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资生经第一-足阳明胃经左右三十穴,针灸资生经-针灸资生经第一-足阳明胃经左右三十穴。中医人www.tcmer.com是以介绍健康知识为主,以推广中国传统医药为特色,包含医药卫生考试,培训的综合性医药门户网站。本文题目为针灸资生经-针灸资生经第一-足阳明胃经左右三十穴,主要介绍“针灸资生经-针灸资生经第一-足阳明胃经左右三十穴”">
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中医古籍 >> 针灸推拿 >> 针灸资生经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针灸资生经-针灸资生经第一-足阳明胃经左右三十穴

  • 文章导读:针灸资生经-针灸资生经第一-足阳明胃经左右三十穴

           足阳明胃经左右三十穴(图缺)
           厉兑二穴。金也。在足大指次指端。去爪甲如韭叶。针一分。灸一壮。
           内庭二穴。水也。在足大指次指外间陷中。灸三壮。针三分。
           陷谷二穴。木也。在足大指次指外间本节后陷中。去内庭二寸。针三分。留七呼。灸三壮。
           冲阳二穴。在足跗上。去陷谷三寸。针五分。灸三壮。素注、跗上五寸骨间动脉。刺三分。千云、跗上五寸骨间。去陷谷三寸。(一云二寸。)
           解溪二穴。火也。在冲阳后寸半腕上陷中。(明下云。在系鞋处。)针五分。灸三壮。
           素注、在冲阳后二寸半。
           新校正云、刺疟注作三寸半。二注不同。当从甲乙经作寸半。
           丰隆二穴。在外踝上八寸下廉 外廉陷中。针三分。灸三壮。明下云、七壮。
           下廉二穴。一名下巨虚。在上廉下三寸。当举足取穴。针八分。灸三壮。明云、上廉下三寸。两筋两骨罅陷宛宛中。蹲地坐取之。针六分。得气即泻。甲乙云、针三分。灸三壮。主小肠气不足。面无颜色。偏风热风。冷痹不遂。风湿痹。灸亦良。日七七壮。素注、足阳明与小肠合。在上廉下三寸。针三分。
           手阳明亦有下廉。此乃足下廉也。
           条口二穴。在廉上一寸。举足取之。针五分。明云、在上廉下一寸。针八分。灸三壮
           上廉二穴。一名上巨虚。在三里下三寸。当举足取之。灸三壮。针三分。甄权云、治脏气不中。针八分。得气即泻。灸大良。日七壮。下云、三壮。素注、在三里下三寸。又云、在膝手阳明亦有上廉。此乃足上廉也。
           三里二穴。土也。在膝下三寸 外廉两筋间。(一云: 骨外大筋内。)当举足取之。秦承祖羸瘦、七伤虚乏、胸中瘀血、乳痈。外台明堂云、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气上冲目。所以三里下气也。(明同。)灸三壮。针五分。明云、针腹背每须去三里穴。针八分。留十呼。泻七吸。日灸七壮。止百壮。素注、刺一寸。在膝下三寸 骨外廉两筋肉分间(指云按之太冲脉不动。)
           手有三里。此亦曰三里。盖足三里也。铜人云、在膝下三寸。明堂素问注皆同。人多不能求也。予按明堂有膝眼四穴。盖在膝头骨下两旁陷中也。又按铜人等经有犊鼻穴。盖在膝膑下侠罅大筋中也。又按铜人有膝关二穴。盖在犊鼻下二寸陷中也。而新校正素问注巨虚下廉云三里在犊鼻下三寸。则是犊鼻之下三寸。方是三里。不可便从膝头下去三寸为三里穴也。若如今人之取穴。恐失之太高矣。(千云:灸至五百壮。少亦一二百壮。)
           犊鼻二穴。在膝膑下 侠解(明堂作罅。)大筋中。治膝中痛不仁。难跪起。膝膑肿溃者。不可治。不溃者可疗。若犊鼻坚硬。勿便攻。先以洗熨。即微刺之愈。明云、针三分。灸三按素问刺禁云、刺膝膑出液为跛。犊鼻在膝膑下 。用针者不可轻也。
           梁丘二穴。在膝上二寸。(明云三寸。)两筋间。灸三壮。针二分。明云、五分。
           明堂作三寸。铜人千金皆作二寸。千金注谓或云三寸。姑两存之。
           阴市二穴。一名阴鼎。在膝上三寸伏兔下陷中。拜而取之。针三分。不可灸。明下云三壮。千注二十卷云、在膝上当伏兔下行二寸。临膝取之。(又云。膝内辅骨后大筋下小筋铜人云。不可灸。明堂乃云灸三壮。岂以禁穴许灸一壮至三壮耶。
           伏兔二穴。在膝上六寸起肉。正跪坐取之。一云、膝盖上七寸。针五分。不可灸。明云、妇人八部诸病。通针三分。
           髀关二穴。在膝上伏兔后交分中。针六分。明云、灸三壮。
           膝眼四穴。在膝头骨下两旁陷中。主膝冷疼不已。针五分。留三呼。泻五吸。禁灸。(有人膝肿甚。人为灸此穴。遂致不救。盖犯其所禁也。)
           铜人无此四穴。明堂有之。故附入于此。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