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针灸学院 >> 针灸研究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耳体针并用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观察

  • 文章导读:

    经统计学处理,患者治疗前情况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诊断标准(1)反复发作的右上腹或剑突下痛并向右侧肩胛下区及腰部放射。(2)右上腹有明显压痛,murphy征阳性。(3) B超检查:胆囊不同程度增大或缩小,胆囊壁厚>0.3cm,毛糙。胆囊暗区透声差,出现粗大光点或伴有结石。

    上述三条必备方可诊断。

    2 治疗方法

    2.1 体针针法组:主穴:胆俞、太冲;配穴:阳陵泉、内关。采用快剌手法,即进针快,剌激强,取穴少,不留针。得气痛止起针。12次。

    2.2 耳针针法组:主穴:胰胆;配穴:交感、神门。采用5分毫针点剌放血后将一粒克病磁珠胶布贴压耳穴上,3天更换一次,左右耳交替进行。

    2.3 耳体针并用针法组,采用上述两组同样方法,二者同步进行。三组均6天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天。

    2.4 观察指标(1)自发性上腹部痛;(2)右上腹压痛,Murphy征阳性;(3)放射性右肩胛下区及腰部痛。

    有以上1项者为轻度疼痛(+)2项者为中度疼痛(++)3项者为重度疼痛(+++);无症状者(-)

    3、疗效标准

    (1)痊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B超复查胆汁瘀积现象消失或原有结石全部排出。(2)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B超复查胆汁瘀积现象明显好转或原有结石部分排出。(3)好转:临床症状及体征减轻,B超复查胆汁汁瘀积现象及原有结石无明显变化。(4)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变化,B超复查结果亦无变化。

    4、结果分析

    4.1三组病人治疗前后腹痛情况见表2(表略)

     

    经统计学处理,各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说明三种方法均有止痛作用。组间比较(治疗后)耳体针并用针法组与体针针法组、耳针针法组之间差民显著(P<0.01)。说明耳体针并用针法组止痛效果优于后两组。

    4.2 疗效分析见表3

    3 三组之间疗效比较

    例数

    治愈(%)

    显效(%)

    好转(%)

    无效(%)

    耳体针并用组

    40

    18(45.0)

    15(37.5)

    5(12.5)

    2(5.0)

    体针针法组

    40

    6(15.0)

    11(27.5)

    12(30.0)

    11(27.5)

    耳针针法组

    40

    5(12.5)

    13(32.5)

    13(32.5)

    9(22.5)

    经统计学处理,耳体针并用针法级与体针针法组、耳针针法组之间疗效比较显著性差异(P<0.01)而体针针法组与耳针针法组之间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5、典型病例

    李×男,56岁,工程师。199231日就诊。主诉反复发作性右上腹痛并向右背部放射痛3年,外院诊断慢性胆囊炎,长期用消炎利胆药物治疗仍有频繁发作。查体:T37℃,P82/分,慢性病容。右上腹压痛明显,murphy征阳性。B超检查,胆囊壁厚0.35cm,毛糙。腔内有数枚黄豆大小强光团回声。确诊慢性胆石性胆囊炎。行耳体针并用针法治疗,一疗程后症状缓解,三疗程后症状及体征消失,B超复查胆囊体积恢复正常,结石消失。随诊5年未作。

    6、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胆以通为用,以降为顺”,治以“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慢性胆囊炎与胆囊运动生理功能失调有关。由于某种病损影响胆囊运动功能,致使胆囊排空,自净作用减弱,胆汁成分改变,导致胆囊粘膜的慢性化学炎变,使胆囊炎症反复发作。改善胆囊生理功能对慢性胆囊炎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针灸治疗慢性胆系疾患报导尚多,认为针灸能舒肝利胆,消炎止痛,达到调节肝胆生理功能的目的。本文采用耳体针并用疗法,同时设立对照组,对三组慢性胆囊炎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治疗结果,经统计学处理,耳体针并用针法组与体针针法组、耳针针法组之间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体针针法组与耳针针法组之间疗效比较无显著差异。说明耳体针并用疗效明显高于后两组,起到了疗效协同或相加作用。治疗方法体针采用快剌手法,行针12次,目的是以加强针剌效应的阈值。耳针采用点剌放血后行持续性耳穴贴压法,以维持治疗效应的连续性。“耳为宗脉之聚”。耳体针并施的协同作用可能加强了调节胆囊生理功能,解除oddi氏括约肌痉挛,降低胆道压力,防止胆汁潴留和胆道感染以及结石形成的重要作用,同时有利于已形成结石排出和胆囊炎症消退。当然,针剌治疗慢性胆囊炎的机理尚未完全阐明,但其消炎止痛,利胆排石效果十分显著,不失为一种简易安全,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没有任何评论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