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方剂学院 >> 中药禁忌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中草药肾损害预防措施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大公报 繁体中文 分享
  • 文章导读:

    “是药三分毒”,以为中药没有副作用,这种观念要不得。中国药学会对《中国药学杂志》1984-1996年刊登的有关药物不良反应的文章进行综合分析,在所报道的1551例不良反应病例中,抗微生物所致者占首位(65.8%),中药不良反应占第二位(3.8%)。而根据对国内各类医学期刊文献的不完全统计,20世纪90年代国内学者所报道的中药不良病例数近5000例,较50年代以前报道的26例上升了近200倍。

    1、药物性肾脏病

    是指在药物治疗过程中,肾脏由于药物的毒性损害或对药物发生过敏反应所致的肾脏病或肾病变,是药源性疾病的一部分。

    2、马兜铃酸肾病

    因长期或过量使用含有马兜铃酸成分的中草药而导致肾小管—间质病变者,国内学者认为应称之为「马兜铃酸肾病」,但随着研究的深入,肾损害是否为马兜铃酸、马兜铃酸代谢产物还是其它伴随成分所造成,目前还未搞清,也无明确的诊断标准。

    在我国传统中草药中,有数十种植物类药材含有马兜铃酸类及马兜铃内酰胺类成分,其中被中国药典收录或由卫生部、国家药品与食品监督管理局等批准药用的药材包括已知或怀疑含有马兜铃酸的药材有:马兜铃、关木通、天仙藤、青木香、广防己、汉中防己、追风藤、寻骨风、淮通、朱砂莲、三筒管、杜衡、管南香、南木香、藤香、寻骨风、背蛇生、假大薯、蝴蝶暗消、逼血雷、白金果榄、金耳环、乌金草等。

    此外,个别非马兜铃科马兜铃属植物药材中也发现含有极少量马兜铃酸类成分,如北细辛和华细辛

    药物性肾损害的分类

    1、直接损害肾小管:
     
    很多引起肾损害的中草药,是直接损害肾小管上皮细胞,甚至发生广泛的近曲小管坏死,导致急性肾衰竭、尿毒症,甚至死亡。但坏死的肾小管有很强的再生能力,若能及时抢救,常可完全康复。常见的中草药有苍耳子、鸦胆子、白果、蓖麻子、马钱子、雷公藤、斑蝥、鱼胆、铅粉、商陆、雄黄、轻粉、朱砂、山慈姑、木通泽泻、蜂蜜、川楝子、汉防己等。

    2、直接损害肾小球:

    部分有肾毒性的中草药是对肾小球有直接的毒性损伤,损害了肾脏实质细胞,致使肾小球变性坏死,导致急性肾衰竭,尿毒症,甚至死亡。这些药物有苍耳子、雄黄、斑蝥、雷公藤、桂皮、防己、蓖麻子、松节、牵牛子等。斑蝥小剂量可损害肾小球,中等量主要损害肾小管。

    3、引起肾缺血:

    有些中草药严重中毒后引起消化道反应,由于激烈的呕吐、腹泻导致水和电解质失调,血容量的降低,肾血流量的减少,肾缺血缺氧而致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出现急性肾衰竭。如商陆、臭梧桐,瓜蒂、山慈姑等许多药物在大剂量使用时会出现这种情况。

    4、致溶血性反应对肾功能的损害:

    海马、独活、水蛭蜈蚣、皂荚是引起患者发生溶血性反应而加重肾功能的损害。

    5、引起肾炎样改变:

    部分有肾毒性的中草药是因其有毒成分及代谢产物在通过肾脏排泄时,对肾脏强烈的刺激,引起肾脏的损害,出现肾炎样改变。常见药物有:土荆芥、槟榔、大蒜、鸦胆子、防己、白头翁、芦荟、巴豆、牵牛子、山慈姑等。

    6、引起间质性肾炎:

    汉防己、马兜铃致肾损害机制为间质性肾炎。马兜铃酸肾病的突出病理表现为广泛的小细胞性的间质纤维化及肾小管萎缩,皮质浅层病变较重、皮质深层及髓质病变较轻,存在一个明显的由外向内逐渐递减的梯度。严重者肾小管结构消失。有明显的血管病变。大血管不同程度硬化,小叶间动脉、出球小动脉管壁增厚,内皮细胞肿胀,管腔狭窄。肾小球病变相对较轻,可能继发于间质及小管病变,主要为球性硬化。

     

    [1] [2] 下一页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