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伤寒论方解下篇-太阴脾脏热证方
|
黄连 干姜 人参 炙草 大枣 半夏 桂枝 腹中痛,欲呕吐。欲呕吐为胸中有热,腹中痛为胃中有寒。上热中寒中气之虚。
黄连清热,
干姜温寒,参枣炙草补中气,
半夏降胃阴以收热,
桂枝达肝阳以散寒,寒热不调,故名邪气。
栀子 炙草 柏皮 脾湿夹热则发黄。
栀子柏皮清热以行湿,炙草补中以培土也。
麻黄 连翘 杏仁 炙草 生姜 大枣 赤小豆 生梓白皮 黄病乃瘀热在里。热瘀之由,由于汗孔不开,尿道不利,中气不足。
麻黄杏仁开汗孔,
连翘赤小豆利尿道,炙草姜枣补中气,生梓白皮清瘀热也。此赤小豆是红饭豆,乃食品无毒。不是半红半黑之赤小豆。
茵陈蒿汤
茵陈蒿 栀子 大黄 黄病而至腹满,小便不利,乃湿热结聚之实证。
大黄下结聚,
栀子茵陈清湿热也。大阴阴湿,小便不利,不可下之。惟湿热结聚之小便不利,非下去湿热之结聚,小便不能利也。
于桂枝汤加重芍药 太阴脏病,无满痛者。其满而痛,乃湿热阻遏木气,木气结聚之故。于
桂枝汤加重芍药,以泻木气之结聚也。
于桂枝加芍药汤内加大黄 如腹满而痛至于大痛实痛,此木邪结聚已深,须于桂枝加芍药汤中加大黄以重泻木气。太阴土气病则阴寒,
大黄泻木气之结,非泻大阴也。
桂枝汤乃调和木气之第一方,其中炙草姜枣调中气生津液,尤为调和木气要药,故攻泻木气,宜用此汤加芍药
大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