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中医教材 >> 针灸学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奇经八脉 一、督脉(共28穴)

  • 文章导读:.经脉循行:起于小腹内,下出于会阴部,向后行于脊柱的内部,上达项后风府,进入脑内,上行巅顶,沿前额下行鼻柱。

    1.经脉循行:起于小腹内,下出于会阴部,向后行于脊柱的内部,上达项后风府,进入脑内,上行巅顶,沿前额下行鼻柱。

    督脉督脉

    2.主要病候:脊柱强痛,角弓反张等证。

    3.主治概要:主治神志病、热病、腰骶、背、头项局部病证及相应的内脏疾病。

     

    (1) 长强 Chángqiáng

    [定位] 在尾骨端下,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

    [解剖] 在肛尾膈中;有肛门动、静脉分支,棘间静脉丛之延续部;布有尾神经及肛门神经。

    [主治] 泄泻,痢疾,便秘,便血,痔疾,癫狂,脊强反折,癃淋,阴部湿痒,腰脊、尾骶部疼痛。

    [配伍] 配二白、阴陵泉、上巨虚、三阴交治痔疮(湿热下注型);配精官、二白、百会(灸)治脱肛、痔疮。

    [刺灸法] 斜刺,针尖向上与骶骨平行刺入0.5~1寸。不得刺穿直肠,以防感染,不灸。

    督脉穴

     

    (2) 腰俞 Yāoshū

    [定位] 在骶部,当后正中线上,适对骶管裂孔。

    [解剖] 在骶后韧带、腰背筋膜中;有骶中动、静脉后支,棘间静脉丛;布有尾神经分支。

    [主治] 腰脊强痛,腹泻,便秘,痔疾,脱肛,便血,癫痫,淋浊,月经不调,下肢痿痹。

    [配伍] 配膀胱俞(灸)、长强、气冲、上髎、下髎、居髎治腰脊冷痛;配太冲治脊强反折、抽搐。

    [刺灸法] 向上斜刺0.5~1寸;可灸。

     

    (3) 腰阳关 Yāoyángguān

    [定位] 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 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腰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腰神经后支的内侧支。

    [主治] 腰骶疼痛,下肢痿痹,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遗精,阳萎,便血。

    [配伍] 补腰阳关、肾俞、次髎、泻委中治腰脊痛、四肢厥冷、小便频数;配腰夹脊、秩边承山、飞扬治坐骨神经痛、腰腿痛;配膀胱俞三阴交治遗尿、尿频。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4) 命门 Mìngmén

    [定位] 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 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腰动脉后支及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腰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 虚损腰痛,脊强反折,遗尿,尿频,泄泻,遗精,白浊,阳萎,早泄,赤白带下,胎屡坠,五劳七伤,头晕耳鸣,癫痫,惊恐,手足逆冷。

    [配伍] 配肾俞、太溪治遗精、早泄、腰脊酸楚、足膝无力、遗尿、癃闭、水肿、头昏耳鸣等肾阳亏虚之症;配百会、筋缩、腰阳关治破伤风抽搐;灸命门、隔盐灸神阙治中风脱症;配关元、肾俞、神阙(艾灸)治五更泄;补命门、肾俞、三阴交治肾虚腰痛;泻命门、阿是穴、委中、腰夹脊穴治腰扭伤痛和肥大性脊柱炎;配十七椎、三阴交治痛经(寒湿凝滞型)(艾灸);配大肠俞膀胱俞、阿是穴(灸)治寒湿痹腰痛。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5) 悬枢 Xuánshū

    [定位] 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 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腰动脉后支及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腰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 腰脊强痛,腹胀,腹痛,完谷不化,泄泻,痢疾。

    [配伍] 配委中肾俞治腰脊强痛;配足三里、太白治完谷不化、泄泻。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6) 脊中 Jìzhōng

    [定位] 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 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十一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十一胸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 腰脊强痛,黄疸,腹泻,痢疾,小儿疳积,痔疾,脱肛,便血,癫痫。

    [配伍] 配足三里中脘治腹胀胃痛;配上巨虚、下巨虚治腹泻痢疾;配鸠尾、大椎、丰隆治癫痫;配肾俞、太溪治腰膝痛;配至阳、阳陵泉、胆俞治黄疸。

    [刺灸法] 斜刺0.5~1寸。

     

    (7) 中枢 Zhōngshū

    [定位] 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0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 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十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十胸神经后支之内侧支。

