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方剂学院 >> 方药研用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文章导读:

  藿香首载于《嘉祐本草》,为唇形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之全草。此药味辛微温,有芳香气味,入脾胃经,能化湿,所以能醒脾悦脾,并能治疗湿浊内阻,脾为湿困,运化失司而引起的脘腹痞满,呕吐泛酸,大便溏薄,食少体倦,口淡多涎,舌苔白滑等。又因芳香能辟秽,故也能除四时不正之气,并用以治疗暑温、湿温及霍乱痧胀等病。兹将以藿香为主组成的名方,择其要者,分述如下。

  藿香正气散 本方出自《和剂局方》,由藿香90g,紫苏、白芷大腹皮茯苓各30g,土炒白术陈皮、增夏曲、厚朴(姜制)、桔梗各60g,共为细末,每用6g,以生姜、大枣适量同煎热服。现代多制成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液,更方便了患者。

  此方以藿香化湿辟秽,理气和中为主药;紫苏、白芷桔梗解表邪,利气机;厚朴大腹皮利湿散满;半夏曲、陈皮利气化痰;茯苓白术甘草大枣、生姜健脾除湿,和胃止呕。故诸药合之,则具解表和中、理气化湿之功效。临床上多用来治疗四时感冒,外有风寒表证,寒热头痛,内有痰湿中阻,脾胃运纳失常,以致胸膈满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或夏时感,外受风寒,又脾胃不和,或水土不服,脾胃失调,或山岚瘴气等病证。

  不换金正气散 本方也出自《和剂局方》,由藿香、苍术陈皮各9g,厚朴半夏曲各12g,甘草3g组成。用时,将上药捣细和匀,取6g煎服,日服2~3次。方中藿香健脾化湿;半夏曲燥湿祛痰,和胃止呕。故上药合之,临床多用来治疗脾胃不和、痰湿积滞引起的腹胀嗳气,呕吐便溏,厌油食少,苔白腻,脉缓濡等。

  藿朴夏苓汤 这里所谈的藿朴夏苓汤,引由《感证辑要》,方由藿香6g,杏仁、赤茯苓、淡豆豉各9g,半夏厚朴各4.5g,猪苓泽泻各3g,薏苡仁12g,白蔻1.8g组成。用时,水煎,分2~3次服。此方治疗湿遏卫气、表湿较甚而见头痛恶寒,身寒疼痛,身热不扬,午后则热象显著胸闷不饥,口不甚渴,苔白厚腻,脉缓或滑等,效果很好。所以然者,以方中藿香、淡豆豉芳化宣透,以去表湿;杏仁宣肺利气以助化湿;厚朴、白蔻、半夏理气燥湿;赤茯苓泽泻、薏苡仁、猪苓淡渗利湿,使湿从小便而出,故如此也。

  甘露清毒丹 此方出自《湿热经纬》,组成是:藿香、白蔻、射干、连翘、薄荷各120g,滑石450g,茵陈330g,黄芩300g,石菖蒲180g,贝母木通各150g。以上各药晒干,生研细末,每用取9g,开水调服,日服2~3次,或以神曲糊丸,如弹子大,每服1丸,开水化服亦可。当然也可作汤剂用。方中藿香、白蔻、石菖蒲芳香化浊;黄芩连翘清热解毒,薄荷疏表、射干、贝母宣肺解郁,便气化则湿亦化;茵陈、滑石木通清热利湿。故合之,故本方则具有化浊利湿,清热解毒之功效。基于上述,所以本方临床多用来治疗湿热挟浊而证见发热倦怠,肢酸、胸闷腹胀,恶心呕吐,尿黄,苔黄或浊腻等。

  由上可知,上方均有芳香化湿、理气化浊、升降脾胃之功效,因此,皆可主治湿阻中焦、气机郁滞、脾胃升降失司而产生的脘腹痞满,大便溏而不爽,恶心呕吐,苔白滑,脉缓濡等。其区别是:兼有食滞而不欲饮食,嗳气食臭者,不换金正气散最为适宜;兼有湿滞经络而身重,或重痛,脉象模糊者,用藿朴夏苓汤则恰合其证;湿郁中焦,已渐化热,苔变黄,小便黄少者,用甘露清毒丹甚为贴切。单纯湿滞中焦、邪气较甚者,应芳香化浊、燥湿理气,用藿香正气散则数剂即见著效。

  总之,藿香辛微温,芳香而不偏热,温而不偏燥,最能祛除湿浊之邪,并令脾胃运纳,升降恢复正常,故本品为湿困脾阳,倦怠乏力,饮食不振,脘腹作胀,苔白厚或腻之要药。临床上,以此药为主,随证配伍行气燥湿之药,或配淡渗利湿之药,或配清热利湿之药,或配消暑祛湿之药等,故所治之病证较为广泛,但总不离湿浊为患也。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