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针灸学院 >> 刮痧疗法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刮痧学:四、腧穴知识概述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刮痧学 繁体中文 分享
  • 文章导读:

    1、腧穴的概念和分类


    腧穴的腧字,有输注的意思,象水流的输送灌注。穴字是个隙、孔隙的意思。腧穴和经络相通,是经络中气血聚散灌流输注的部位。在《内经》里,把腧穴叫“节”、“会”、“气穴”、“气府”、“骨空”,其它古代医书里还叫“孔穴”、“穴道”或“穴位”。

    腧、输、俞3个字读音是相同的。但“腧穴”是全身穴位的统称。“输穴”是井、荥、输、经、合五腧穴中的第3个穴位。“俞穴”专指足太阳膀胱经的五脏俞和六腑俞等背俞穴,是腑脏之气输注刮背部的穴位。


    腧穴通经脉,经脉属腑赃。腑脏有病变,使经络气血运行异常,则可在腧穴处出现敏感、压痛、结节等异常反应。刺激(如针、灸、刮拭、压按)腧穴,通过激发、调节腧穴的气血,可进而激发,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从而达到治疗内脏疾病的目的。当然腧穴也是受邪的部位。

    腧穴分经穴、奇穴、阿是穴3 人类。


    经穴是指属于12经脉和任、督2脉的腧穴,它们部分布在14经循行路线上,和经脉关系密切,可以反映本经及所属脏腑的病证,可以治疗本经及所属腑脏的病证,也叫“14经穴”。

    奇穴是指没有归属于14经系统的腧穴,因它有奇效,所以叫奇穴,也叫经外奇穴。奇穴的主治证较单纯,多数奇穴对某些病证有特殊疗效。


    阿是穴,即以痛处为穴。医生按压病人身体时,当按到痛处时。病人会喊:“啊!是(这里痛)”,痛处如不是14经穴和奇穴所在位置,则命名为阿是穴。所以阿是穴既无固定位置,也无具体穴名,而总以“阿是穴”称之。

    2、特定穴


    14经穴中具有特殊的治疗作用,并给予特定称号的腧穴叫“特定穴”。特定穴包括在四肢肘、膝以下的五腧穴(即井穴、荥穴、输穴、经穴、合穴)、原穴、络穴、穴、八脉交会穴、下合穴和在胸、腹、腰、背部的募穴、背俞穴、在四肢躯干的八会穴和全身经脉的交会穴。这些经穴在临床治疗中有重要意义,在刮痧疗法中也有重要价值。现将部分特定穴简介如下:

    (1)12经五腧穴和原穴


    关于五腧穴,《灵枢·九针十二原》说:“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人为合”,也就是说经气所出的部位,象水的源头,叫井穴,井穴多在手足末端,也合叫“十二井”;经气流行的部位,象浅水流,荥迂未深,叫荥穴,荥穴多在掌指关节或跖趾关节前方;经气渐盛,由此注彼的部位,象水流由小到大、由浅注深,叫输穴,输穴多在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经气正盛而流行经过的部位,象畅通的水流,叫经穴,经穴多在腕踝关节以上;经气由此深入,进而会合于脏腑的部位,象江河之水汇合入海,叫合穴,合穴在肘膝关节附近。

    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在腕踝关节附近。 12经每经1个原穴,合称“十二原”。五腧穴和原穴多为临床所常用。


    (2)络穴

    络穴是络脉从经脉上别出的部位。15络穴有:肺经列缺心经通里心包经内关大肠经偏历小肠经的支正、三焦经的外关、胃经丰隆膀胱经的飞扬、胆经的光明、脾经公孙肾经的大钟、肝经的蠡沟、任脉鸠尾督脉的长强、脾之大络的大包。
    络穴是络脉分出的地方,能沟通表里两经,既可以治本经病,本络脉病,又可以治和本经相表里的经脉之病。为刮痧中的常用穴。