    [主治] 黄疸,呕吐,腹满,胃痛,食欲不振,腰背痛。

    [配伍] 配命门、腰眼、阳陵泉、后溪治腰脊痛。

    [刺灸法] 斜刺0.5~1寸;可灸。

     

    (8) 筋缩 Jīnsuò

    [定位] 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9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 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九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九胸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 癫狂,惊痫,抽搐,脊强,背痛,胃痛,黄疸,四肢不收,筋挛拘急。

    [配伍] 配角孙、瘛脉治小儿惊痫、瘛疭、角弓反张;配通里治癫痫;配水道治脊强。

    [刺灸法] 斜刺0.5~1寸;可灸。

     

    (9) 至阳 Zhìyáng

    [定位] 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 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七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七胸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 胸胁胀痛,腹痛黄疸,咳嗽气喘,腰背疼痛,脊强,身热。

    [配伍] 配曲池、阳陵泉、脾俞治黄疸;配天枢大肠俞治腹胀、肠鸣、泄泻;配内关神门治心悸、心痛。

    [刺灸法] 斜刺0.5~1寸;可灸。

     

    (10) 灵台 Língtái

    [定位] 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6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 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六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六胸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 咳嗽,气喘,项强,脊痛,身热,疔疮。

    [配伍] 配陶道、内关治间日疟;配合谷(泻法)、委中(放血)治疔疮;配阳陵泉、支沟治胸胁痛;配身柱、至阳治背痛;配胆俞、阳陵泉、太冲治黄疸。

    [刺灸法] 斜刺0.5~1寸;可灸。

     

    (11) 神道 Shéndào

    [定位] 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5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 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五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五胸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 心痛,惊悸,怔忡,失眠健忘,中风不语,癫痫,腰脊强,肩背痛,咳嗽,气喘。

    [配伍] 配关元治身热头痛;配神门治健忘惊悸;配百会三阴交治失眠健忘、小儿惊风、痫症;配心俞、厥阴俞、内关通里曲泽治胸痹。

    [刺灸法] 斜刺0.5~1寸;可灸。

     

    (12) 身柱 Shēnzhù

    [定位] 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 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三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三胸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 身热头痛,咳嗽,气喘,惊厥,癫狂痫证,腰脊强痛,疔疮发背。

    [配伍] 配水沟、内关丰隆、心俞治癫狂痫;配风池、合谷、大椎治肺热、咳嗽;配灵台、合谷委中(泻法)治疔毒。

    [刺灸法] 斜刺0.5~1寸;可灸。

     

    (13) 陶道Táodào

    [定位] 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 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一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一胸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 头痛项强,恶寒发热,咳嗽,气喘,骨蒸潮热,胸痛,脊背酸痛,疟疾,癫狂,角弓反张。

    [配伍] 配丰隆、水沟、神门、心俞治癫狂痫;配大椎、间使、后溪治疟疾;配合谷曲池风池治外感病;配肾俞、腰阳关、委中治胸背痛。

    [刺灸法] 斜刺0.5~1寸;可灸。

     

    (14) 大椎 Dàzhuī

    [定位] 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 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颈横动脉分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八颈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 热病,疟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热,项强,肩背痛,腰脊强,角弓反张,小儿惊风,癫狂痫证,五劳虚损,七伤乏力,中暑,霍乱,呕吐,黄疸,风疹。

    [配伍] 配肺俞治虚损、盗汗、劳热;配间使、乳根治脾虚发疟;配四花穴治百日咳(双膈俞、双胆俞);配曲池预防流脑;配合谷治白血球减少;配足三里、命门提高机体免疫力;配大椎、定喘、孔最治哮喘;配曲池合谷泻热;配腰奇、间使治癫痫。

    [刺灸法] 斜刺0.5~1寸;可灸。

     

    (15) 哑门 Yamén

    [定位] 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第1颈椎下。

    [解剖] 在项韧带和项肌中,深部为弓间韧带和脊髓;有枕动、静脉分支及棘间静脉丛;布有第三颈神经和枕大神经支。

    [主治] 舌缓不语,音哑,头重,头痛,颈项强急,脊强反折,中风尸厥,癫狂,痫证,癔病,衄血,重舌,呕吐。

    [配伍] 泻哑门、听会、外关(或中渚)、丘墟治高热或疟疾所致耳聋;配人中、廉泉治舌强不语、暴喑、咽喉炎;配百会、人中、丰隆后溪治癫狂、癫痫。配风池、风府治中风失语、不省人事;配劳宫、三阴交涌泉等九穴为回阳九针,可以开窍醒神治昏厥;配脑户、百会风池、太溪、昆仑、肾俞治大脑发育不全;针哑门、肾俞、太溪治疗贫血。

