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图文]清肺排毒汤正式处方来 | |
[中医][组图]中医抗疫!广州市第八 | |
[中医][组图]治疗不孕不育、颈椎病 | |
[中医][图文]中药国际化重大突破: | |
[中医]国家中医药局:这7个资格证是 | |
[中医][图文]沉痛悼念国医大师邓铁 | |
[中医]国务院修改《中药品种保护条 | |
[中医]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 | |
文章导读:最近,比较热门却一直上不了热门的,应该就是关于武汉作家方方的《武汉日记》英文版德文版上线亚马逊开始预售。 |
先大概说一下来龙去脉。
2020年1月25日,武汉作家方方在网上发布武汉日记,用她的视角和文笔开始描述这场疫情下的武汉,暂且先不评论内容取向,等会一一评论。
《武汉日记》在这段时间确实反响很大,得到了很多人的转发,流量暴涨,当然,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因此争议也很大。
3月24日《武汉日记》封笔,4月8日英文版上线亚马逊预售,德文版也相继预售,整个过程简直是光速发布。
方方是湖北武汉籍作家,前湖北省作家协会会长,按照相关文件了解到,省级作家协会会长应该是享受省级厅级干部待遇。
事情的大概以及人物就是这样。
在详细说下我个人的看法。
《武汉日记》刚开始的时候,我也有看,大家都清楚,疫情起初,确实很多消息都是闭塞的,甚至是掩盖的,所以我们能看到的消息,基本上都来自网络,或许谣言或许也有真实的。而来自武汉本土又是比较公众作家的日记记录就成了大家了解消息的渠道之一。
只是后来,不是很喜欢她的文章,对我个人来说,甚至有些讨厌。
第一,作为日记方式记载事件的本身,应该是求真的,至少作者认为是真实的,但她的文章呢,很多都是道听途说的,人在家中做,消息全靠听说,“听说”“医院的朋友说”“邻居说”“听一个朋友说”等这样的词汇在她文章中出现的频率特别多。甚至有很多内容来自网络,就是那种没任何确定的消息,甚至是谣言。日记里太多事情都交代的不清不楚,这就不符合纪实类型作品的特征了。
很多事实没有核实清楚。错误失误的地方没有改正,未经考证的传言没有调查,道听途说的东西没有核实,是不适合作为书籍出版的,就像五岳散人评价的那样:“日记这个文体,具备了‘当时’的时效性,以及‘即刻’的信息与思考,是展现微观历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保存在自己书桌里,或者哪怕是在网上留存,作为原始样本的记录是没问题的。一旦需要出版,内容必须要加注释,标注某些事件或许是日记作者误记;有些事件有争议;有些事件结果如何。”
第二,疫情本身是一个很快很意外的事情,有些消息内容是错误,也是可以理解的,她不小心写进了文章中,这也没什么,但是呢,在了解事情真相的情况下,她偏偏就是不去修改内容,甚至用了“极左派”来形容给她提意见的,这就不是很理解了。
第三,关于内容取向,这次疫情从开始到现在,在武汉在湖北,确实反映出了很多陋习以及灰暗,我记得还写过关于李洪亮医生的文章,当然咱们的郭嘉也一直在做,该抓的抓该撤的撤,也在反省和自责,或许不完美吧,但确非只有黑,还有很多不错的美,比如前线抗疫医护人员,两个医院的速度建设,各个社区的工作人员,志愿者,全国支援武汉湖北等等,可是呢,这些却不存在她的日记中,也就是只写黑的不写美的。倘若只有这些黑的话,那么疫情永远不会控制,也永远不会有今天。
第四,在她的日记中,对武汉封城(强制隔离/拘禁)做法是完全负面的,侧重强调封城的巨大心灵创伤。“权威主义”、“高科技手段监控”、“警察国家”、“信息管制”、“异见”、“腐败”、“滥权”都是必不可少的必备元素对方方身份描述里还说她见证了各种政治运动,包括见证了大跃进和文化革命,这些都是卖座必不可少的要素。(方方是1955年出生的,大跃进时她才几岁?什么叫见证?)另外,这些字眼还不够,必须上升到说疫病中国的爆发及整个抗疫模式背后都有严重的、系统的政治问题,把中国人民/社会和政府完全对立起来。人民是无助的受害者,政府是加害方。COVID-19是各种人祸的叠加。
第五,阴阳怪气、哭哭啼啼满满负能量,各种卖惨,专门描写惨状、黑暗与毫无希望、毫无温暖的中国伤痕文学的风格。这种文章风格是我不喜欢的,甚至觉得恶心的。
关于这个作家的一些看法。
第一,她属于体制内的人,也享受着体制内的超公民高规格待遇,却一直反对体制,或许这也是他们这代人的思维价值观吧。看她的粉丝也更多是这类人,50后60后70后,体制内的人比较多。
第二,她一直希望有更多声音,更多的言论自由,因为有段时间她博客被短暂关闭了一段时间,而反对她的意见呢,被她归类为“极左派”,讲真的,左派右派这样的名词,我更多印象是停留在文革的时候。我可以自由言论,反对我的都是左派都是垃圾。
第三,方方这个时候发布出版的,应该更多是为了名。出版《武汉日记》的哈珀柯林斯,那可是世界著名的出版集团,在其出版历史上,推出过多个获得诺贝尔奖、普利策奖、国家图书奖和纽伯瑞奖的作家。
方方赶在这时候出版日记,如果一定要找个原因,我觉得是为了“名”。对于一个有追求的文人来说,“名”的诱惑远远大于“利”。
关于上架亚马逊英文版德文版预售发布一些看法。
光速发布销售,百本百从开始计划好的,著名作品《三体》在美国发布用了十年,而武汉日记用了几天,这是多么伟大甚至够方方自豪一辈子的事儿了。
方方这本书,售价21.99美元,约等于人民币155元。
至于能否热卖,没法预测,毕竟这类阴寒冰冷,抹杀希望,毫无温暖传递的奇葩类型的文学作品,在西方民众眼里不应该算是喜欢的类型。这类作品现在已经没有某个特定的环境和土壤了,在我们中国也不会继续存在太长时间了,再一次发扬光大是不可能的。
方方这本书给自己的祖国和人民带来了什么呢?
