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图文]余艳红已担任国家中医 | |
[中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 | |
[中医][图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 | |
[中医][组图]喜讯!广东新增1名国医 | |
[中医]2022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 | |
[中医][图文]余艳红:充分发挥中医 | |
[中医]岐黄学者王伟任广州中医药大 | |
[中医]三部门发文:深化医教协同, | |
[中医]四川发布儿童肺炎支原体肺 | |
[名家医案]夏洪生教授治咳经验 | |
[疾病预防]男子每天三顿腌制品确诊胃 | |
[疾病预防][图文]肺部CT报告中有些“ | |
[社会][组图]女子转卖父母生前处 | |
[调查][图文]医院院长被举报涉嫌 | |
[疾病预防]西医治疗妇科疾病方法多 | |
[新知]研究发现血型与疾病的发生 | |
文章导读: |
淫羊藿(Herba Ep imdii) 为小檗科植物, 又名三枝九叶草等, 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中品。李时珍谓“生大山中, 一根数茎, 茎粗如线, 高一二尺, 一茎三桠, 一桠三叶”。主要品种有箭叶淫羊藿(Ep inedium Sagit tatumM axim )、朝鲜淫羊藿(E. ko reanum N akai)、柔毛淫羊藿(E. pubescensM axim )、宽序淫羊藿(E. sagit tatum (Sieb.et Zuce)M axim. var. pyram idale (F ranch. ) Stearn. )、光叶淫羊藿( E. sagit tatum ( sieb. et. Zucc ) M axim. var.glabratumT. S. Ying)、巫山淫羊藿(w ushanense T. S.Ying)、黔岭淫羊藿(E. lep to rrh izum Stearn)、宝兴淫羊藿(E. davidi F ranch )、湖南淫羊藿(E. Hunanense (Hund.M azz)Hand. M azz)、粗毛淫羊藿(E. acum inatum F ranch)等。淫羊藿的使用历史非常悠久, 近年来, 在栽培、炮制、化学、药理等方面均有较大的进展,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作一简要介绍。
1 栽培 淫羊藿为多年生宿根性草本, 每年3 月返青, 4 月~ 5 月中旬开花, 果期5~ 6 个月, 9 月下旬~ 10 月上旬地上部分枯萎。中国药典规定淫羊藿的采收季节为夏秋季。辽宁省本溪、凤城、宽甸等市县采集收购朝鲜淫羊藿多在7~ 8 月进行。陈翠萍等[1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朝鲜淫羊藿在不同采收期其主要活性成分淫羊藿甙、淫羊藿定和总黄酮含量的变化。测定结果显示几种黄酮甙类和总黄酮量均以5 月花期为最高, 7 月以后明显降低, 总黄酮含量降至一半以下, 而淫羊藿甙的含量不足最高含量的1/3, 从而为确定朝鲜淫羊藿的合理采收提供了科学的而不是经验的依据。
2 炮制 传统工艺以炒黄火力油炙淫羊藿, 由于温度过高, 药物局部过热, 羊脂油在熔化与翻炒过程中生烟分解破坏, 使淫羊藿甙明显降低, 但对性机能却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 ]。崔学义等[3 ]设计了一种尽量保留淫羊藿全成分和最大限度发挥辅料羊脂油协同作用的新工艺。方法为: 取羊脂油20g 余60℃温热熔化后, 加入100g 淫羊藿叶丝拌匀在60℃恒温下继续翻炒10m in, 取出放凉。成品性状: 淡黄绿色, 有油光亮, 无焦斑、羊油气味重。对比两种炮制品淫羊藿甙含量以及其药效发现, 新工艺炮制品在质量上优于传统工艺炮制品, 而且药效也较高。
