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中医古籍 >> 当代著作 >> 胡希恕讲伤寒论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五章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篇-第272条

  • 文章导读:胡希恕讲伤寒论-第五章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篇-第272条

           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
           这个每篇后头都有这么一句话,这个也是属于王叔和的,是照例的文字,这个是不是准确的没考验。但没有什么大意义。到这里少阳病讲完了。
           这个书只是在原则上讲的少阳病的特征,由中风伤寒传来的,这种情况由中风来的,中风多热,不止于口苦咽干目眩,甚至于耳聋目赤,但传入少阳,都胸胁苦满,而烦。要有这种情况,柴胡证不可吐下。伤寒也是一样的,意思更较含蓄的多,一方面给太阳伤寒与少阳病的一个,就头痛发热,鉴别的一个法子,证候是一个,但要辨脉,脉弦细,把少阳脉也说出来了。那这一系列都是原则上的,治法提出小柴胡汤,言外其它的柴胡剂,也是都在前面讲了。至于后头合病也是略略一提。前面合病也,无论是合病并病,依法应主治少阳,偏于表的,可以柴胡剂与解表剂合方,但是只是发汗不行。偏于里的用柴胡剂兼攻里可以,只攻里不行。所以要前后看,就明白了。
           再把三阳篇总结温习一下,在中医辨证上主要是阴阳,由于病的发生,脉法也是这样的,不太过便不及,全是的,证候也是。矛盾是普遍存在的。阴阳就是矛盾的二个方面,上、下就是一对矛盾,上是积极的方面,前后也是一样的等,把积极的一方面叫阳,把消极方面叫阴,这是古人讲的阴阳,给矛盾的二方面起的,在证候上什么叫积极呢?就是兴奋的发阳的热的等。抑制的陈衰的消极等为阴证,在临床上确实能体会,所以病的发作只是二个方面,如测血压,不是高就是低了,不高不低,血压就一定,所以一有病生理机能要改变,首先改变就是代谢机能,亢进的方面发生阳性症,如痛呼叫等,脉也是大、浮、实等为太过的情形,这叫阳。有的病发作消沉的样子,如昏睡不醒,身凉,脉沉微细涩为不及,为阴。这些阴阳哪来的?还是生理机能的关系,主要是代谢机能,有病就使机能改变,就这二个方面,一个是太过,一个是不及。
           首先病的万变,就这么二类,不是阳就是阴,不阴不阳就没病。这种病的反应,古人看证候反应,反应在表,表即体表,即躯壳,身痛、头痛、关节痛,都在体表,就是反应在表上的阳证,就叫表阳证,即太阳病。这种阳性证反应到里,里很好体会,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从这就知道里就是指消化道里面,就叫里证,也不在体表,也不在消化里面,叫半表半里证,就在胸腹前边,一切脏器都属于半表半里的方面。这就是头前说的三阳证,什么叫阳证,可证的反应,着落有个处所,就是表里半表半里。古人通过临床是经过很长时间看出来的。疾病就这二个方面。
           三阳证呢?我们讲三阴呢,就是三阳三阴证。古人限于科水平。这个就是六经的问题,所以搞出个六经来。本来太阳就是表阳证,阳明就是里阳证,少阳就是半表半里的阳证,古人给它起个名,叫太阳,阳明病,少阳病。为什么病只反应这么三个方面?还有别的吗?这个值得研究。古人也看出来了,人体遭受外边的侵蚀,就要抵抗,就是正邪交争,我认为这个是中医的大发现,也就是说人有病了,不是疾病完全进的反应,是人机能与之斗争而造成的证候反应。古人这么看的,这个很有道理。对治疗也有指导必要。《内经》上曰:人之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出汗是谷气,谷气能化成精气,精气是养人的珍贵的东西,即是营养成分,饮食入胃吸收后的东西就是营养成分。汗就是这么生的,然后说正邪的分争,说的非常好,今邪气交争于骨肉,在表的时候,即外邪与人的精气在体表打仗,交争于骨肉,即躯壳。而后汗出者,出了汗,就是精胜也。机体胜,所以出汗了。真打胜了,不能再发热,汗来之于谷气,打胜了,胃当然很亢奋,能吃而不复发热。现在呢人不能吃,热来了,就说明打败了,就是津却邪胜了。出汗是津气泄于外,再不能吃,津气不能补益,只是邪留在里头了。
