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中医古籍 >> 当代著作 >> 胡希恕讲伤寒论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七章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286条

  • 文章导读:胡希恕讲伤寒论-第七章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286条

           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阳已虚,尺脉弱涩者,复不可下之。
           这一句也很好,后头也有矛盾的事。这个少阴病,脉微是指脉微欲绝那个微,不是开始说的“少阴病,脉微细”那个微,那个是浮之中偏于微细,这个是但微,脉微欲绝的微,真正微到那个份上,那不可发汗,什么道理呢,没有津液,亡阳故也,这个外面津液没有,不是阳气重而是亡阳,那么外的阳已虚,这是不可发汗,尺脉同时要弱涩者,弱,尺脉迟以候里,前面已讲了,这个尺以候里,可见上面这个脉微是指的阳脉微了,寸脉微,寸以候表嘛,那么尺脉弱,里虚,涩者血不足,里也虚而血不足,更不可下,所以少阴病要是脉微,不是微细那个微,这个微是脉微欲绝那个微,脉时有时无的,这是没有阳,这样的不能发汗的,这与上面的全是少阴病发汗的禁忌证,与太阳篇有发汗禁忌证一样。
           第287条:
           少阴病,脉紧,至七八日……头前不是讲了。
           少阴病不是也有脉紧的情况吗?这是接着那段说的,那么这个到七八天的时候传里了,而自下利,就是传里为太阴病了,原来脉紧,这个骤然间脉微了,脉暴微,可是这个时候有好有坏,如果手足逆冷,那胃气已衰了,是坏象了,这个病了不得了,手足不逆冷,不厥,而反温,这是里气,胃气相当好呀,胃气还强,那么原来脉紧,它没有了,这是欲解之候,虽然烦而下利,这个下利烦燥是一个不好的样子,咱们治下利快了,热天是下利多,要是烦燥这个病都是一个变化莫测的时候,这个病在进展,那么这个烦呢,不是,这个正与邪争者烦哪,虽然它烦燥而下利,不要害怕的,一定好。这段在太阴篇里也有呀,就是“腐秽当去”那条互参就明白了,这个不一定得少阴病,太阳病也是一样的,这个病的邪气非常实,脉紧嘛,那么传里,传里之后了,如果胃气亢盛,这个病邪反而由传里而去,所太阴篇不是有“腐秽当去故也”,这是生机能把这个病自然抗拒了,就是解除了,这很好,所以说这个中医呀,古人这句话是一个自愈名言,所以正邪交争,这个很合乎科学,古人看这个疾病呀,不是疾病自己在那进展的,它人的机能交互起作用,怎么个机能呀,这个生理呀,就是人体的这个,老跟疾病,要想解除它,就是咱们现在话就是斗争呀,它与疾病老斗争,一时也不息,这个很有道理,咱们这个内经之所以形成,与这个都有关系的,这个要跟你们解释一下,这个人要是有了病,这人体这个东西,受了外界势力它就要抵抗,没有这个本能呀,你象咱们在宇宙不能的,这个病菌有的是呀,就象这个急性传染病也是一样的,他不得病,他就得病了,这个不得病的,是他的身体机能非常的亢奋,一遇到病菌就能马上抵御它,那么这个病呢,也是这样的,有了病了,这个生理机能也会想法子抗拒它,要解除它,可是靠这个自然量力,有时候解除不了,解除不了呀,他就反应为病状了,就形成了这个病状,这是咱们中医正邪交争,咱们再想一想,这个人体呀,万人构造都一样的,不是你这样体质,他那样体质,都是一样的,五脏六腑大致都一样,抗御疾病呀限于自然的生理结构,他有一定的方面,你看咱们随便拿脑子想一想,人体想要排除疾病,就这么几个方面,一个从广大体表面,出汗,用发汗的办法来解除疾病,咱们太阳病就是这样,前面已讲过来,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它就想要从广大的体表面以发汗的机理把病邪解除,它解除不了,所以阳气在表嘛,血管又多,达到一个饱满充血状态,脉紧,脉浮而紧,头项血液凝滞样疼痛,感冒都有这样的感觉,体温高了,与外界的差距加大了,觉着有寒,咱们细想想,这些症状是什么呢?你要看看解剖生理学就好了,这个人要发汗以前呀,第一个血管扩张,就是毛细血管,所以内部体液大量输送到体表,干什么?它想出汗,毛孔一开,它汗就出来了,从汗腺就出来了,那热就解除了,可是在另一般的个感冒呀,形成这种太阳病的阶段呀,