3 化学 多糖和黄酮类成分为淫羊藿的主要成分,近年来, 对淫羊藿属植物的化学研究多集中于黄酮类成分[4~ 5 ] , 也有对含量较少的挥发油、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麻酸的研究[6 ]。现对近年来分离到的新化合物及一些活性物质作些列举: 从朝鲜淫羊藿的地上部分现已分离到10 个化合物, 分别为朝藿素A、B、C; 朝藿苷B、C、D; 朝鲜淫羊藿甙; ep imedink; 朝藿菲甙; 朝藿酮A。从粗毛淫羊藿的地上部分分离到3 个黄酮类化合物: 粗毛淫羊藿素、粗毛淫羊藿甙、粗藿甙。从箭叶淫羊藿叶中分离到8 个化合物: 箭叶淫羊藿素A~ E; 3 个色原酮(6- 脱甲基- 7-甲基色原酮、6- 脱甲基- 4’- 甲基- 8- 异戊烯基色原酮、6- 脱甲基- 7- 异戊烯基色原酮)。从巫山淫羊藿全草中分离到1 个黄酮甙——A、巫山淫羊藿甙A。从川鄂淫羊藿全草中分离到淫羊藿甙A、大花淫羊藿甙C、ep imedin B、ep imedin C、淫羊藿甙及金丝桃甙[4 ]。淫羊藿的地上部分分离到6 个黄酮化合物: 宝藿甙- 1、鼠李糖基淫羊藿次甙- 1、箭藿甙B、宝藿甙- 1、大花淫羊甙F、大花淫羊藿甙C。
4 药理 淫羊藿是常用的补骨壮阳中药, 始载于
《神农本草经》。研究发现, 淫羊藿提取液对肾上腺皮质激素所致的“肾阳虚”等不良反应有一定缓解作用[7 ]。实验大鼠按4. 5mg. kg- 1. day 给予醋酸泼尼松, 每周2 次, 连用3 个月, 出现了非常显著的骨质疏松症和肾上腺皮质萎缩。作为对照, 实验大鼠在给予醋酸泼尼松同时给予2m l.kg- 1. day 淫羊藿提取液。通过检测体重、重要器官及免疫器官重量、胫骨上段重量变化、血液学等各项指标发现:实验组肾上腺重量、骨量均较对照组有较大差异, 从而证实淫羊藿水提液有良好的防治激素所致的骨质疏松的发生, 与GC 合用, 可完全对抗GC 对骨的吸收作用, 而且显著促进骨形成的作用, 对GC 所致的肾上腺萎缩现象也有抑制作用。
淫羊藿补肾壮阳的功效得到了以上证实, 而补肾已成为抗衰老研究的一大方向, 同时淫羊藿作为补肾良药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近年来, 研究者对其抗衰老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8 ] , 淫羊藿有效成分能提高老龄雄性大鼠下丘脑中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 改善老龄小鼠学习记忆行为, 抑制老龄小鼠脑及全血中胆碱酯酶活性。18 月龄SD 雄性大鼠连续给予巫山淫羊藿多糖、总黄酮复合物(ESPS) 60d 后, 检测下丘脑中N E、DA、5- HT、5- H IAA含量发现, 老龄雄性大鼠下丘脑中N E、DA、5- H IAA 水平较之青年鼠明显降低, 30mg. kg- 1. 60day ESPS 也能明显提高老龄大鼠下丘脑中N E、DA 水平, 大剂量ESPS还能明显增加5- HT 含量。对老龄小鼠的学习记忆实验发现: 老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低于青年小鼠, 给予ESPS 后, 老龄组的学习记忆能力有很大提高。神经科学研究表明, 学习记忆等脑功能随增龄明显减退与m - 胆碱能递质S 密切相关, 其中胆碱酯酶活性增加是衰老的一个重要标志。老龄小鼠胆碱酯酶活性为697. 76±11031u(100mg 脑组织(湿重) 在PH7. 2、37℃、1h r 内分解1Lmo lA ch 为1u) , 较之青年503. 25±106. 30u 有明显增加。用ESPS (120mg. kg- 1. 50d) 处理后, 老龄小鼠胆碱酯酶水平降至559. 95±178. 17u, 这说明ESPS 对老龄小鼠脑胆碱酯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通过对淫羊藿抗衰老的研究,提示淫羊藿可通过调节中枢神经递质水平、酶的代谢以及改善学习记忆等而延缓脑组织衰老。
