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针灸学院 >> 针灸研究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针灸促进骨折愈合的组织学观察

  • 文章导读:

    吴炳煌 张俐 移平 张安桢

    福建中医学院 (350003)

     

    骨折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国内外学者都致力于寻找一种促进骨折愈合的方法。 由于骨折的基本病理特点为气滞血瘀,经脉不通。而针灸主要作用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疏经通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作用。本文以实验动物模型,用针灸方法治疗骨折,从组织学角度研究针灸促进骨折愈合的机理。

    1、实验方法及材料

    1.1 实验动物及分组:纯种新西兰家兔52只,(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体重2.0± 0.2kg, 雌雄各半。造模后体重、雌雄对等的原则,随机分为针刺组、艾灸组及对照组。每组16只,4只作为机动,各组再分为4组,分别于造模后第7、14、21、28天处死。

    1.2 造模及喂养:适应性喂养10天后,造模前1天用脱毛剂,脱去家兔双侧前肢侧兔毛范围从肘关节到踝关节。术前用20%乌拉坦(10ml/kg),缓慢从耳缘静脉推注实施麻醉。然后在无菌条件下,手术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暴露桡骨远端,在双侧桡骨旋前圆肌止点远端,用咬骨钳造成3mm的骨缺损。最后逐层缝合软组织及皮肤,清洁纱布覆盖包扎。术时注意避免血管和肌肉损伤或断裂。术后不使用任何外固定。分笼喂养,选用标准颗粒饲料,自由取食及饮水,通风及光照条件相同。

    1.3 治疗方法:针刺组选足三里、太溪、曲池合谷穴;艾灸组取大杼、肾俞为主,配合骨折局部阿是穴。 穴位定位以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实验针灸学实验指导》记载为准。造模后,从第二天起,每天将动物俯卧固定于兔架上,暴露四肢进行治疗。针刺组用29号0.5~1寸毫针,交替选用左右足三里、太溪、曲池、合谷作为针刺治疗,进针后行平补手泻手法约1min,留针20min,其间不行针。同时在合谷曲池穴外接G6805-H型治疗仪(上海金山汇丰电子器材厂制造),取疏密波,强度以家兔前肢肌肉有轻度颤动为准,通电15min。每日1次,休息1天续治。艾灸组,用苏州念盈药条灸治大杼、肾俞穴,等伤口基本无分泌时加用局部阿是穴(骨折局部)。每日1次,每穴各点5min,每周休息1天。对照组每天同样固定于兔架上20~30min,不作任何治疗。连续4周。

    1.4 骨痂取材:采用断颈法处死,处死后以骨痂处为中心,包括上、下骨端各0.5cm,取出标本。仔细剔除其软件组织,注意保留膜及骨痂。按常规固定、脱钙、脱水、透明等步骤后以H、E染色。

     

    2、结果

    2.1 评判标准(详见表1略)

    2.2 实验结果(详见表2,表3,表4略)

     

    3、结果分析

    3.1 第一周,对照组仅见血肿周围少数毛细血管增生,血肿基本未吸收,骨折断端骨内外膜成骨细胞增生活跃,并出现少量纤维性骨痂,其中以软骨骨痂为主。而艾灸组血肿已基本消失,代之以肉芽组织,并开始机化,骨折端可见大量的成骨细胞增生,并形成骨痂沿两侧皮质伸入骨折断端,局部软骨骨痂形成较少;此时,针刺组的各项指标均处于艾灸组与对照组之间。

    3.2 第二周,对照组各项改变处于针刺组第1周的水平,而艾灸组成骨细胞增生更加显著。增生细胞融合成一片。骨折两端间出现编织骨骨痂连接,偶见软骨骨痂,骨折断端部编织骨已开始改建。针刺组织处于艾灸组和对照组之间。

    3.3 第三周,对照组血肿才被完全吸收,而此时艾灸组的血肿已完全机化,对照组骨折断端变化与艾灸组第二周基本相同,在断端连接部可见较多的软骨组织尚未吸收骨化。此时艾灸组两端之间已有骨性骨痂连接,未见到软骨骨痂,且编织骨已被大部分改建,可发现骨髓腔出现。同样,针刺组愈合速度低于艾灸组,而高于对照组。

    3.4 第四周,对照组骨折断端连接部尚可见软骨组织残留,血肿尚未完全机化,仅有部分编骨开始改建,与针刺组第三周水平基本相同;而此时艾灸组骨折断端连接部骨改建已基本完成,并可见骨髓腔;此时针刺组两骨折断端间已基本被骨性骨痂连接,并且大部分编织骨已被改建,可见到骨髓腔出现。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艾灸组促进骨折愈合作用的疗法最佳。该组在第三周时全部标本的骨折已基本愈合,至第四周已完成改建并出现骨髓腔;针刺组在第四周时,骨折才基本愈合并出现部分骨改建;对照组则在第四周时骨痂中仍有软骨组织残留,编织骨基本没有改建建。显示骨折愈合速度顺序如下:艾灸组最快、针刺组次之、对照组最差。其中,艾灸组的愈合速度要比针刺组快一周左右,较对照组约快二周。

