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医][图文]清肺排毒汤正式处方来 |
![]() | [中医][组图]中医抗疫!广州市第八 |
![]() | [中医][组图]治疗不孕不育、颈椎病 |
![]() | [中医][图文]中药国际化重大突破: |
![]() | [中医]国家中医药局:这7个资格证是 |
![]() | [中医][图文]沉痛悼念国医大师邓铁 |
![]() | [中医]国务院修改《中药品种保护条 |
![]() | [中医][组图]科学家尝试用中药治疗 |
![]() | [经络腧穴][图文]人体下肢穴位动画: |
![]() | [针灸研究]靳三针治疗儿童自闭症不同 |
![]() | [灸法常识]单永华膻中灸验案四则 |
![]() | [刮痧疗法][图文]刮痧偏方-中暑 |
![]() | [刮痧疗法][组图]刮痧偏方-晕厥 |
![]() | [针灸研究]针灸效应物质基础研究与靶 |
![]() | [百病针灸]常见病信息穴一针疗法 |
![]() | [百病针灸]采用针灸疗法治过敏性鼻炎 |
![]() | [针灸意外]解密身体不可触碰的“死穴 |
![]() | [灸法常识][图文]2018年三伏天灸什么 |
![]() | [百病针灸]针刺、拔罐治疗酒糟鼻 |
![]() | [经络腧穴][组图]胸部穴位动画图解: |
![]() | [经络腧穴][图文]胸部穴位动画图解: |
![]() | [灸法常识]温针灸治疗崩漏 |
![]() | [百病针灸]针灸治疗腹泻的方法 |
![]() | [针灸基础]贾海忠谈针刺治病原理 |
文章导读: |
(2)对偏瘫即刻效应的观察:两组在接受第1次治疗中,针刺组于针后5分钟对比观察针前针后的肌力提高情况,凡肌力提高1级以上者,即为即刻效应阳性。右旋糖酐组静点后即观察与静点前的肌力状况无变化者,为即刻效应阴性。从表1示,针刺组即刻效应阳性率为72.80%,对照组为0,这不仅显示两组在即刻效应上的非常显著的差异,而且预示日后,两组疗效的显著差异。
(3)临床疗效比较:按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及实际生活能力改善来评定临床疗效,(表2示)针刺组总有效率95.7%,右旋糖酐加维脑路通组为70%。针刺组痊愈、显著进步明显多于右旋糖酐加维脑路通组。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显著(P<0.01)
(4)CT扫描变化情况:治疗后(第4周)复查CT,针刺组30例,右旋糖酐组20例,表3示。针刺组病灶消失缩小率高于右旋糖酐组,但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较CT病灶吸收情况快而明显。
(5).
血液流变学治疗前后变化 治疗前各组各测定值与我院正常值比较,全血粘度、胆固醇、甘油三脂等项大部分有增高。治疗后两组全血粘度,在各切变率下均有改善,其中针刺组在降低胆固醇及甘油三脂方面, 效果明显(P<0.01)。说明针刺对改善血液浓、粘、聚、集的病理状态有较好的作用,证明针刺确有活血行瘀,通经活络的效应。但两组在降低血液、血浆粘度及血脂方面,互相间无明显差异,经统计学处理P>0.05(6)
两组失语恢复情况: 失语是缺血性中风常见主症,并且多为主要后遗症之一,严重影响病人心理,故在对缺血性中风临床主症、体征研究中,重点观察了失语两组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针刺组治疗前失语或不全失语46例,治疗后完全恢复4例,基本恢复17例,进步25例,无变化2例。对照组失语或不全失语15例,治疗后无1例完全恢复。基本恢复1例,进步3例, 有11例无变化,针刺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有显著差异,证明针刺对失语有良好效果。另外针刺对缓解假性球麻痹也有良效,因两组例数过少,故未做统计比较。 总结 中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对中老年人重要的致残和死亡原因,故积极予以防治有重要现实意义。我们课题组重新自1994年10月-1996年10月,以针头手足穴三联运动法,进行了对缺血性中风的临床治疗研究,通过对科研病例主症、体征、血液流变学、CT扫描等指标的观测,进行了治疗前后变化的疗效对比分析,并同对照组低分子右旋糖酐加维脑路通等治疗也进行了疗效对比分析,结果尚属满意。 一、中医历代典藉均有对中风病症的大量记载, 其病因学自唐宋以前的外因为主说,逐渐转变成其后的内因为主说,随着中西医学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中医诊断也日益精确,缺血性中风就是定性十分明确的中医诊断。尽管中医定位诊断受以五脏为中心藏象学说的影响,多把有关脑及脑病的生理病理分散到五脏中,形成中风周围说,但也不乏有中枢论者,比如《医宗金鉴》就讲:“头为诸阳之首,位居最高,内涵脑髓,脑为神腑,以统全身者也。”明ž 王惠源在《医学原始》指出:“五官居于身上,为知觉之具。耳目口鼻所导入,最近于脑,必以脑先受其象而觉之,而寄之,而存之也。”