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图文]余艳红已担任国家中医 | |
[中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 | |
[中医]中医院学科专科学术影响力排 | |
[中医][图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 | |
[中医][图文]王永炎院士:做立大志 | |
[中医][组图]喜讯!广东新增1名国医 | |
[中医]2022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 | |
[中医][图文]余艳红:充分发挥中医 | |
[医药][图文]重磅!顶级大三甲率 | |
[医药][组图]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 | |
[医药][组图]中国科学院2023年院 | |
[医药]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 | |
[医药][组图]广东医院科研哪家强 | |
[中医][图文]余艳红已担任国家中 | |
[社会]南方医科大学党委原书记陈 | |
[医药][组图]2023广东高校排名调 | |
文章导读: |
“药价虚高”仍是备受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为此,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布《药品价格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随后,广东健客网打着“药价比传统药店低百分之三十”的大旗正式上线。人们不禁要问——
药价还能挤出多少水分
6月24日,广东健客网打着“药价比传统药店低30%”的大旗正式上线。
此情此景,不禁让人回忆起当年的湖南老百姓大药房。当年,“老百姓”就是喊着“比国家核定价格平均低45%”的口号开平价药店先河,吹响了国内药品零售行业“新秩序”的号角。今天,暂且不论健客网能否成为网上药店中的“老百姓”,值得品味的是,经过了多番“洗礼”的虚高药价,如今还能挤出多少水分?
药价管得住?
近1个月来,国内医药行业相关协会陆续收到了国家发改委发布的《药品价格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意见稿剑指药价虚高,拟对药品生产、销售、流通各环节的利润率全部实行严格限制。
“按照意见稿,国内医药企业恐怕又要迎来新一轮的‘降价潮’,但关键是看该意见稿是否会真正执行。”一位业内人士说。据了解,2000~2008年9年间,政策主导下的药品降价已经进行了25次,此次很可能成为第26次降价。
不过,湖北一家零售药店的负责人表示,这次意见稿执行起来并不容易。就药品的零售环节来说,通过限定药店零售价格和利润率来降低药价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比如一种药品,药厂给某药店的供货价是2元,国家的最高零售价是5元,那么,药店卖3元、4元、5元都是没问题的。如果该药店原来卖5元,现在按照意见稿只能顺加40%,即只能卖2.8元。这种情况下,药厂为避免降价,就会把供货价直接抬成3.5元,然后再把新旧两个供货价的差价1.5元作为返利还给药店,如此就可以保证药厂和药店实际的利润空间不受挤压,药品价格也可保持不变。
尽管看起来价格和利润都没有变化,但进货价的提升带来了另一个问题。从2元涨到3.5元,出于竞争,进货价为2元的时候,一些药店可以只卖2.5元,但现在进货价涨到了3.5元,药店基本不可能低于进价卖货,所有药店都只能高于3.5元销售。“其实,医院售药的道理也与此相似。”他说。如此的结果就是,整个产业链共同完成了药价的提升。
意见稿中的相关表述认为,可以通过限制药厂的费用率和销售利润率,来防止药厂提高出货价。但这需要制药企业主动公开全部原料采购、使用等信息,如何保证这些信息的真实可靠性,是至关重要的问题。“而对于药品生产企业费用率和销售利润率的核查核算,很难做到。”该零售药店负责人说。
此外,值得关注的另一个问题是,凭借着原研药和单独定价的优势,价格较高的进口药在历次“降价潮”中所受影响不大,而国内药企生产的药品却屡遭降价。尤其是价格和利润率已经很低的廉价药受到很大影响——利润继续降低,药厂不愿意生产,药店不愿意销售,结果必然是价廉物美的廉价药更加短缺。
以江苏无锡为例,日前某媒体通过市场调查发现,如今在无锡市中心的药店,很难买到银黄片。据了解,24片包装的银黄片,在国家出台指导价之前售价为18元,而现在限价后仅卖3.2元;其他如治疗真菌感染的氟康唑,以前不少药店的销售价格都为40多元,而如今限价后只卖9.1元;复方牛脂肝提取物片,之前药店普遍售价在100元左右,但如今售价还不到80元。此外,由于基层医疗机构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药店销售基本药物丧失了价格优势,如爱活胆通,无锡大型药店的进价一般在63元以上,但在社区医院,这种药售价为62元。价格优势不再,导致消费者从药店流向基层医疗机构。简言之,利润空间的降低,以及价格优势的不复存在,成为廉价药从药店撤柜的直接原因。
明降暗升、廉价药撤柜……这些往往成为药价强制“挤水分”后的“不良反应”。一位业内人士认为:“说到底,意见稿的匆匆出台,是以天价芦笋片事件为背景的。因此看起来,它更像是一个事后的交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