           这一段说明什么?《内经》这段很精,就说人在表的时候,人们用水谷之气与外来的邪气在体表抗拒。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太阳病特征,为什么脉浮头项强痛?脉浮即里头充血了,不是血多了,是体液尽量向体表输,打算出汗,生理学上有,要出汗前,毛细血管都扩张,则内部水分尽量往这里来,所以血管达到极充血的情况,尤其上半身最厉害,脑袋脖子等充斥更凶。筋者崩起来,越往上边越痛,所以头也特别疼,他那就是个压迫性的疼痛,上边最厉害。这就是要出汗,不得汗出的一种情况。脉浮,头项强痛,为什么怕冷,他不是寒来的,他是由于液体的往外来,充斥于体表,这个热也在液本里头呀,他这个体表体温呀特别加高。我们平时与外边空气的接触啊他是一定差距,这阵加大差距了,本来外边也没风没寒的他就感觉寒的刺激。他是这么一个,所以咱们古人呢常常拿现象当本质,恶寒呢就是受了寒了,恶风就是受了风了,这是不对地。他应该是这么解释。这个就说明,人体打算出汗,他出不来。咱们讲麻黄汤不有个阳气重(zhong) 故也。尽量的把这个体液向外输送,都在体表上呢,人发烧受不了,脑袋疼的乱蹦,他就出不来汗,那么桂枝汤他讲出汗,虽然出汗,他这个精气呀,不足以祛邪,出了汗了,这邪气反倒深入了。桂枝本为解肌呀,他还是想让他再出汗,但是他不是像麻黄那个办法,他要加强精气的。所以这个地方啊,那么咱们讲的是太阳病,那么少阳病也是一样的,阳明病也是一样的,全是正邪纷争,咱们讲那个柴胡剂也讲了,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这个打仗地,他如果在体表支持不了了,这个正啊没有胜邪的机会了,他也没那个能力了,人的这个身体的这个这个良能啊他始终都不退却,奋战到底,他是这样的,他不过是转移战线,在表不行了,他退到胸腹前间,他干什么,他借用这些脏器一切的阻止的功能,共同的来把这个病邪驱逐出去,由呼吸道呀,由泌尿系呀,等等各方面,他利用这些器官,利用肺利用肾等等的,所以把这个病邪呀,正气也往里边来,他这样奋斗的。那么里也是,他把这个病邪正个包裹在胃肠里面,想用吐下,这些自然的官能把它解除,他这个我们好好想一想,在这个集体驱逐疾病,只有那么三个,只有这么三个方面,再没有了,这就把这个,把这个疾病的反应啊,固定到一定的病位上,他不是在表就是在里再不半表半里,他没有了,这个人的体质呀是万人皆同的,这个构造,自然的构造都是这样的,所以这自然的就这么三个方面的病情反应,这个病情反应都全就是在人的这个机 能和这个病邪交互作用之下而搞出来的,所以中医挺笨这个事儿,可是他搞这个东西是挺妙,古人得来也是不简单。所以这个表里半表半里是这么样的,没有再有其它的方面了,那么古人看到临床上那也是通过很长时间的,哦,总结出来了,有这么一种三阳病,各有一定的证候,可是限于当时的水平,没有其它可借助以理解的,他就是主观想的,这时还有一种经络的关系,经络受邪,所以这个东西很耽误事呀。
           那么现在呢咱们不应该这样了,不足以证明,这个经络是什么,就是血管,你看内经上说不就是血管子吗,血管受邪旁处都不得病,单这个血管还单通膀胱的这个血管,哪有个事呀,这东西讲不通的东西,古人没办法,这限于当时的科学水平嘛,哎他就这么想。中医的发展是先针灸呀!这也可能呀,他利用自然的东西,所以砭石嘛,拿石头磨个尖子他也砸吧脑袋。他这个疾病危胁人,人老想要对付它,他逐渐的,针灸先发展,由于这个针灸穴道的关系,他搞出他这么一套规律,这种规律他也客观存在,可是一旦发病是不是它发的病,就成了问题了,尤其咱们这个,所以我们研究这个伤寒论我开始就说了,你像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这种三个征候确实存在,它是客观存在,古人通过实践发展的,它永远也不会变的。现在咱们临床上不常遇到这事嘛,你看头两天是太阳病,过两天他身上也疲倦了,发烧不退,口苦,胸胁满,恶心,这就是少阳病了嘛,这咱们常见着啊,古时候是这样,现在是这样,未来还是这样,不会变的。
           所以这个他是一个自然科学的,他是一个自然存在的自然规律,这个不会变的,所以咱们讲中医有些先生们,中医不讲阴阳五行,不讲脏腑辨证还有东西了,这是瞎说的,有东西,那么这个规律这不就是嘛,再这个规律上来治病来,现在西医还不会呢你可知道,这东西挺妙的,咱们好好研究辨证施治这精神,很了不起。你看看吧,太阳病想以汗解不能汗解,咱们就发汗,那么正与这规律相适应。所以这个实践里出真知呀,他这个没人提还是散风啊,祛寒哪,等等地还搞这个呢。但是真正地通过古人这种客观事实,我们应该怎么认识它怎么把这个理论更提到现实上来。现在大家都不想这个,非讲那套不可,讲那套把那个中医讲完拉倒,他那套东西不行啊,尤其咱们现在,决不能悖科学而言,这个是很重要的事,科学经过百般试验的,你还想啥,你也瞅见那个病菌了嘛,你还直摇脑袋说没有?
