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针灸学院 >> 百病针灸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针灸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疗法

  • 文章导读:

    【概述】
     
        抽动-秽语综合征为近年来颇受重视的一种遗传性儿童神经症,以4~16岁多见。以多发性不自主运动、抽动及声带抽动为特征,如眨眼、噘嘴、摇头、耸肩、握拳捶胸及伴有喉内发出呼喊声或犬吠声等。症状发生经过缓慢,由于发病率升高及运用西药神经阻滞剂的副作用明显,因此寻求中医针灸治疗,日益受到重视。
        本病类似中医学的振掉,认为其病机多为脾虚痰扰,肝脉失调,病位主要在脾、肝、心。近十余年来运用中药治疗取得一定成效。
        针灸治疗本病的临床报道,较早见于本世纪90年代初,尽管时间还不长,但已积累了三百余例病例观察,不论应用针刺、耳穴贴压或二者结合的方法,都有较好的效果。一些针灸工作者,还将针刺与西药治疗作对照,发现不仅近期效果针灸明显优于西药,而且远期疗效也以针灸为佳。还证实,对脑电图异常的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经针灸后大部分可恢复正常,说明针灸可能与对脑边缘系统及锥体外系的作用有关。
     
    【治疗】
     
        体针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阳明积热组:体胖健壮,面色红润,秽语声高频发,头部抽动较剧,舌红润,苔厚腻或黄,脉洪大或滑数:内庭曲池偏历四白。2.髓海不足组:体多瘦弱,面色苍白,秽语发声较低且少,头颅和躯体抽动轻缓,舌淡胖,脉细弱:哑门、廉泉、神门、复溜。
        配穴:分3组。1.印堂合谷足三里;2.腰奇、肾俞;3.大椎、风池合谷
        (二)治法
         主穴为主,据证型而取。疗效不显可加用配穴,每次配取1组。内庭曲池偏历用提插泻法,四白用雀啄泻法,使针感向下传导;神门、复溜用捻转补法,哑门深刺1.5~2寸,使上肢出现触电感即出针,廉泉用雀啄手法,使局部出现酸胀感。配穴常规针刺,用平补平泻法。上穴均每日针刺1次,除哑门外,余穴均留针30分钟,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天。
        (三)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痊愈:抽动及秽语全部消失;有效:抽动部位、次数或频率减少,秽语大部分消减;无效:症状无明显好转甚至加重者。
        共观察168例,结果痊愈126例,有效3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92.9%[1~3]。
        体针加耳穴压丸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膻中、章门、中脘肝俞、大陵、阳陵泉、廉泉、筋缩。2.肝、脾、心、肾上腺、皮质下、脑点、内分泌(均耳穴)。
        配穴:分2组。1.阴陵泉丰隆、大椎、行间、太冲、中封、期门、内关神门脾俞巨阙;2.肺、交感、神门、耳尖、三焦、肝阳(均耳穴)。
        (二)治法
        采用体针与耳穴压丸相结合的方法。均以主穴为主,酌加备用穴。体穴每次共选4~5穴,耳穴5~6穴。体针操作:针刺得气后,大椎、太冲、丰隆肝俞行泻法,内关神门、、脾俞巨阙用补法,余穴用平补平泻法。每日针刺1次,30次为一疗程。耳穴用王不留行籽贴敷,每次1耳,双耳交替,每穴每日按压3次,每次1分钟,15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治68例,按上述标准评定,痊愈21例,有效4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9.7%[4]。
        耳穴压丸
        (一)取穴:
        主穴:肝、神门、风溪。
        配穴:脾、胃、皮质下、枕、肾、面颊、额、肩、肘、膝、髋。
        (二)治法
        主穴必取,配穴据症状及抽动的相应部位酌加2~3穴。以王不留行籽贴压,每一小块胶布粘贴1~2粒王不留籽,两耳均取,并嘱家长协助揉压,压至耳廓发热、发胀,以能忍受为度。每日揉压3次,每次3分钟。每周更换1次耳穴,5次为一疗程,一般治疗二个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治75例,按上述标准评定,痊愈38例,有效3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0.7%[5]。
        体针加穴位敷贴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百会四神聪、定神、风池;2.神阙。
        配穴:肝俞、胆俞、脾俞、长强。
        定神穴位置:人中沟下1/3与2/3交界处。
        (二)治法
        主穴第一组和配穴用针刺法,主穴为主,酌加配穴,针刺得气后用泻法,留针30分钟,每隔5分钟运针1次,每日1次,12次为一疗程。
        主穴第二组用敷贴法。药物组成:天麻、钩藤、地龙、胆南星各15g,防风20 g,人指甲5g,珍珠粉10g。将上药前6味放入砂锅内焙干,研成细末,再加珍珠粉混匀装瓶备用。于针刺第一疗程结束后3天行第二疗程时配合敷贴,先用温热水将肚脐洗净擦干,再将此药末放入肚脐孔内,填满为止,用胶布密封固定,每3天换药1次,对胶布过敏者,可用纱布缝一小口袋,装入药末,用绷带固定于脐部,可不必更换,直至痊愈。
        (三)疗效评价
        共治5例,通过2~5个疗程治疗,痊愈4例,有效1例,平均每例治疗38天[6]。
        体针加头针
        (一)取穴
        主穴:合谷、太冲,舞蹈震颤区。
        配穴:足三里丰隆风池、大椎、太溪 。
        (二)治法
        以主穴为主,酌加配穴。均用快速进针法,体穴于得气后采用平补平泻法,手法宜轻,以患儿能忍受为度。留针30分钟,其间间歇捻转3次,头针要求每分钟以200次以上速度捻转,持续30秒,每隔10分钟捻转1次,共3次。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间隔3日,进行下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治17例,痊愈11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4.1%。较单纯体针组的治愈例为高(P<0.05)(7)。
     
    【主要参考文献】
        [1]武连仲,等.针刺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156例报告。中医杂志  1993;34(7):423
        [2]丁桂荣,等.针刺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12例。甘肃中医  1994;7(4):37。
        [3]张开权.针刺治疗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32例。中国针灸1994;14(5):12。
        [4]田岑娣.针灸治疗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68例疗效观察。中国针灸  1996;16(9):15。
        [5]龚霞.耳穴贴压治疗儿童抽动症75例。中国针灸  1994;14(3):4。
        [6]陈德林.针刺加制动散贴脐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5例。新中医  1994;26(7):38。
        [7]罗健。针剌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疗效观察。 中国针灸  1997;17(7):429。
     
    本栏目仅供学习与参考,切勿模仿施治!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