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圆运动的古中医学-金匮方解篇-内伤痰饮咳嗽
|
苓桂术甘汤
茯苓 桂枝 白术 各三钱
炙甘草 二钱
治胸中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者。 湿聚而成痰饮,停于胃间,则胸胁支满,甲木之气不能下降,乙木之气不能上升,则目眩。苓术补土泄湿以通木气升降之路,
甘草补中,
桂枝疏泄小便以除痰饮之根也。凡病痰饮当以温药和之。惟阴虚之痰,不宜温药。短气有微饮,此饮当从小便去之。此方主之。肾气丸亦主之。肾气丸培木气以行小便也。肾气丸详下文。此方阴虚忌用。
甘遂 三钱
半夏 四钱
芍药 三钱
炙草 二钱
白蜜 二两
治痰饮,脉伏,心坚满者。 饮停心下,故脉伏坚满。甘遂
半夏,逐水降痰,芍药甘草培土疏木,蜜蜂滑润以行水也。世以甘遂
甘草相反,不然也。
己椒苈黄丸
防己 一钱
椒目 一钱
葶苈 一钱
大黄 一钱
治肠间有水饮,腹满口舌干燥者。 肠间有水饮,中气不运,升降不通,故腹满于下,口舌干燥于上。椒目防己泄湿,
大黄葶苈排水也。
十枣汤
芫花 大戟 各等分研末
,大枣 一两 煎汤吞送一钱。
治饮悬在肋,咳嗽内痛,脉沉而弦者。 芫花大戟攻下水饮,红枣保中气保津液也。木气被水饮阴格不能疏泄,则郁而现弦象。此可下之证,脉必沉伏。不伏不沉,不可言下,此大法也。
大青龙汤
麻黄 三钱
桂枝 二钱
炙甘草 三钱
杏仁 三钱
石膏 一两
生姜 三钱
大枣 六钱
小青龙汤
麻黄 三钱
桂枝 三钱
炙甘草 二钱
芍药 三钱
半夏 四钱
细辛 三钱
干姜 三钱
五味 四钱
治溢饮者。水饮归于四肢,则为溢饮。当发汗而去水,其阳盛而内热者,宜大青龙汤;阴盛而内寒者,宜小青龙汤,阳盛脉必有力而燥,阴盛脉必虚小而寒也。
木防己汤
防己三 钱
生石膏 一两
桂枝 三钱
人参 四钱
治饮停胸膈,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者。 饮停胸膈,阳气不能上达,而内结化燥,故面色黧黑,饮停而肺气不降,故喘满。其脉沉紧,燥热内结之象。木防己泄水饮,
石膏清燥开结,
桂枝达阳气,
人参补中气保津液也。
即前方去石膏加茯苓芒硝 治木防己汤证不愈者。 石膏清燥开结,其治在上。如其不愈,宜从下治。则去
石膏,加
茯苓芒硝以下水,得微利则愈。
五苓散
茯苓 二钱
猪苓 二钱
泽泻 二钱
白术 二钱
桂枝 二钱
治瘦人有水饮,脐下悸动,吐涎沫而癫眩者。 水饮木郁,则脐下跳动,水饮而肺胃之气不降,则吐涎沫,水饮阻格,
胆经不降,则癫眩。五苓散泄水湿,达木气也。
半夏 四钱
生姜 三钱
茯苓 三钱
治崔卒然呕吐,心下痞,眩悸者。 水在膈间,胆胃之气不将。故心痞,眩,悸,而呕吐,
半夏生姜
茯苓降泄水饮也。
白术 二钱
泽泻 五钱
治冒眩者。 心下有水,阳气不降,浮于上部,故苦冒眩。
白术泽泻泄水也。
方见前 治呕而不渴者
呕伤津液,故呕后作渴,今呕而不渴,此心下有水饮,半夏生姜降水也。若先渴后呕,停水较深,宜小
半夏加
茯苓以厚药力也。
厚朴 八钱
枳实 二钱
大黄 四钱
治膈间有水饮胸满者。 此由胃土壅实,阻塞水之降路,故使胸满。脉必沉实。
厚朴枳实大黄下胃气之壅实也。胸满忌下。脉不沉实,下伤中气,易于致花。膈间有水必有水声。
葶苈大枣泻肺汤
葶苈 三钱熬黄色捣丸 大枣 一两
治支饮不得息者。 饮阻肺气,呼吸困难,葶苈泻水饮而降肺气,
大枣补中气保津液也。
人忽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为痰饮。饮后水流胁下,咳唾引痛为悬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为溢饮。气短不得卧,其形如肿为支饮,痰饮之象,饮食精华,变而成痰,故人忽瘦也。
小青龙汤
方见前 治咳逆倚息,不得卧者。
支饮在胸气不下降,故咳嗽气逆,倚物作息。水格阳逆,故睡卧不下。小青龙,麻桂芍药发汗泄水,五味姜辛温降水气,干草补中,
半夏降逆。
茯苓 四钱
桂枝 四钱
五味子 八分
炙草 三钱
治水饮,服小青龙汤汗出后,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面如醉状,气从少腹上冲胸咽,小便难,热流阴股,时眩冒者。 汗后阳亡,木气失根,风气上冲,股口燥气冲咽喉。肾阳虚故唾多,手足厥逆。风木上冲,热浮于上,故面如状醉。肝风冲于上,肝阳陷于下,故热流阴股。风冲于上故冒。木气下陷不能疏泄,故小便难。风伤肺气,肺气伤故寸脉沉。风由少腹冲上,肾气拔根,故尺脉微。
五味子补肾阳以安肝木之根而敛风。
桂枝茯苓达肝阳而平冲。肝阳即是肝风,阳达则风平也。炙
甘草补中气也。
茯苓 四钱
炙甘草 三钱
五味子 八钱
干姜 三钱
细辛 三钱
治服桂枝五味甘草汤冲气既低,反更咳嗽胸满者。 服桂枝风冲既平,反更咳嗽,此咳嗽乃寒水上凌火位,仍用
桂枝茯苓五味
甘草汤,去
桂枝加
干姜温中寒,加
细辛降寒水,寒水下降,咳嗽自止。中气温运,胸自不满。风冲能耗散水气。故风冲既平,水气又作,而咳加胸满。自来皆谓五味敛肺止咳。误人多矣。肺病总忌五味,因其性大敛大热之故。只因伤寒论小青龙汤治咳有五味,世人读书,不按事实。遂以五味为治咳之药。小青龙之咳乃肾寒得水上冲之咳,五味温肾寒也。
茯苓 四钱
甘草 二钱
五味子 八钱
干姜 二钱
细辛 二钱
半夏 八钱
治支饮冒而呕不渴者。 冒眩呕水不渴,寒水上凌。五味
干姜细辛半夏茯苓,温降寒水,
甘草养中气也。
茯苓 四钱
炙甘草 三钱
五味 四钱
干姜 三钱
细辛 三钱
杏仁 四钱
半夏 四钱
治水气呕止,其人形肿者。 服苓甘五味姜辛
半夏汤后,其人形肿。此卫气不舒,不能收敛。虽水去呕止,以肿之故,水围全去。宜仍用
茯苓甘草五味姜辛
半夏以去水,加杏仁以舒卫气也。不用
麻黄而用
杏仁,
麻黄泄卫力大,甚败阳也。
苓甘五味姜辛半杏大黄汤
于前方加大黄 三钱
治服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杏仁汤后,面热如醉者。 此寒水上冲,又有胃热故加
大黄以清面热如醉之胃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