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图文]清肺排毒汤正式处方来 | |
[中医][组图]中医抗疫!广州市第八 | |
[中医][组图]治疗不孕不育、颈椎病 | |
[中医][图文]中药国际化重大突破: | |
[中医]国家中医药局:这7个资格证是 | |
[中医][图文]沉痛悼念国医大师邓铁 | |
[中医]国务院修改《中药品种保护条 | |
[中医][组图]科学家尝试用中药治疗 | |
文章导读:500种中药现代研究-祛风湿药-桑寄生 |
为桑寄生科植物槲寄生Viscum coloratum (Kom.) Nakai、桑寄生Loranthus parasiticus (L.) Merr. 或毛叶桑寄生(柿寄生)Loranthus yadorikiSieb. 的带叶茎枝。味苦、甘,性平。入肝、肾经。功能:补肝肾、强筋骨、除风湿、通经络、益血、安胎。主治:腰膝酸痛、筋骨痿弱、偏枯、脚气、风寒湿痹、胎漏血崩、产后乳汁不下。内服:煎汤,9~20g;入散剂、浸酒或捣汁服。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槲寄生茎、叶含齐墩果酸(Oleano- lic)、β-香树脂醇(β-Amyrin)、内消旋肌醇(Mesoinositol)、黄酮类化合物,尚分离出蛇麻脂醇(Lupe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和黄酮甙。
桑寄生带叶茎枝含槲皮素(Quercetin)及扁蓄甙(Avicularin)。
药理作用:
1. 降压作用 本品的水浸出液、乙醇-水浸出液、30%乙醇浸出液,均有降低麻醉动物血压的作用。麻醉猫、狗以毛叶桑寄生的茎叶混合酊剂0.4~0.5g/kg灌胃,或 0.1~0.25g/kg 静脉注射,都有降压作用,维持时间亦较长,重复给药无急速耐受现象,切断迷走神经或注射阿托品只能减弱而不能完全消除其降压作用,对肾上腺素无拮抗或增强作用,降压与窦神经无关。对此降压作用的原理,有报告认为是中枢性或反射性的,即由于中枢镇静作用和降低了交感神经及血管运动中枢的兴奋性所致;或是作用于内感受器,引起降压反射的结果。
槲寄生新鲜叶的醇提取物、茎和叶的浸剂亦有降压作用,后者与山楂、大蒜、臭梧桐合用,其降压作用大为加强,作用时间也有所延长。对于此种降压作用的原理,一般认为是槲寄生兴奋了循环系统的内感受器,通过迷走神经传入纤维抑制了血管运动中枢,而产生降压作用。切断迷走神经之动物,即不再引起降压;而阿托品化后之动物,则仅能消除其使心率减慢之作用,而不能消除其降压作用。
扁蓄甙对麻醉犬有短暂的降压作用,且易产生急速耐受性。
2. 镇静作用 小鼠腹腔注射毛叶桑寄生酊剂 2g/kg 能抑制由咖啡因所引起的运动性兴奋,并延长中枢兴奋药戊四氮所引起的小鼠死亡时间。
3. 利尿作用 桑寄生有较显著的利尿作用,有效成分是扁蓄甙,即广寄生甙。给麻醉犬静脉注射扁蓄甙 0.5mg/kg 可引起利尿,剂量增加则作用更显著。在慢性大鼠实验中,无论口服或注射,均有显著利尿作用。其利尿作用强度虽不及氨茶碱,但其毒性仅为氨茶碱的 1/4,因此治疗幅度大。
4. 对心血管的作用 在正常搏动和颤动的离体豚鼠心脏标本上,桑寄生(冲剂)均有舒张冠状血管、增加冠脉流量的作用,并能对抗脑垂体后叶素。
实验证明:总黄酮20~25mg即有持续扩冠及强心作用,其1%的浓度即能增加离体豚鼠心脏冠脉流量2~3倍,且似乎不增加心肌耗氧量。对心肌收缩力则先抑制后增强。对正常离体兔耳血管无直接扩张作用,但对胆固醇性血管硬化的离体兔耳血管却有明显直接扩张作用。
5. 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桑寄生煎剂在体外(猴肾单层上皮细胞组织培养)对脊髓灰质炎病毒和部分肠道病毒有明显抑制作用。脊髓灰质炎病毒与药物直接接触一小时,即被抑制,可能是直接灭活作用。在试管内能抑制伤寒杆菌和葡萄球菌的生长。
【临床运用】
临床报道:
1. 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桑寄生冲剂(每包相当于生药39g ),用开水冲服,每次半包,每日2次。4~6周为1疗程。治疗54例,显效13例,好转29例,有效率为26%,心电图改善有效率为44%。〔中华内科杂志 1976;(1):39〕
2. 治疗冻伤 桑寄生切片500g,加蒸馏水 500ml,煮沸3分钟,用八层纱布过滤,将滤液再用炭火将水分蒸发,即得桑寄生浸膏。a. 桑寄生浸膏2.5g,水35g,酒精8g,白陶土4.5g。用于Ⅰ度冻伤,可直接涂抹于患处,但不能用于溃疡或皮肤损伤面。b. 桑寄生浸膏3g,甘草10g,单软膏35g,锌氧粉2g。用于Ⅱ度、Ⅲ度冻伤,将药膏涂于纱布上,盖于冻伤处,再以油纸包扎。〔中华外科杂志 1961;(11):784〕