淫羊藿抗衰老机理是多方面的, 近年来在ESPS 对老龄动物衰老相关酶活性及老化代谢产物生成的影响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探讨[9 ]。老龄昆明种小鼠给予ESPS50 天后, 检测其血清及肝组织中SOD (超氧化物歧化酶) 活性和GSH- Px (谷胱甘肽氧化物酶) 活力发现, 当ESPS 剂量为120mg. kg- 1. 50d 时, 血清SOD 活力为181. 01u,大大高于对照组的124. 40±27. 31u, 红细胞GSH- Px 活力也从对照组的38. 3±9. 0u 提高到59. 6±5. 51u, 同时血清和肝组织中过氧化脂质(L PO ) 水平也较之对照组显著降低。有关衰老理论认为衰老与脂质过氧化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密切相关: 自由基的生成使细胞膜组成发生变化, 导致细胞内酶与蛋白质变性, 破坏细胞结构与功能。因此, 维持体内自由基平衡、清除有害的自由基对于延缓衰老非常重要。这就有赖于体内清道夫SOD、FSH- Px 等的正常功能, 然而在衰老过程中SOD、GSH- Px 的活性趋于降低。因此, 提高此类酶的活性对于延缓衰老非常有意义。脂褐质在心肌等组织的沉淀是衰老的又一标志, 其沉淀程度与脂质过氧化正相关。研究发现[9 ]ESPS 能明显降低老龄小鼠心肌脂褐质的含量, 证明ESPS 也能延缓脂褐质的堆积, 从而达到抗氧化、延缓衰老的作用。此外, 研究报道淫羊藿具有雄激素样作用[10 ]; 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11 ]; 促进骨质增长[12 ]; 增强免疫功能[13 ] , 促进ADP 诱导大鼠血小板聚集[14 ]; 抗病毒作用[10 ]等, 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综上所述, 淫羊藿的研究已遍及各个学科。今后的工作应侧重于化学成分和药理方面的研究: 不仅要分离到各个化学成分, 而且要对各个化学成分进行活性测试, 以找到发挥关键作用的化合物, 并结合药理实验对有活性作用的化合物作进一步活性结构、性质方面的研究, 以便对某些化合物进行结构改造, 走可大规模合成具有相同活性的简单化合物之路, 这对于新药的发现和开发具有很大意义。由此可见, 淫羊藿作为一种传统的补肾壮骨药, 在抗衰老成为人类一大课题的今天。
参考文献
1 陈翠萍, 沙明, 杨松松. 中国中药杂志, 1996; 21(2) ∶86
2 徐世明. 中成药研究, 1985; (2) : 408
3 崔学义, 等. 中国中药杂志, 1996; 21 (7) ∶17
4 郭宝林, 余竞光, 肖培根. 中国中药杂志, 1996; 21(6) ∶353
5 郭宝林, 余竞光, 肖培根. 中国中药杂志, 1996; 21(5) ∶290
6 刘开顺, 等. 中草药, 1990; 21 (9) ∶36
7 吴铁, 等. 中国中药杂志, 1996; 21 (12) ∶748
8 孟宪丽, 等. 中国中药杂志, 1996; 21 (11) ∶688
9 贝南, 等. 中国中药杂志, 1996; 22 (1) ∶46
10 南京药学院. 中草药学(中册) , 1976∶279
11 刘崇明, 等. 中草药, 1982; 13 (9) ∶30
12 高习范, 等. 中西药结合杂志, 1985; 5 (3) ∶172
13 饮沼家和, 等. 药学杂志(日) , 1990; 110 (3) ∶17
14 李锐松, 中药通报, 1987; 12 (8) ∶4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