在前端涂以润滑剂(甘油或液体石蜡),插入肛门内(成人10~20cm,小儿5~15cm),胶布固定,开始点滴。

      6.根据病情调节滴速高热及津伤重症病人,点滴速度宜快,可80~110滴/分钟;气血两亏及其它慢性病人,点速宜慢,以30~70滴/分钟为宜;外感病人使用解表剂时,若已见微汗热退,可终止点滴,此乃中病即止之意。

      7.根据病情调整药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