3. 治疗先兆流产 续断10g,桑寄生12g,菟丝子12g,阿胶10g ,熟地10g,白芍10g,党参10g,白术10g,淮山药10g,陈皮10g。水煎,每日1剂,2次分服。阴道流血较多或不止者加旱莲草、地榆炭、熟地炭、赤石脂;呕吐者加砂仁、木香、竹茹、苏叶;有热者加黄芩、黄连,熟地改生地;腹痛者加佛手,重用白芍;便秘者加火麻仁、郁李仁。治疗32例,治愈31例,无效1例。〔湖南医药杂志 1983;(5):34〕
方剂选用:
1. 治疗腰背痛,肾气虚弱,卧冷湿地当风所得:独活三两,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桂心、防风、芎藭、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各二两。上十五味细锉,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温身勿冷也。(《备急千金要方》独活寄生汤)
2. 治疗妊娠胎动不安,心腹刺痛:桑寄生一两半,艾叶半两(微炒),阿胶一两(捣碎,炒令黄燥)。上药,挫,以水一大盏半,煎至一盏,去滓。
食前分温三服。(《太平圣惠方》)
3. 治疗膈气:生桑寄生捣汁一盏。服之。(《濒湖集简方》)
配伍效用:
桑寄生配伍独活 桑寄生祛风养血通络、补肝肾、强筋骨;独活祛风胜湿、散寒止痛。二者伍用,扶正祛邪、标本兼顾,共奏补肾强骨、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肝肾不足、风寒湿痹之腰膝酸痛、四肢屈伸不利、关节拘挛疼痛者。
桑寄生配伍桑枝 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养血通脉、舒筋活络,功偏于补;桑枝清热祛风胜湿、通经络、达四肢、利关节、消肿止痛,功擅通利。二药相伍为用,有补益肝肾、强壮筋骨、祛风胜湿、蠲痹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腰膝酸痛、关节屈伸不利、筋骨疼痛等证因风湿邪侵所致者以及肝肾阴虚之头痛、头晕、耳鸣等症。
【注意事项】
毒副作用:扁蓄甙和柿寄生酊剂给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1.173g/kg和11.24g/kg。小鼠中毒后可因阵挛性惊厥导致呼吸停止而死亡。
临床应用槲寄生注射液者,可有一过性头胀、头晕、咽部热感等,但不影响治疗;曾有1例出现全身关节酸痛。应用桑寄生者,部分病例因头昏、目眩而停药;也见有全身不适、食欲减退、腹胀、口干等症状,但不影响治疗。服用柿寄生的部分病例出现肝功能异常和肝区疼痛,少数病人有肝肿大、厌食、短时间的期外收缩及窦性心动过缓。
【医家论药】
“桑寄生,其味苦甘,其气平和,不寒不热,固应无毒。详其主治,一本于桑,抽其精英,故功用比桑尤胜。腰痛及小儿背强,皆血不足之候,痈肿多由于营气热。肌肤不充,由于血虚。齿者,骨之余也,发者,血之余也,益血则发华,肾气足则齿坚而发眉长。血盛则胎自安。女子崩中及内伤不足,皆血虚内热之故。产后余疾,皆由血分,乳汁不下,亦由血虚。金疮则全伤于血。上来种种疾病,莫不由血虚有热所发,此药性能益血,故并主之也。兼能祛湿,故亦疗痹。”(《本草经疏》)
“桑寄生,号为补肾补血要剂。缘肾主骨,发主血,苦入肾,肾得补则筋骨有力,不致痿痹而酸痛矣。甘补血,血得补则发受其灌荫而不枯脱落矣。故凡内而腰痛、筋骨笃疾、胎堕,外而金疮、肌肤风湿,何一不借此以为主治乎。”(《本草求真》)
“寄生得桑之余气而生,性专祛风逐湿,通调血脉,故《本经》取治妇人腰痛,小儿背强等病,血脉通调而肌肤眉须皆受其荫,即有痈肿,亦得消散矣。”(《本经逢原》)
“苦,坚肾,助筋骨,而固齿长发;甘,益血,止崩漏,而下乳安胎,舒筋骨而利关节,和血脉而除痹痛。”(《本草害利》)
附注:桑寄生简称寄生。产于广西、广东者称广寄生。寄生于老桑树上之桑寄生带叶茎枝为本药的正品,处方常称真桑寄生、真寄生,又称桑上寄生,但产量较小,仅限于南方一带用之;寄生于多种落叶树上(如柿、杨、柳等)的槲寄生的带叶茎枝为其通用品,主产于我国北方,又称为北桑寄生或北寄生。一般认为,前者补肝肾、养血安胎之功较著,后者则祛风湿、通血脉之力较强。亦有将产于浙江、安徽、江西者称为杜寄生,为华东一带所习用,其功效与北寄生相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