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针灸学院 >> 针灸研究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浮针医学 打开疾病诊治新思路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健康报 繁体中文 分享
  • 文章导读:1996年,在原第一军医大学工作期间,符仲华教授发明了浮针疗法。如今,浮针已走过20多年的历程,但从未停下不断完善、不断求实的脚步。

      从一种疗法到一门医学

      浮针发明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浮针专业委员会会长符仲华写过浓浓中医针灸味道的《浮针疗法》《浮针疗法速治软组织伤痛》,后来出版的《浮针疗法治疗疼痛手册》传统味道渐渐少了,基础医学的味道越来越浓,越来越符合临床逻辑思维。看到浮针这样的不断“融新”变化,有人说符仲华背离了初衷,离经叛道,离中医越来越远了。

      事实上,符仲华教授一直认为:“由不同个体写出的文献,不可能句句是真理,完全否定中医和全盘接受中医,都是要不得的。”他解释,他的中医学研究愿景是守正融新。坚守那些自己把握得住的,经过反复论证证实了的中医学观念、方法和理论,然后从这些观念、方法和理论出发,不断融合现代基础医学新观念、新发现,形成新的中医方法、观念和理论。

      因此,浮针在不断发展进取中,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有新的观念、新的工具、新的适应证。目前,已经创立了许多与临床紧密相关的新理论、新观念,如“患肌”“肌肉前病痛”“肌肉后病痛”。临床治疗已经不局限于浮针疗法,还有了浮针疗法的催化剂——再灌注活动,两者相得益彰。浮针疗法能迅速降低“患肌”(即功能性肌张力增高的肌肉组织)的张力,所以根据治疗过程的显效与否,可以帮助判断是否有其他原因导致肌肉组织张力增高,有鉴别诊断意义。2016年,在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倡导下,符仲华提出了“浮针医学”这样一个更符合临床实际的表达。同年10月出版的集20年临床和科学研究于一体的《浮针医学纲要》,成为浮针人的纲领性文献,这也使浮针从单一疗法转变为浮针医学。

      源自传统,守正融新

      患者是医生最好的老师,病例是医生进步的捷径,浮针临床尤为如此。浮针的进步就是从临床治疗中走出来的。符仲华说:“浮针不是靠臆想进步的,都是一针针打出来的。”为了给临床医生提供一本集理论、临床实践于一体的书籍,今年出版了《浮针医学临床精粹》一书,以病例为主的形式,向读者展现了不同疾病的具体治疗过程。

      为什么在书籍市场需求并不旺盛的今天,专业化的浮针书籍可以获得如此多的关注呢?笔者认为,不外乎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1.浮针医学的特色明显,源自传统,践行中医。

      我所在的广东省中医院中有诸多疗法荟萃。作为一位在临床一线从事针灸工作15年的医生,见识过的针法多不胜数。从古典经络腧穴理论指导下的毫针,到全息针法类的头针、耳针、腹针、颊针,再到与现代医学解剖学基础相结合的针刀疗法及五花八门的灸法、罐法,每一种疗法都有一定的临床效果。那么,是什么吸引我们学习浮针?为什么浮针在我院开展得如火如荼?我想这与浮针疗法的安全、速效及可重复性高是分不开的。

      和传统针灸一样,浮针局部小刺激却可以产生大效应。以往传统针灸方法关注三要素:刺激点,刺激方法,刺激强度。但浮针疗法是诊断过程与治疗过程相结合,关注针刺效应。所以说,浮针疗法源自传统医学,践行中医理念,以简单针具调动人体的自愈力,但又不同于古典针灸方法。

      浮针疗法浅刺皮下,在皮下浅筋膜层完成扫散,通过对皮下疏松结缔组织的刺激产生治疗效应。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内血管、神经分布相对少,浮针刺伤周围组织的可能性小。浮针强调无针感,尽量避免疼痛,刺激小,因此患者极少晕针。浮针针具单一,几乎不可能漏针。

      虽然浮针进针浅,但结合再灌注活动,效能可深达肌肉组织,改善肌肉内微循环,松解肌肉及相关联软组织,适应证相对广泛。如对局限性疼痛类疾病往往有立竿见影之效,令疼痛专科医生称奇。对于临床常见的麻木、肢体异样感觉,一些针灸方法无良策,浮针治疗可有较好的效果,常能达到《内经》所述“其效之来,如风来吹云,明乎若见苍天”的效果。

      浮针疗法临证取效较快,是与其治疗机制相对明确分不开的。以现代医学组织学、功能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为基础,浮针医学创造性地提出“患肌”“再灌注活动”的概念,建立了浮针医学体系。在《浮针医学纲要》指导下,浮针的诊治过程逻辑性强,简洁明了,可重复性高。浮针疗法的学习,除了给我们带来实用技术,还带给我们一种临床诊治思路。

     2.浮针医学紧密切合实战,源自临床,指导实践。

      初学浮针,看似非常简单。它没有固定进针点,只要求对病灶周围进针,皮下浅刺,不要求针感,追求无痛刺激。最难的是一开始不习惯扫散手法,但掌握进针层次后,长时间练习扫散手法,亦可熟能生巧。正如学习其他针灸治疗技术一样,初学浮针时对于同一病症,会出现有时治疗效果好、有时并不理想的情况。这就需要施针者不断进行反思、总结,这样才能在实践中提高技术。正是这样,浮针人在总结公众号中“每周一病”栏目的基础上,编著了《浮针医学临床精粹》,记录了浮针医学的核心理论及临床病案,向读者展现不同临床症状的具体诊治过程。如果临床能据此举一反三,必有所得。

      好的理论能指导临床实践,大量临床实践证明了理论的可行性。浮针医学从传统医学中走出,秉持“守正融新”的理念,成为现代针灸学的典范。符仲华指出,浮针人需要以严谨的科研方法,客观的临床态度对待中医、针灸,在探索中丰富临床经验。未来,期待浮针医学在临床、科研、教学等各方面齐头并进,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