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 |
“麻风岛”——一处远离喧嚣,被很多人淡忘甚至是恐惧的地方。“麻风岛”其实是大连市皮肤病医院麻风病住院部所在地,位于瓦房店市土城乡王崴子村的海边,三面环海,距离市区约150公里。
特殊的患者群体造就了特殊的医护人员。 张怡是住院部的护士长,被患者尊称为“大管家”。这个连医护人员都感到恐惧的地方,自2002年开始,张怡却出人意料地将家搬到这里,尽管医院多次要将她调回大连。为什么她甘愿与麻风病患者为伍?明天是国际护士节,在护士节前夕,记者对张怡进行了专访。
欢迎来“麻风岛”作客
“麻风岛”赫然在眼前时,已是中午时分。眼前的情景是满山遍野的樱花、桃花等,一些麻风病人自发在田间劳动。
张怡一身便装地从花丛中迎了上来,“欢迎来到‘麻风岛’作客!”
寒暄后,先参观张怡生活、工作的场所。紧接着是吃饭,张怡让厨房的师傅准备一桌农家菜,有些菜是医护人员自己种的,有些是专门从山上挖的野菜。
午饭后,张怡带着我们参观了麻风病患者的生活场所,到处是麻风病患者自发劳动的身影。
报到时像掉进地狱
参观时我们看到,每一位患者像亲人一样和张怡打着招呼,张怡则介绍每一位患者的情况。采访中,张怡称,当初第一次来报到时,她经过了长时间的思想斗争,如今都已习惯了,但那些日子,至今仍记忆犹新。
1986年,张怡从大连卫校毕业。当时她选择了大连市皮肤病研究所,因为可以搞研究,当时看来是有前途的一件事。
张怡当时并不知道她即将面临的是麻风病患者。报到时,她傻了眼。在回来的途中,她和另外一名前去报到的护士一句话也没说,“那感觉像是掉进地狱一般。”
正式上班前,有3天的休息时间。3天里,她不吃不喝,整整哭了3天。临行前,她买了一大包吃的喝的,穿了厚厚的衣服,怕传染。
张怡介绍,上班的第一件事是交接班,交班时医护人员都坐着介绍病情,张怡嫌板凳脏而不愿坐,后来被同来的一名护士按在板凳上,当时她只是坐在板凳的一个角上。尽管交接班只有十多分钟,但那是她最累的一次交接班。
张怡工作后第一件事是由其他医护人员带领巡视病房。当时的麻风病院还有300多名麻风患者,在一处大厅内,是麻风病患者聚堆娱乐的地方。巡查中,张怡在这里第一次看到数十名长相奇怪的人:鹰爪、垂足、狮子面,张怡称当时的感觉像是进了“土匪窝”。
病人倒在她怀里
在最初一周的时间里,张怡称自己始终无法从心里接受这些患者,以至于每天她要洗无数次的手,每天都坚持洗澡。一次因水土不服,身上起了几个疙瘩,张怡以为感染上麻风病,也不敢和别人讲,竟独自躲到房间里偷偷地哭。
尽管当时和麻风病患者存在“隔阂”,但麻风病患者会主动给医护人员让道,从不主动和医护人员接触,让张怡感受到患者的可爱。
张怡称她彻底接受麻风病患者缘自一次意外。一次,她巡视病房时,一个麻风病患者突然抽风,口吐白沫,在患者即将倒地时,张怡第一时间用手把他扶住,患者竟生生地倒在她的怀里。这是她第一次零距离接触麻风病患者。
当时张怡想让患者直接倒在地上,但她没有那样做。由于病情危急,张怡来不及细想便和其他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抢救。后来,患者脱离了危险。
尽管担心自己感染上麻风病的想法在之后几天一直在脑子里徘徊,但她没想到这次经历让她突破了精神上的芥蒂。
张怡在麻风岛上整整工作了3个月后被调回大连。从1986年至2002年的16年间,张怡陆陆续续多次到岛上工作,最长的一次工作了4个月。
2002年1月初,至今因离异而单身的张怡竟出人意料地将家搬到岛上。
麻风病人需要爱
来到“麻风岛”上后,连续3个春节,张怡都主动要求值班。在她看来,“麻风岛”就是她的家。由于麻风病不同程度上留有一些后遗症,有些症状需常年用药进行缓解,目前在现有的70名麻风病患者中,每天大概有20多名患者要用药。
张怡介绍,这些患者平均年龄在60岁左右,由于年龄稍大,不同程度地出现一些老年病,这些也需要医护人员给予悉心照料。
张怡称,其实这些患者已不具有传染性,但社会上还是普遍存在着偏见。由于该处治疗水平有限,一次,一位患者突发急病,她们竟没请来一名医生,哪怕只是来帮忙会诊。
张怡称从这些患者身上能看到人类生存的欲望。没有手、没有脚,一样到田间劳动。人的使命不同,张怡这么认为,这个世界有红花,就会有绿叶,她认为自己就应该是绿叶。她认为自己应该有更多的付出,尤其是服务于弱势群体。她之前想去天津的孤儿村照顾孤儿,但她最终却选择了“麻风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