           人家伤寒论,什么伤寒杆菌,人家给你看,你看看对不对,你说那不是,那是风那是寒,这是受了寒了,积久化热,你这东西不行啊,所以中医这个问题啊不是太简单,他是这个自然规律是对的!所以咱们讲这个三阳,回头咱们好好大家讨论,研究这个事。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他的治法,发病的机制,都可以研究的,这个东西。所以伤寒论这本书啊,证应该好好研究。那么他这个书好在哪呢?好就好在不是张仲景自己做的,所以这个闭门造车的书是不对的,皇甫谧说这个书是论广汤液的,我认为这是对的,那个汤液经啊,在汉书上有这个,那么这个汤液经是不是伊尹做的,也不是。就我们这个内经也不尽是黄帝歧伯呀,他这个中医发展是很久很久的呀,那对我们来是无量数的医学贡献,那积很长的时间,通过实践搞出来的。那么那个时候呢书写困难,他那时候拿竹板子刻,这还是有字呢那以前更不用说了,所以中医发展相当久了,也没人知道由谁发展起来的,他本来就不是一个人嘛,内经也是,总结前人的,搁到黄帝歧伯,其实是不是这么个事啊,叫我看这都是歪曲历史,这全是前人的长时间的反复的总结出来的那个东西,本草也是,那也不是神农啊,可是后来做书的人啊,我那时候做书也是,你说谁发明的,他也不知道谁,就得找圣人。所以那时候也可以说是给这封建势力服务吧。有的圣人生而知之嘛,如果是圣人的生而知之,那当然是了,这像咱们不是生而知之,他不是。
           这个汤液经这个书啊,他就是记载咱们说的六经这个辨证这种东西,哪个方剂,他是以方剂为主了。张仲景根据那个时候,可能张仲景这个人啊是这个汤液经的杰出的传人,他是有所整理,有所发挥,所以皇甫谧也说,论广《汤液》为十数卷,也没说他是照抄的,但是古人这种结论是从那书上来的,那么张仲景呢,你看他这个方剂,你就看出来了,你看桂枝加芍药汤,他说本云桂枝汤今加芍药,可是这个加桂可能是他的,那个本来的方剂呀还是搁本地搁着呢,他给你注明,全是,非常准。我认为他这个书啊,决不是他自己,个人没这么大的精力,中医这个东西他是通过实践搞出来的,通过实践,一个人他的寿命多短哪,那你把那个还能把这个病的一般规律都把它搞清楚,还能试验出来某种方剂对某种具体的证治,百试百效的,或者是都试验出来,哪能啊!一个人他不可能啊,你就拿这个脉吧那也不是一个短暂的时间就把他发明出来呀。所以那也经过极长的时间,不过到这时候之前,就是汤液经,那个问世,中医这套辨证施治呀那就是长成了,那当然也不是一个人的,那就是积以前的结论,所以中医他是这么样一个发展的。那么现在最可靠的呢就是这个方法方式,所以咱们讲这书啊也把它摆清楚,今天咱们就这样子,把这个三阳病摆清楚。那么古人的一个看法,我们知道他跟内经不一样,你们回头看看内经,内经是这么说的,他说这个六经呀,递传,由太阳传阳明,由阳明传少阳,咱们在临床就没看到过阳明传少阳的病,没有;更没有六经治完了回头再传太阳,更没有,所以他不是从内经上来的。内经还有一点也不是。内经说太阳阳明少阳三阳皆主表,可汗而已,他这个说阳明不可发汗少阳不可发汗那他怎么能是,所以我们我们这都是可以讨论的,那么他什么方法呢?
           第一个它是由表及里,由表及半表半里,可能这样,也有从半表半里再及里,这是他的规律,所以我又把他摆出来了,太阳病这么治,可发汗,那么禁吐禁下禁温针是吧,就根据这个书啊,那么阳明病呢?阳明病,实,不只热而且实,那要用承气汤,只是热,尤其外热,我们那天解释,注解也说了怎么样用,白虎汤。这都是他的规律方法呀。那么少阳病呢?只能用和解,既不能吐也不能下又不能发汗,这就是我们这种规律呀!始终是这样,那么怎么来认识这套规律就是我们方才讨论的那套东西,什么叫作阳什么叫作阴,为什么太阳是表阳明病是里,少阳病半表半里,那么是不是在表就是太阳经络呢,经络受邪呢,这都值得讨论的,古人一个看法,我们现在离开这个看法行不行?所以这个东西挺重要。研究嘛,我们就得从这个书,把这个规律,摆出来,我们再通过这个各人都有思想吧,咱们怎么来认识它,更较比合适,我是这么一个看法,今天咱们就讲到这吧。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