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名医学院 >> 外科 >> 名家医案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疖病的辨证换药

  • 作者:毛利平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繁体中文 分享
  • 文章导读:提要运用中医理论,在临床上根据疖病的发展转化过程,辨证换药,即初期箍毒消肿,中期提脓祛腐,后期扶正生肌,收到了较好的疗效。

    疖病,是指多个疖在一定部位或散在身体各处反复发作的疾患(即多发性疖肿),其特点是此愈彼起,几个至数十个,反复发作,缠绵经年不愈,是外科的常见病。笔者在临床换药中,根据疖病的发展转化过程,运用中医理论,初期肿疡宜消散,成脓肿疡宜围毒提脓,溃疡宜拔腐生肌,进行辨证换药,疗效甚好,现介绍如下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1初期(硬结期)宜消散

    1.1辨证换药:当病邪侵入人体后,邪势鸱张,热毒壅盛,气血凝滞,经络阻塞,导致局部红肿疼痛明显,但根角尚浅,范围局限,盘根多在1寸以内,结块较硬,肿势高突。此时,应以消毒祛邪为主,宜箍围消肿,用消肿散结之药物,使初期尚未化脓的肿疡得以消散吸收。可外敷乌蔹梅膏、藤黄膏等,以清热消肿。为增强其药物的穿透性,可将冰片研成细末均匀撒于药膏上,换药1次/d.遇有过敏皮肤瘙痒者,可予青黄散薄撒一层于乌蔹梅膏上外敷,效果较好。如过敏致皮肤起红斑或水泡者,应立即停止敷药膏,而用麻油将青黄散或锡类散调成糊状敷于患处,换药1次/d,疗效亦佳。

    1.2案例:患者陈某,男,65岁。患糖尿病数年,因背部疖肿2d来我院就诊。查见背部有一大小约3cm×2cm之硬结突起,色红,无头。此乃患消渴数年而致阴虚内热,热毒蕴阻于肌肤所致。予乌蔹梅膏外敷,3d后硬结变小,但敷药处皮肤起水泡,遂改用麻油调青黄散敷之。4d后水泡消失。后用金黄散继续敷于患处。1周后硬结消失,皮肤颜色恢复正常。

    2中期(成脓期)宜提脓祛腐

    因初起未及时就诊或机体抗病能力差,正不胜邪,热毒壅深,滞而不散,久则热胜肉腐,继之酿腐成脓。此期硬结处皮肤由红变淡,继之变白,患处疼痛较甚,宜用提脓拔腐、透脓托毒之药物,扶助正气,托毒外出,促其破溃。我院用自制提脓拔毒散(主要成分:石膏、青黛、升丹等)。撒于患处,再用乌蔹梅膏清消围毒,1次/d,直至皮肤破溃,脓液流出。此药腐蚀性较强,敷时应注意避开血管、神经及创面周围正常皮肤,病变在颜面部的宜慎用,以免强烈的腐蚀损伤容貌。

    3后期(破溃期)宜扶正生肌

    3.1此期以拔毒祛腐、扶正生肌为主,换药时应注意创面引流通畅,使脓液畅泄,毒从外解。溃疡腐肉逐渐脱落后,用生肌收口之药物,助养新肉生长,促使创口早日结痂愈合。我院用自制生肌散(主要成分:冰片、青黛、炉甘石等)或珍珠层粉,酌情换药1次/d或1次/2d.换药时药粉撒布均匀,厚薄适度。遇有胬肉突起,停用生肌散,修剪胬肉,创面新鲜平整后,继续上药,至创口愈合。

    3.2案例:患者刘某,男,27岁。因腰背部两处疖肿3d来院就诊,查见腰背部各有1个1cm×1cm大小的硬结,色红,疼痛。经辨证分析认为,时值夏秋之交,感受暑热湿毒后,毒邪未能尽解,郁于肌表,蕴结外发而生疖。遂按上述之法予外敷乌蔹梅膏,1次/d,5d后痊愈。2个月后,又因左下肢腹股沟处再次患疖肿来院诊治,但因其就诊较晚(患病6d),硬结处皮肤中央已由红变白,证属热毒深壅,蔓延滞留于皮肉之间,因未及时就诊,以致热盛肉腐而成脓。予提脓拔毒散撒患处,外敷乌蔹梅膏,1次/d,2d后脓成破溃,脓液流出。脓尽后用生肌散换药1次/d,两周后痊愈。

    综上所述,疖病换药,貌似平常,但若在中医辨证理论指导下进行,则效如桴鼓,诸医家不妨一试。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