    [刺灸法] 伏案正坐位,使头微前倾,项肌放松,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1寸。

     

    (16) 风府 Fēngfu

    [定位] 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处。

    [解剖] 在项韧带和项肌中,深部为环枕后膜和小脑延髓池;有枕动、静脉分支及棘间静脉丛;布有第三颈神经和枕大神经支。

    [主治] 癫狂,痫证,癔病,中风不语,悲恐惊悸,半身不遂,眩晕,颈项强痛,咽喉肿痛,目痛,鼻衄。

    [配伍] 配腰俞治足不仁;配昆仑治癫狂、多言;配二间迎香治鼽衄;配金津、玉液、廉泉治舌强难言。

    [刺灸法] 伏案正坐位,使头微前倾,项肌放松,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1寸。针尖不可向上,以免刺入枕骨大孔,误伤延髓。

     

    (17) 脑户 Naohù

    [定位] 在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风府上1.5寸,枕外隆凸的上缘凹陷处。

    [解剖] 在左右枕骨肌之间;有左右枕动、静脉分支,深层常有导血管;布有枕大神经分支。

    [主治] 头重,头痛,面赤,目黄,眩晕,面痛、音哑,项强,癫狂痫证,舌本出血,瘿瘤。

    [配伍] 配通天、脑空治头重痛;配人中、太冲、丰隆治癫狂痫。

    [刺灸法] 平刺0.5~0.8寸;可灸。

     

    (18) 强间 Qiángjiān

    [定位] 在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4寸(脑户上1.5寸)。

    [解剖] 在浅筋膜、帽状腱膜中;有左右枕动、静脉吻合网;布有枕大神经分支。

    [主治] 头痛,目眩,颈项强痛,癫狂痫证,烦心,失眠。

    [配伍] 配后溪、至阴治后头痛、目眩;配丰隆治头痛难忍。

    [刺灸法] 平刺0.5~0.8寸;可灸。

     

    (19) 后顶 Hòuding

    [定位] 在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5.5寸(脑户上3寸)。

    [解剖] 在浅筋膜、帽状腱膜中;有左右枕动、静脉网;布有枕大神经分支。

    [主治] 头痛,眩晕,项强,癫狂痫证,烦心,失眠。

    [配伍] 配百会合谷治头顶剧痛;配外丘治颈项痛、恶风寒;配玉枕、颔厌治风眩;配率谷、太阳治偏头痛;配风池治脱发。

    [刺灸法] 平刺0.5~0.8寸;可灸。

    督脉穴

     

    (20) 百会 Baihuì

    [定位]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中点处。

    [解剖] 在帽状腱膜中;有左右颞浅动、静脉及左右枕动、静脉吻合网;布有枕大神经及额神经分支。

    [主治] 头痛,眩晕,惊悸,健忘,尸厥,中风不语,癫狂,痫证,癔病,耳鸣,鼻塞,脱肛,痔疾,阴挺,泄泻。

    [配伍] 配天窗治中风失音不能言语;配百会、长强、大肠俞治小儿脱肛;配百会、人中、合谷、间使、气海、关元治尸厥、卒中、气脱;配脑空、天枢治头风;针刺百会,配耳穴的神门埋揿针戒烟;配养老、百会、风池、足临泣治美尼尔氏综合症;针百会透曲鬓、天柱治脑血管痉挛、偏头痛;配百会、水沟、足三里治低血压;配百会、水沟、京骨治癫痫大发作;配百会肾俞(回旋灸)主治炎症。

    [刺灸法] 平刺0.5~0.8寸;可灸。

     

    (21) 前顶 Qiánding

    [定位]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3.5寸(百会前0.5寸)。

    [解剖] 在帽状腱膜中;有左右颞浅动、静脉吻合网;布有额神经分支和枕大神经分支会合处。

    [主治] 癫痫,头晕,目眩,头顶痛,鼻渊,目赤肿痛,小儿惊风。

    [配伍] 配前顶、后顶、颌厌治风眩、偏头痛;配人中治面肿虚浮;配百会治目暴赤肿;配五处治头风目眩、目戴上。

    [刺灸法] 平刺0.3~0.5寸;可灸。

     

