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新闻频道 >> 医药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一地卫健委禁用AI生成处方!中医AI监管来了!

  • 文章导读:多地针对”使用人工智能自动生成处方“等AI医疗项目发布监管政策,对互联网医疗的从业人员、诊疗规范、平台操作等进行了细则规定,划清医生诊疗规范界限,为人民互联网诊疗发展筑牢安全防线。

    日前,北京市卫健委发布《北京市互联网诊疗监管实施办法(试行)》(下称《办法》)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开征求意见时间为2023年8月17日至9月16日。办法提出,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要加强药品管理,严禁使用人工智能等自动生成处方,严禁在处方开具前向患者提供药品。

     

    01|加强资质审查,确保真人坐诊

    《办法》指出,医疗机构应当对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的医务人员进行实名认证。

    医师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应当依法取得相应执业资质, 具有3年以上独立临床工作经验,并经其执业注册的医疗机构同意。

    医务人员如在主执业机构以外的其他互联网医院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应按照国家及本市相关要求进行 多机构备案或执业注册。

    医师接诊前需进行实名认证,确保由本人提供诊疗服务。其他人员、 人工智能软件等不得冒用、替代医师本人提供诊疗服务。

    医疗 机构应当明确互联网诊疗的终止条件,当患者病情出现变化、本次就诊经医师判断为首诊或存在其他不适宜互联网诊疗的情况时,接诊医师应当立即终止互联网诊疗活动,并引导患者到实体医疗机构就诊。

    互联网诊疗病历记录按照门诊电子病历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保存时间不得少于15年。

    诊疗中的图文对话、音视频资料等过程记录保存时间不得少于3年。

    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要加强药品管理,处方应由接诊医师本人开具,经药师审核合格后方可生效。

    严禁使用人工智能等自动生成处方。

    处方药应当凭医师处方销售、调剂和使用。

    严禁在处方开具前,向患者提供药品;严禁以商业目的进行统方。

    互联网诊疗的医疗服务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应当在互联网诊疗平台进行公示,方便患者查询。医疗机构要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医务人员的个人收入不得与药品收入相挂钩,严禁以谋取个人利益为目的转介患者、指定地点购买药品、耗材等。

    02|强化诊疗监管,互联网医院大势所趋

    严禁AI生成处方并不是新鲜提法,早在2022年3月,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药局就联合发布 《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试行)》 。其中第21条明确指出“ 处方应由接诊医师本人开具,严禁使用人工智能等自动生成处方”。 在互联网药品销售方面,去年8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8号公布的《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也要求,通过网络向个人销售处方药的,应当确保处方来源真实、可靠, 并实行实名制 。意在强调“先方后药”和处方审核的管理要求。并强化药品网络销售监测工作,对监测发现的违法行为依法按照职责进行调查处置。 这次北京市规定“严禁使用AI生成处方”,是对国家《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试行)》的重申和落实。并且,山东、天津卫健委在细则发布之初就已发布过通知落实该项监管政策。

    近年来, “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迅速。 从互联网医院到明确常见病、慢性病患者互联网问诊可进行医保报销,从网售药品到核心诊疗再到互联网医保,各地出台方案积极支持在线医疗全面发展,筑牢了在线医疗用户规模增长基础 。

    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达3.63亿,占网民整体的34.0%。随之而来的是先药后方、AI开处方、诊疗事故等乱象,为互联网诊疗埋下重大安全隐患。

    现实中,一些平台选择“AI开方,客户直接取药”的模式,跳过传统的处方开具、审核环节,把开方直接变成了“卖药”。据媒体报道,正规互联网医院,有执业资格的医生开具的电子处方,应该有医生的签名、互联网医院电子章。但不排除有些小型的互联网医疗平台仍存在用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工具自动生成处方,给患者用药安全埋下了风险隐患。

    03|认识AI定位,赋能医疗发展

    就在一个多月前,医疗圈还在为一条“医联MedGPT驱动的AI医生与三甲主治医生在评测比分结果上的一致性达到了96%之高"的重磅消息刷爆朋友圈。彼时大家还在积极探讨AI中医的发展前景,如今,针对AI处方的监管也在表明,我们对医疗诊断有更严谨的界限,那4%的限度达不到医疗人从业的坚守标准。

    我们探讨的人工智能是作为工具来看待的。既然是工具,那就永远不具备人的理性思考,所有高精准度的结果都是人类思维的模拟运行。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我们当然要利用这项技术,而且要用好这一技术,关注的重点则是人工智能如何赋能医疗行业发展和更好辅助人工决策上。目前,人工智能在医疗、技术研究、生物制药、临床诊断等多个环节都拥有着巨大市场。

    根据动脉橙数据的不完全统计,从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全球生成式AI医疗领域累计投融资事件超过160起,累积投资金额超 57.1亿 美元。 在医疗领域,生成式AI被视为医疗的得力助手。在药物发现和研发、医学成像和诊断方面也已开始落地实施应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认为,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并不是西医所独有、也不是中医所独有的,而是一个新兴的科学技术。谁用得好,谁就发展。如果把人工智能应用好,把中医药大量的真实世界的数据,与大数据、人工智能有机结合起来,可能会使医学产生很大的突破,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在创新中药研发方面,中国工程院院士、南通大学教授顾晓松表示,中药产业实现代化的突破口也在于运用人工智能等实现创新中药研发。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把中医优质资源释放,通过互联网、移动终端让更多老百姓获得收益,才能真正实现“健康中国”民生的获得感。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