当前的国际形势微妙,美国、英国、西班牙等西方国家控制疫情不力,这些国家的政客正在拼命想办法往中国头上甩锅,甚至在叫嚣让中国索赔。
方方日记英文版的出版,很有可能会成为这些西方国家拼命寻找的弹药!这些弹药最终会倾泻到中国人民头上,西方国家的政客会拿着这本小册子得意地说:我就说他们隐瞒信息吧?看,连中国人自己的大作家也这么说。
这对于急于甩锅的外国政客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方方在日记中写道:“我的医生朋友传来一张图片。”“是殡葬馆扔得满地的无主手机,而他们的主人全已化为灰烬。”这些没有证实的传言,很容易成为老外攻击中国的证据。
摸着良心说,这次中国防疫虽然早期存在一些问题,但从整体防疫来说,真的算是很不错了,但这时候出版这么一本《武汉日记》,就把中国做得很好的方面都抹杀了。
就如此次亚马逊对方方日记的简介中说道“《武汉日记》融合了怪诞与反乌托邦、深刻与平凡,是对我们这个时代的非凡记录,也是对一个威权国家中监禁生活的独特审视。”
“监禁生活。”在这个欧美国家纷纷开始学习中国搞封城,提倡禁足、戴口罩和社交距离的时候,《方方日记》的介绍将我国的抗议措施称之为“监禁生活”。
这只是起初开始的简介,后面就更夸张了。
武汉封城结束,方方会不会在书的自序里正一正视听,稍微正面客观地评价一下中国的抗疫,帮助读者更加客观公允的看待中国做出的努力,不说防止,至少尽一点点力量,尝试提前消解一点这本书在国际上将为中国带来的负面影响吧?我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其一,这就不符合她的价值观和信仰,其二,不符合这本书的立论逻辑——这本书就是构建在反体制基础上的。其三更不符合商业逻辑,只有越负面、越批判,抹得越黑,描述得水生火热,人间地狱,才越有可能卖座。
所以,方方日记的上半场是本土消费的伤痕文学,下半场是国际消费的反中文献。
对这些老一代自由派和灯塔派在2020年中国艰难崛起时所扮演的角色,我只能用“遗憾”两字形容。他们有可能真的不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情对中国意味着什么。我为他们的天真、偏执和局限感叹。
而对具体这本书,我也不想掩饰自己的看法——一点良心都没有。而且我极其看不上吃体制饭的人干这种事。纳税人资助你去国际上抹黑中国?他们可以自由发表言论。但不应该再和体制有任何关系,体制也应该把这种人立即开除
伴随中国在21世纪进入更加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美文明冲突更加激烈与表面化,西方政治的运作更加为我们所指,更加自信、成熟、真正具有全球视野、既能中国也能了解西方的新一代中国年轻人成为主流,我们一定能够更加客观、理性、平等地将自己的国家与体制与西方的国家与体制进行比较。
方方这样的老灯塔派是时代的产物。他们不可能改变自己的看法,也不可能突破自己的认知局限,但他们注定被推进故纸堆,成为中国当代文化史上被翻过去的一页。这也只能算是最后的挣扎吧。
就如今天方方转了一篇文章《一如既然地支持方方有多难?》,她可能觉得大家对不起她,你们以前那么力挺我,怎么一下就变卦了呢?她可能从来没想过:我做这事有没有辜负支持过我的人?
方方或许最后能获得自己一直想要的结果,名气大发,但,那又能怎样呢?
被消费的武汉人民又能如何看待此事呢?
今天亚马逊上线发布方方的《武汉日记》,成为热议话题,似乎也有股力量在压制热度,但没办法,该热议的还会继续谈起,热度是没办法控制的,对于方方来说,各种评论以及历史留下的记录她能控制吗?引起的国际影响力能控制吗?
其实我更多认为这是老一辈顽固思想的对事件认知的局限和错误,不想用阴谋论去评论这件事儿。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认知、价值观、世界观。有理由有能力去理解判断一些事情,或许有些时候,确实不是那么完美,但不代表一直不完美,之所以不完美,才筑起了升级的变迁。
写这篇文章呢,不存在愤青,不存在批评,只是想写而已,随便发表下自己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