通过四十多年的实践和对人体内脏及实地解剖观察,清王清任在《医林改错ž 脑髓说》里更明确地指出:“灵机记性在脑也,因饮食生气血,长肌肉,精汗清者,化而为髓,由脊髓上行入脑,名曰脑髓,两耳通脑,所听之声归于脑,两目系如线长于脑,所见之物归于脑,鼻道通于脑,所闻香臭归于脑.......”这些说明脑具有主神明即精神及思维和主运动的中枢性生理功能。 我们认为脑既然为“元神之府”“诸阳之会”五脏六腑之精气,还有气血精髓等营养物质又都上濡于头,不仅说明其向心(头)性,而且是生理上的需要,说明脑是人体最娇嫩的器官,几乎没有能量贮存,它需要连续不断提供濡养,是个能量消耗单位。消耗这些能量是为充分发挥“中枢神”的作用, 阳的驱动、支配、调节作用。从病理分析《内经》所言“血之与气并走于上”的大厥,以及肾阴不足(尤其中老年)形成的水不涵木肝阳上亢,抑或是肝火上冲风痰上扰,肾精不充,清阳不升等等,这些“上”“升”“充”的部位很显然是指脑,综上种种,中风病应定位在脑。 我们从实践出发,根据上述中医理论,制定了针刺头穴持续快速大幅度捻转为主充分调动,激发头三阳之经气的主导方针,使脑络通畅,百脉流顺,脑醒神归,窍开神安。本组主取百会,百会乃督脉主穴、又为手足三阳经及足厥阴之会、加之针朝患侧,过足太阳至中少阳,一穴系三经,督统诸阳,醒脑活络,畅流气血故以为君;取足少阳,阳维脉之会,目窗与正菅,针朝督脉、过足太阳,催发少阳之气,助君清头目而熄风,故以为臣;再取督脉太阳阳胆之会神庭穴,针朝百会,强化督统向阳作用,以为佐使。另外遵照“上病下取”原则,辅选肝经太冲透肾经涌泉穴,平肝潜阳,熄风而调血压;针肾经太溪透膀胱经昆仑,从阴引阳,以滋水涵木;刺大肠经原穴合谷透心包经荥穴劳官,再刺,心包经络穴内关透三焦经络穴外关,行气活血,开窍以醒神以此强化阳末之经气。 从现代医学角度,结合本组针刺前后诸项指标的观测,以上诸穴配伍,可以1、调节血管运动平衡,兴奋脑动脉壁细胞上的β受体,使血管扩张,脑血流量增加;脑组织的氧含量和脑代谢得到改善。2、针刺有调节植物神经及血管舒缩功能,调节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脑细胞聚集率与血流切变力的动态平衡,改善脑动脉弹性,血管舒张,血流增加,使缺血性中风病人血液浓、粘、凝、聚的病理状态得以改善,从而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故用此法,经临床验证,效果良好。 二、针刺组治疗缺血性中风计70例,基本痊愈率达35.7%,痊愈显效率为72。8%,有效率为95.7% ,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基本痊愈率(10%) ,痊愈显效率(16.7%) 、总有效率(70%) 。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显著,经秩和检验处理,结论正确(P<0.01) 。 两组在接受首次治疗后, 马上观测其即刻疗效,针刺组即刻阳性率为72.80% ,对照组却为0。两组最终疗效差异,其实在首次治疗中,针刺组即处于主动地位。可见除治疗因素外患者心理因素,也可能在康复过程中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在临床治疗观察中,针刺组除对偏瘫有良好的效应外,对失语亦有明显疗效,经统计学处理, 针刺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 。另外,两组在进行的其它多项指标观测比较中,不论在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或实际生活能力恢复,还是在改善血液流变性,CT扫描异常等方面,针刺组也都优于右旋糖酐组,具有一致性。但临床神经功能恢复与CT好转比较,前者较后者快而明显,表现为不同步。 应用本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是肯定的,在针刺组接受治疗的70例患者当完成观察疗程,进行科研统计,判定疗效后,大部分病人都在继续进行针刺治疗,经过3个月,在显效、进步、无变化病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和改善。同时我们还跟踪对照组病人3个月,尽管该组病人,大都更换治疗方法,但在没接受针刺治疗的患者中,愈显率不高,并且尚有2例瘫卧于床,这与针刺组再比较仍有显著差异。 在实践中我们体会缺血性中风的针刺治疗,应尽力提早,对轻、中型患者,脑水肿不明显,主张发病2-3天后即应施行,对缩短疗程,提高疗效减轻残程度,促进康复,大有益处。另外在临床中我们还用本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出血性中风及其后遗症,也都收效良好。我们曾对一名患病25年的日本人施治,同样获效。说明本法不但对缺血性中风有效,而且对其它类型的脑血管病,也同样具有实用性,故我们认为本法确实是一种简便、快捷、高效、安全、实用科学方法,有进一步开发研究推广应用之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