    (3)穴


    部穴是经脉的气血深聚在四肢肘膝以下的空隙部位。 12经脉各有1个部穴,阴跷、阳跷、阴维阳维脉也各有1个部穴,共16穴。肺经部穴为孔最大肠经温溜心包经为部门;三焦经为会宗;心经为阴部;小肠经为养老;脾经地机胃经梁丘肝经为中都;胆经为外丘;肾经为水泉;膀胱经为金门;阴维脉为筑宾;阳维脉为阳交;阴跷脉为交信;阳跷脉为跗阳。

    (4)背俞穴和募穴


    背俞穴是五脏六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部位。在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大体依脏腑位置而上下排列,分别用脏腑名称来命名,详细可参考后面足太阳膀胱经经穴。背俞穴既可以治疗相关联的内脏的病,也可以治疗和这个内脏相关联的五体、五官的病,如肝俞穴可以治疗肝病,也可以治疗和肝相关联的筋病与目病。背俞穴是刮痧法最常用的腧穴。

    募穴是脏腑经络之气结聚在胸腹的部位。五脏六腑共12募穴。肺之募穴为中府、肝为期门、胆为日月、脾为章门、肾为京门、大肠为天枢、心包为膻中、心为巨阙、胃为中脘、三焦为石门、小肠为关元、膀胱为中极。募穴主治性能和背俞穴有共同之处,在刮痧法中,经常是俞、募穴配合使用。如治心脏病时,既刮心俞,也刮心包之募穴膻中和心之募穴巨阙


    (5)八会穴

    八会穴是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会聚处的8个腧穴。它们分别是,脏会章门(脾之幕穴)、腑会中脘(胃募穴)、气会膻中(心包募穴)、血会膈俞(膀胱经穴)、筋会阳陵泉(胆经合穴)、脉会太渊肺经输穴)、骨会大杼(膀胱经穴)、髓会绝骨(胆经穴)。凡属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病变,都可以用相关的八会穴来治疗。为刮痧常用穴。


    (6)八脉交会穴

    八脉交会穴是指奇经8脉和12正经脉气相通的在肘膝以下的8个腧穴,即公孙内关、足临泣、外关、后溪申脉列缺、照海。既治正经病,也治奇经病。为刮痧法所常用。


    (7)下合穴

    下合穴是六腑下合于足三阳经的腧穴。如小肠下合于足阳明胃经的下巨虚,大肠下合于足阳明胃经的上巨虚,三焦下合于足太阳膀胱经的委阳,膀胱下合于本经委中,胃下合于本经足三里,胆下合于本经阳陵泉。下合穴是治疗六腑病的主要穴位。临床极常用,是学习刮痧法应重点掌握的穴位。
    此外在特定腧穴中,还有交会穴。交会人是两经或数经相交会合的部位,交会穴既可以治本经的病,也可以治相交会的其他经的病。交会穴数目甚多,不在此列举。

    3、腧穴的作用


    腧穴的作用概括为输注气血、反映病候、防治疾病3个方面。

    (1)输注气血


    经络是运行气血的道路,腧穴是经脉和络脉相互贯通的枢纽,经脉中的气血要通过腧穴灌注于络脉,渗透到四肢百骸、全身各部,所以说腧穴是输注气血的地方,具有输注气血的作用。

    (2)反映病候


    腧穴作为人体的一个部位,它通过经络和内脏密切地联系起来。当人体发生疾病时,相应的腧穴就会出现异常反应,这对诊断疾病及治疗疾病都有一定意义。比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及炎性病变的人,大多在足三里或上巨虚处有敏感压痛点。临床上可以在背俞穴、募穴、穴、原穴等部位进行诊察,察其局部色泽有无变异,有无瘀点、丘疹、脱屑、隆起、凹陷,触摸其局邪有无压痛、敏感、肿胀、硬结、条索、坚实、松软或异常的冷热之感,从而作为诊断内脏器官病证的辅助诊断方法。

    (3)防治疾病


    腧穴又是预防治疗疾病过程中,进行针刺、火灸、按摩、刮痧、敷药的部位,可以通过对腧穴的刺激,来调整经络气血,疏通邪气出路,从而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