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康复学院 >> 养生功法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练传统健身术有讲究

  • 文章导读:

      传统健身术,是以活动筋骨,调节气息,静心宁神来畅达经络,疏通气血、和调脏腑,达到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目的的运动养生保健法。它融导引、气功、武术、医理为一体。注重和强调机体内外的协调统一、和谐适度。从其锻炼角度来看,归纳起来,有几个原则应在运动中把握。

      动静结合  内外俱练

      传统运动养生的练功要领是意守、调息、动形的统一。这三方面,最关键的是意守,只有精神专注,方可宁神息,呼吸均匀,导气血运行。三者关系为以意领气,以气动形。这样,在锻炼过程中,内练精神、脏腑、气血;外练经脉、筋骨、四肢,使内外和谐,气血周流,机体就可得到全面锻炼。

      古代养生思想有“宜动”、“宜静”两种不同观点,两者都源自道家。唐代孙思邈主张“唯无多无少,几乎道矣。”即不宜多动,亦不宜多静。元代朱丹溪提出“天主生物,故恒于动;有人此生,亦恒于动。”指出自然界的变化规律是“动”多“静”少。“动”为阳,“静”为阴,一切物质的运动发展,以阳为主导,时刻处在“阳动”的状态。从运动保健角度来说,运动时,一切顺其自然,进行自然调息、调心,神态从容,摒弃杂念,神形兼顾,内外俱练,动于外而静于内,动主练而静主养神,把动静结合作为运动保健的原则。

      强度适宜  不宜过量

      运动养生是通过锻炼以健身,锻炼时需要根据个人情况掌握运动量的大小。运动量太小则达不到锻炼目的,起不到健身作用;太大则超过了机体耐受限度,反而会使身体因过劳受损。运动量的测定,往往以运动者的呼吸、心跳、脉率、氧气消耗量等作为客观指标,并且结合运动者自己的主观感觉加以全面测量。如果运动之后,锻炼者食欲增进,睡眠良好,情绪轻松,精力充沛,即使增大运动量也不感到疲劳,这是动静结合、运动量适宜的表现。反之,如运动后食欲减退,头昏头痛,自觉劳累汗多,精神倦怠者,说明运动量过大,应适当酌减。如减少运动量后,仍有上述症状,且长时间疲劳,则应做身体检查。

      早晚锻炼  习惯而定

      运动一般以早晨为最好,早晨空气新鲜,到室外运动锻炼,让休息一夜的肢体为一天的活动做些准备。也有人喜欢在晚上睡觉前练功锻炼,这是各人运动的习惯。如在饭前运动,运动后至少要休息半个小时后才能用餐;饭后则至少要休息一个半小时以上才能锻炼。为了避免锻炼后过度兴奋而影响入睡,应该在临睡前2小时左右结束锻炼。

      因人而异  因地制宜

      各人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年龄阶段、体质与运动量的配合,选择相适宜的运动方法和运动量来进行日常的运动锻炼。有慢性病者可选其中的几式,对疾病有针对性地锻炼,由少逐渐增多,增加运动量。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可重复锻炼,打两遍三遍来增加运动量,以取得有效的健身效果。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跑步等,不需要借助任何器具,也不需要特定的场所,在公园、广场、街道、空地、屋前、走廊等处均可,当然,室外林木繁茂、空气新鲜的地方更为理想。

      锻炼身体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要经常而不间断。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收到健身的效果。因此,运动养生不仅是身体的锻炼,也是意志和毅力的锻炼。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