           达不到汗出,这种准条件都具备了,所以得这个表证,那么再有一个方面呢,你想一想,人体的构造呀,表不行,他就还想个办法,它就是里,里就是消化道之里呀,上面吐出,下面排泄,他利用这个道理,这也是万人具备的,咱们讲的阳明病、太阴病都是这个东西。它把这个病邪整个驱逐在胃肠之里,就达到这个目的就行,也是限于自然量力达不到,就即便下利了,这个胃肠的功能呀,它反而自己出了毛病了,病邪还没排出去,自己就出了毛病了,就是所谓太阴病的这种情况,那么反到达不到这个泄下的作用,就是阳明病的那种情况,这就是里,去离表,里而外,就是利用半表半里这个方面,这一方面利用一切脏腑的机能,呼吸道呀,泌尿系呀,等等的方面把它排除,这就是咱们说的口苦咽干少阳病那种情况,这个排除疾病在人体上只有这么三个方面,你想一想,可是这个……就规定疾病反应的表、里、半表半里这么三个部位,是不是的,所以咱们这个辨证,它不是表就是里,再不然就是半表半里,这个不是疾病在那搞的,这就是人体共疾病,它老想解除它,这个人体起个主导作用,所以这个病不离开表、里、半表半里,那么这个机制的反应,要是亢奋,就是人体的机能呀,就是阳性征,要是这个机制的反应弱衰,这就是阴性证,那么这个病位就有表、里、半表半里,这个证的性质的反应不外乎两大类,一个阴一个阳,所以有阴阳,里有阴阳,半表半里也有阴阳,就六个型,六个基本类型,我们现在临床上还是这六个类型,它不是这个类型就是那个类型,也有这个类型与那个类型交错互见,这都有的,这就是六经呀,它古人通过临床呀他看到这六个基本类型,这个不容易,他经千难万苦总结出来的,所以咱们六经就是这个,可是古人对它呢没法认识,限于当时的科学嘛,我们现在比古人强的多,是条件强的多,不是脑袋比他们强的多,所以他们就是用上经络了,那么这经络受邪发的病,这就坏了,所以就弄一个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等都拿经络名给起上了,这个他害人不浅,但是古人也是的,原起他未必是这个意思,可是后世注家在这里就作文章罗,这就把辨证的规律给弄不明白了,到现在也没弄清楚,所以现在研究伤寒论,伤寒论怎么个辨证体系呀,说不出来,那么中医辨证施治究竟失治,是疾病自己什么呢,也不知道,我认为这些地方要努力,这个东西就在这个,它是规律性反应,就是我们刚才说的,这外规律性的反应是怎么来的呢,主要来于人体与疾病的斗争,古人这个体会是很好的,不是疾病孤独在那进展的,它是机体与疾病两个方面的作用,所以古人说正邪交争,这是很科学的一名话,可是大家都是做口头痰罗,没有好好分析这个东西,咱们这是讲一个是扯远了,可是我说的这个很重要,这个对理解六经还是很重要的,那古人不对就是不对,现在有一帮人哪,对古人……,我认为是错的,他古人那时没法认识呀,好几千年前,就张仲景也是一千几百年哪,他怎么能认识呢,它限于当时科学水平,那么他不认识不等于中医这个科学东西,他这个自然规律还是好的嘛,那么他错了,我们还是跟着错?我认为不对,应该结束它,我就认为这个六经不是这个,与内经中的六经没有一点相同之处,它这个都讲表里相传,那个讲的六经递传,那它对的,而且那里头说是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那么这三天,可以发汗,阳明也可以发汗,少阳也可以发汗,它这书不是的,少阳、阳明绝对不能发汗,这怎么能共同呢,它不是共同的,所以这个注家呀,咬定这个经络不放,它这是个大问题,那么这一段不可是少阴病,而是我们讲的这个287,凡是表证的时候,如果邪胜,那么它传里,传里这是一个生理机能,把它由里解除呀,那么如果暴烦下利,由脉紧反细,而手足反温,手足反温,这个古人的看法也不对,这个谷气不达四末,就手脚冰凉,……说明胃气比较强,那么这个不是虚脱的那种情况,这是好现象,邪去正虚之象,所以它要自愈,这个跟那个“腐秽当去”太阴病是一致的东西,可以互看,研究这个东西呀,就得想法,怎么想法提高,对中医理论的提高,这个是要紧的。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