    (22) 囟会 Xìnghuì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百会前3寸)。

    [解剖] 在帽状腱膜中;有左右颞浅动、静脉吻合网;布有额神经分支。

    [主治]头痛,目眩,面赤暴肿,鼻渊,鼻衄,鼻痔,鼻痈,癫疾,嗜睡,小儿惊风。

    [配伍] 配玉枕治头风;配百会治多睡;配头维、太阳、合谷治头痛目眩;配上星合谷列缺迎香治鼻渊、鼻衄;配前顶天柱、本神治小儿惊痫;配人中、十宣治中风昏迷、癫痫;配血海、支沟治血虚头晕。

    [刺灸法]平刺0.3~0.5寸,小儿禁刺;可灸。

     

    (23) 上星 Shàngxīng

    [定位]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

    [解剖] 在左右额肌交界处;有额动、静脉分支,颞浅动、静脉分支;有额神经分支。

    [主治] 头痛,眩晕,目赤肿痛,迎风流泪,面赤肿,鼻渊,鼻衄,鼻痔,鼻痈,癫狂,痫证,小儿惊风,疟疾,热病。

    [配伍] 配合谷、太冲治头目痛;配丘墟、陷谷治疟疾;配大椎治鼻中息肉、面赤肿、口鼻出血不止;配水沟治癫狂;配印堂素髎百会迎香合谷曲池列缺、支沟治酒渣鼻。

    [刺灸法] 平刺0.5~0.8寸;可灸。

     

    (24) 神庭 Shéntíng

    [定位]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解剖] 在左右额肌之交界处;有额动、静脉分支;布有额神经分支。

    [主治] 头痛,眩晕,目赤肿痛,泪出,目翳,雀目,鼻渊,鼻衄,癫狂,痫证,角弓反张。

    [配伍] 配行间治目泪出;配囟会治中风不语;配兑端、承浆治癫痫呕沫;配水沟治寒热头痛、喘渴、目不可视;配太冲、太溪、阴郄、风池治肝阳上亢型头痛、眩晕、失眠等病症。

    [刺灸法] 平刺0.3~0.5寸;可灸。

     

    (25) 素髎 Sùliáo

    [定位] 在面部,当鼻尖的正中央。

    [解剖] 在鼻尖软骨中;有面动、静脉鼻背支;布有筛前神经鼻外支(眼神经分支)。

    [主治] 鼻塞,鼻衄,鼻流清涕,鼻中肉,鼻渊,酒鼻,惊厥,昏迷,新生儿窒息。

    [配伍] 配百会足三里治低血压休克;配迎香合谷治鼻渊。

    [刺灸法] 向上斜刺0.3~0.5寸,或点刺出血;不灸。

     

    (26) 水沟 Shuigōu

    [定位] 在面部,当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

    [解剖] 在口轮匝肌中;有上唇动、静脉;布有眶下神经支及面神经颊支。

    [主治] 昏迷,晕厥,暑病,癫狂,痫证,急慢惊风,鼻塞,鼻衄,风水面肿,齿痛,牙关紧闭,黄疸,消渴,霍乱,温疫,脊膂强痛,挫闪腰疼。

    [配伍] 配百会十宣涌泉治昏迷急救。中暑加委中尺泽,溺水窒息加会阴,癫狂加内关,癔病发作加合谷透劳宫;配上星、风府治鼻流清涕;配委中(泻法)治急性腰扭伤;配三阴交血海治月经不调、崩漏。

    [刺灸法] 向上斜刺0.3~0.5寸,或用指甲按掐;不灸。

     

    (27) 兑端 Duìduān

    [定位] 在面部,当上唇的尖端,人中沟下端的皮肤与唇的移行部。

    [解剖] 在口轮匝肌中;有上唇动、静脉;布有面神经颊支及眶下神经分支。

    [主治] 昏迷,晕厥,癫狂,癔病,消渴嗜饮,口疮臭秽,齿痛,口噤,鼻塞。

    [配伍] 配本神治癫痫呕沫;配目窗、正营、耳门治唇吻强,止齿龋痛。

    [刺灸法] 斜刺0.2~0.3寸;不灸。

     

    (28) 龈交 Yínjiāo

    [定位] 在上唇内,唇系带与上齿龈的相接处。

    [解剖] 有上唇系带;有上唇动、静脉;布有上颌内槽神经分支。

    [主治] 齿龈肿痛,口臭,齿衄,处鼻渊,面赤颊肿,唇吻强急,面部疮癣,两腮生疮,癫狂,项强。

    [配伍] 配风府治颈项急,不得顾;配承浆口臭难近;配上关、大迎、翳风治口噤不开。

    [刺灸法] 向上斜刺0.2~0.3寸;不灸。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