     

    4 讨论

    4.1 针灸对骨折断端血肿的影响

    骨折后由于局部组织和髓腔出血,必定在骨折断端形成“血肿“,即中医称之“恶血留内,瘀滞不散”。而骨折愈合,则必须先清除局部的血肿及坏死组织。过程如下:首先断端周围的纤维结缔组织包围和进入血肿,然后巨噬细胞、异物巨细胞、破骨细胞等进入血肿,以清除红细胞和坏死组织残体等。同时,毛细血管亦进入血肿,将血肿改造成为肉芽组织,并逐渐转化为骨组织。实验发现,治疗组在第一周,血肿已基本吸收并代之以肉芽组织。其中艾灸组在第三周,肉芽组织中出现大量骨样组织和骨小梁。针刺组只有一部分如此。对照组在第一周,血肿周围仅见少数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增生,至第三周血肿方完全消失而代之以肉芽组织。提示治疗组可以促进局部血肿吸收,其中艾灸组效果强于针刺组。其机理可能如下:第一,针灸可能提高巨噬细胞、巨细胞、破骨细胞的活性,增强其吞噬能力。第二,针灸促进毛细血管进入血肿,将血肿改造为肉芽组织。第三,针灸可能降低局部炎性反应,减少炎性渗出和侵润,并促进局部组织水肿的吸收。

    4.2 针灸对成骨细胞的影响

    成骨细胞由骨生成细胞分化而来。骨生成细胞常位于骨外,内膜再生层和骨髓腔内,在骨折刺激下,骨生成细胞分化为成骨,或分化为成软骨细胞,其分化方向可由局部血供决定,局部血供好则分化为成骨细胞,局部血供差则分化为成软骨细胞。成软骨细胞形成软骨组织,它必须经过改造才能形成骨组织,因此延缓骨折愈合的速度,故应尽量减少软骨骨痂的形成。面成骨细胞在骨折愈合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功能如下:第一,合成前肢原粘多糖及糖蛋白,并排出细胞外,形开基质的有机部分;第二,产生基质小泡,并排入类骨质中,帮助Ca+、PO3-4在类骨质中沉积;第三,最后转化为骨细胞。总之,骨的新有部分均由成骨细胞合成。

    本实验发现,对照组在第一周,骨内外膜成骨细胞仅出现1-4层,而治疗组却有成骨细胞广泛增生,细胞层超过4层上。至第三周,对照组成骨细胞向骨折间隙延伸,出现不完全的软骨,与编织骨痂连接,而此时艾灸组已在骨折端间形成骨性骨痂连接,针刺组仅略强于对照组。提示针灸,特别是艾灸可以提高骨细胞成活性,促进骨质形成,这可能是由于针灸通过神经──体液系统释放促进成骨细胞活性和生成激素或生物因子所致。另外,第一周对照组所形成的骨痂以软骨骨痂为主,而治疗组的软骨骨痂明显少于对照组,艾灸组偶尔可见软骨骨痂。至第三周,艾灸组软骨骨痂已被完全改造,而对照组和针刺组仍可见软骨骨痂存在。说明艾灸组可以减少软骨骨痂的形成并促进软骨骨痂改造。这可以是针灸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组织氧分压较高,骨生成细胞大部分分化为成骨细胞所致。

    4.3 针灸对骨痂改建的影响

    骨折早期,大量成骨细胞、成纤维细胞分泌出大量基质,共同构成纤维骨痂,成软骨细胞形成软骨骨痂、包围并固定了骨折的两断端。接着,成纤维细胞转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组织亦被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改造为骨组织,并经骨盐沉积形成骨小梁结构杂乱无章的编织骨骨痂。最后,由于压力和细胞间的相互作用,骨小梁沿骨纵轴进行调整改建。使封闭的髓腔再通,并将骨改成与骨折前一样的新骨而完成愈合过程。

    本实验发现,对照组在第一周,仅出现纤维骨痂,第二周才转变为软骨和骨性骨痂、至第四周才形成编织骨痂。而艾灸组和针刺组都在第一周就出现骨性骨痂;至第二周,两组均形成编织骨骨痂,其中艾灸组编织骨已开始改建,而第三周针刺组编织骨开始改建,而艾灸组大部分编织骨已经改建,并发现骨髓腔;第四周,艾灸组骨改建已基本完成。提示针灸均可加快骨痂改建过程,促进骨折愈合。其中艾灸组疗效强于针刺组。这可能与针灸促进骨盐沉积,提高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的活性有关。

    总之,本实验从组织学角度再次证实针灸有促进骨折愈合的功能,而灸疗疗效优于针刺法。它将为针灸疗法用于临床治疗骨折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造福骨折患者。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