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图文]余艳红已担任国家中医 | |
[中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 | |
[中医][图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 | |
[中医][组图]喜讯!广东新增1名国医 | |
[中医]2022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 | |
[中医][图文]余艳红:充分发挥中医 | |
[中医]岐黄学者王伟任广州中医药大 | |
[中医]三部门发文:深化医教协同, | |
[中医]四川发布儿童肺炎支原体肺 | |
[名家医案]夏洪生教授治咳经验 | |
[疾病预防]男子每天三顿腌制品确诊胃 | |
[疾病预防][图文]肺部CT报告中有些“ | |
[社会][组图]女子转卖父母生前处 | |
[调查][图文]医院院长被举报涉嫌 | |
[疾病预防]西医治疗妇科疾病方法多 | |
[新知]研究发现血型与疾病的发生 | |
文章导读: |
医者云:“中药的不传之秘,在于剂量。”实际亦如此。然正确把握中药处方剂量,是建立在长期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的。中药剂量应因人、因病、因时、因药性而宜。临症用药要精方简药,掌握纯正、平和、清灵的原则。且药过病所,必伤正气。为医者治病,不可不知也。治疗妇科病更应注重妇人以血为本的特点,不可药石杂投,杂乱无章,应仔细斟酌剂量以保万无一失。
因病而宜
临床用药剂量,应根据患病之急、缓、新、久而有所区别。
新病及急性发病者,多邪气盛而正气未衰。此时,要抓住病情的症结所在,重点突破,以求速战速决。处方用药,药味宜少,用量宜大,取其力专而猛。如果用药不及病所,则可姑息养奸,贻误病情。
笔者曾见家父治一妊娠6月之孕妇,患肠道梗阻、腑气不通,虽属妊娠,但其病危情急。当机立断,以大承气立方,佐人参一味投之。既急下救危,又固护正气。一剂投下,便下胎安,诸症立解。
久病、慢性病患者,正气渐衰,邪气缠绵不去,病情也趋复杂。其症多虚实夹杂,寒热并存。此时用药不可偏寒偏热,不可纯补,不可峻下。立方当药味宜多,用药要照顾全面,用量宜小,虽力缓味薄,但无太过之虑。
如久病患者,多脾胃虚弱,饮食尚难消化吸收,服药岂能量大。适应小剂量而频频服之,多可缓而取效。家父曾治一产后腹泻、不欲饮食之虚弱患者,以六君子汤,频频服之而启脾胃,资化源,达到康复的目的。
因人而宜
人有男女之别,老少胖瘦之异,及体质强弱、先天禀赋之不同。故用药剂量也不可一概而论。
临床上对老年人、体质虚弱者,其抗病能力弱,多患虚症,且症情较为复杂。处方时药味宜多,剂量宜小。努力做到全面照顾,药力平稳和缓。若剂量过重,则致邪未去,而正气先伤,而治成坏病。
青壮年及体质强壮者,病多实症。用药剂量宜大,药味宜少。药力专则病去也速。笔者家父对室女痛经的治疗,有块下血瘀症明显之“不通则痛”者,立方即用桃仁、红花、三棱、莪术等品,常显速效。
对于因人用药,家父常以《圣济总录》中一段话明示:“凡服药多少,要与病人气血相依,盖人之禀受本有强弱,又贵贱苦乐,所养不同,岂可以一概论。况病人有新久之异,尤在临时以意裁之。故诸富贵人骤病,或少壮肌腠致密与受病日浅者,病势虽轻,用药宜多。诸久病之人,气型羸弱,或腠理开疏者,用药宜少。”这一理论,对掌握用药剂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因时而异
用药剂量之大小,要充分考虑四时季节气候的影响。炎热季节,使用温热发散、解表药物,药酌减剂量,以免体内壅热过甚,或发汗过多而致病情反重。严寒季节,使用苦寒清热通利之品,也要酌减剂量。以免重伤人体阳气,加重病情。秋天气候干燥,要少用燥药。长夏暑热之季,用滋阴柔润之品,也当慎之,宜量小,以免生湿而伤脾胃。
从中医五行生克与脏腑关系而论,对于用药剂量的多少也随季节变迁而改变。药王孙思邈就曾经说过:“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夏宜省苦增辛以养肺,秋季宜省辛增酸以养肝,冬季宜省咸增苦以养心。”此乃至理名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