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本文整理了近十年关于热敏灸治疗肩周炎的相关文献,并对相关文献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中医人网www.tcmer.com转载分享如下:
|
肩关节周围炎症即肩周炎,是一种发生在肩部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蜕变而引起的关节囊和关节周软组织的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临床表现以肩周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该病引起的疼痛给患者带来痛苦的同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研究发现热敏灸治疗肩周炎有很好的疗效,现就近十年文献关于热敏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报道综述如下。
1 热敏化腧穴规律研究
邹来勇[1]等对112例肩周炎患者及39例正常组按照回旋法、雀啄法、温和灸法进行腧穴热敏化探查,进行热敏化腧穴探感定位,分析肩周炎患者热敏穴出现规律,结果发现急性期热敏化主要在经外病变部位,即阿是穴及经外奇穴;粘连期热敏化主要在病变部位及足太阳经风门穴部位;缓解期热敏化主要在手阳明经手三里与肩髃部位。正常组出现热敏化现象不明显。结论:各期肩周炎热敏化部位不同,急性期以疼痛部位为主,粘连期以病变部位及太阳经为主,缓解期以阳明经为主,具有一定规律。
2 热敏灸量研究
郑嵩[2]研究肩周炎患者60例,在患侧肩颈部及上肢上段寻找发生热敏化反应的腧穴,详细记录并选取敏化现象最强的2个腧穴进行悬灸,保持该穴有足够热量,施灸至消敏饱和状态。结果,治愈19例,显效29例,有效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67%。
3 热敏灸灸感研究
徐海燕[3]等基于倾向性评分中的匹配法(PSM),观察热敏灸感与传统灸感对肩周炎的灸疗疗效差异。采用前瞻性队列设计模式,艾灸探查同一组穴位(手三里、肩井、膏肓俞、阿是穴)的灸感。在131例受试者中运用SPSS19.0软件PSM功能对两组患者进行匹配,得到组间协变量均衡的样本,共30对。其中试验组:出现6种特殊的热敏灸感;对照组(n=30):仅有局部温热感。两组均治疗30天,随访6个月。观察指标为Michael fees肩关节功能评分、简化Mc Gill量表以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年龄、体重指数、Michael fees肩关节功能评分、MPQ评分以及ADL评分在两组间不均衡的协变量经匹配后均达到均衡。治疗2周和6个月随访后,组间Michael fees肩关节功能评分、MPQ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热敏灸感组不论近期疗效还是远期疗效均优于传统灸感组。结论:艾灸同一组穴位,热敏灸感组对肩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灸感组。
4 热敏灸疗法疗效评价
4.1 单纯热敏灸
(1)郭红波等[4]对23例肩周炎患者进行热敏穴位探查并使用热敏灸治疗,结果:热敏灸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治疗后8周随访,无复发。
(2)郑英[5]观察在热敏灸基础上能持久作用的温灸盒疗法的临床治疗效果。将6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温灸盒组30例、电针组30例,取穴(肩髃、肩髎、肩前、肩贞、肩井、巨骨、臂臑)。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Joa肩关节功能评价量表和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疗效评估。结果:两组治疗方法均有疗效,有效率均为100%。热敏灸组改善前屈活动度高于电针组,而电针组改善后伸活动度高于热敏灸组,但热敏灸组的痊愈率优于电针组。
(3)金仁奎[6]等、秦波[7]、袁海燕[8]等,均采用热敏灸对比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综合三个实验的有效率指标,三组有效率均为100%,研究结果发现,对比治疗前后JOA和VAS及肩关节自由度,热敏灸组的综合疗效和改善肩关节活动度和功能方面明显优于温针灸组。
4.2 热敏灸复合疗法疗效评价
4.2.1 热敏灸配合中药熏蒸
中药熏蒸通过结合药力热力,促进皮肤和患处血液和淋巴循环,促进药物吸收,疏通腠理、调活气血。陈晓玲[9]等采用热敏灸结合中药熏蒸治疗方法治疗肩周炎患者50例,依据疗效标准判定,治愈35例,占70%;好转14例,占28%;无效1例,占2%,总有效率98%。
4.2.2 热敏灸配合电针
电针是在传统针刺的基础上引入电流,通过不同的电流强度刺激一发不同神经的阵痛机制。李明亮[10]采用电针加热敏灸治疗肩周炎56例,治愈49例,好转6例,未愈1例,总有效率98。2%。
4.2.3 热敏灸配合中药内服
李伟[11]采用热敏灸配合三痹汤治疗肩周炎。对照组采用热敏灸治疗,观察组采用热敏灸配合三痹汤治疗。治疗3周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4.62%和89.23%,对照组的中度疼痛例数明显少于观察组,无疼痛例数明显高于观察组。结论表明热敏灸配合三痹汤可明显减轻肩周炎患者疼痛症状,显著改善肩关节功能,是临床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方法。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