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名医学院 >> 外科 >> 名家医案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国医大师刘柏龄:治疗骨伤科疾病验案解析

  • 文章导读:刘 柏龄,第二届国医大师,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刘柏 龄教授生前长期致力于骨伤疑难病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现将刘柏 龄教授治疗骨伤科疾病的宝贵经验、医案整理如下,以飨同仁。

     

      ● 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络治疗骨质增生案

      王某,男,时年54岁。1998年4月19日初诊。诉腰痛2年余,无明显诱因,不能久坐,平卧翻身困难,尤其晨僵较明显。诊查:脊柱腰段生理弯曲减小,腰活动轻度受限,腰肌略紧张。L1~5棘间及棘旁均有压痛,直腿抬高试验阴性。X线片显示,L1~5椎体后缘均显唇样增生改变,L5骶化。脉象虚弦,舌苔薄白。

      诊断:增生性(退行性)脊椎炎、L5骶化。

      辨证:此系肝肾两虚,筋骨失养而遁变,又兼经络(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不畅,故腰痛不已。

      治法:益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络。

      方药:熟地黄30g,淫羊藿20g,肉苁蓉20g,骨碎补20g,鸡血藤20g,鹿衔草20g,莱菔子10g,制成浓缩丸。每次服5g,每天2~3次,服2周。

      5月5日二诊:服药2周,腰痛减轻,晨僵缓解。按原方再服2周。

      5月22日三诊:患者自述腰已不痛,有时酸楚,晨僵显著好转。嘱继服药4周。诸症悉退。

      按:骨质增生也叫骨刺、骨赘,多发生在负重大、活动多的部位,最常累及脊柱,尤其是腰及颈椎。发生在下肢者(髋、膝、踝及骶骨)较上肢为多。其临床表现常是逐渐出现症状,最初自觉关节僵硬、酸痛。尤其休息之后,反应较明显,但在活动后,僵硬现象消失为其特征。经过一段时间,关节边缘或多或少地发生“骨唇”或“骨刺“形成(在X线片检查时可发现),这时不仅疼痛加重,而且关节活动时发生粗糙感,以后关节的运动幅度逐渐减小,但始终不会引起真正的骨性强直,目前本病统称骨性关节炎或退行性骨关节炎。

      本病的真正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明了。笔者认为是骨本身的退行性改变,也就是以“肾气虚”的内在因素为根本,以日常的小外伤积累为诱因。因此,治疗本病应当使肾气充盈。以“肾主骨”“治肾亦即治骨”的理论为指导,在不断的实践中,探索、筛选以入肾充髓合骨为主的数种中药,制成“骨质增生丸”,临床应用,疗效颇为满意。

      本方组成,以熟地黄为君药,取其补肾中之阴(填充物质基础)、滋阴补血、益精填髓之功。淫羊藿兴肾中之阳(生化功能动力)为我国传统中药之一,其味辛甘,性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肾壮阳、强筋壮骨,益气强心、祛风除湿的作用。可以用来治疗阳痿,早泄,遗精,性功能衰退,肠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还可用于治疗风湿痛,半身不遂,四肢麻木;也常用于膝软无力,腹胀不思饮食。肉苁蓉入肾充髓,骨碎补、鹿衔草的补骨镇痛,再加入鸡血藤配合骨碎补等诸药,在补肝肾、填精髓的基础上,进一步通畅经络,行气活血。不仅能增强健骨舒筋的作用,而且可收到“通则不痛”的功效,更佐以莱菔子之健胃消食理气功能,以防补而滋腻之弊。

      骨质增生丸应用于临床近半个世纪,治疗各种骨质增生病近10万例。其中以增生性(退行性)脊椎炎,疗效最佳。本方药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①该复方具有抑制炎性肉芽囊的增生和渗出作用。②有一定的镇痛效应。③抑制增生的作用。可能是由于刺激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释放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结果。

      ● 清眩舒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案

      李某,女,时年44岁。1999年2月4日初诊:诉颈肩痛、头晕头胀、胸闷、恶心欲吐3月余。

      病史:无明显诱因,除上述症状外,有时右譬酸痛、手麻。曾在某医院服过颈复康、颈痛灵等药,无明显效果。

      诊查:颈部活动不受限,颈胸段压痛,压头试验阳性。X线正侧位片显示,颈椎变直,项韧带钙化;斜位片示C4~5、C5~6腰椎关节增生,相应椎间孔变窄,脉象弦滑,舌红,苔薄白,根稍腻。

      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

      辨证:本病系痰凝血瘀,经脉受阻,髓海失充,肝风内动,风火上扰所致。

      治法:通脉化痰,平肝息风,清眩舒颈。

      方药:天麻15g,钩藤20g,石决明25g,姜半夏15g,茯苓20g,葛根20g,陈皮15g,旋覆花(包煎)15g,竹茹15g,黄芩15g,丹参15g,白僵蚕15g,泽兰15g,全蝎5g,白芍20g,甘草10g,每天1剂,水煎服。

      2月10日二诊:患者自述服上药1周头晕减。已不恶心,唯头胀、胸闷仍然。治按前方减旋覆花、竹茹,加菊花20g,紫苏梗15g,再服1周。

      2月18日三诊:胸闷减。头胀轻。唯颈僵、肩酸时作。嘱按2月10日方连服2周。患者诸症悉退。后服颈痛胶丸2周,以巩固疗效。

      按: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症状较复杂,易与内科、神经科、五官科等多种疾病相混淆,其误诊率在颈椎病各型中占首位。本型多合并神经根型或交感神经型,临床诊治分清主次轻重。

      本病以“眩晕”为主要症状,又因常合并颈肩臂疼痛,且具有“痹症”特点。因此,本病的眩晕与其他各科之眩晕的病理机制有着很大的区别。

      眩晕分为虚实两大类,椎动脉型颈椎病属于本虚标实之证,标实为经脉阻滞,虚乃脏腑功能衰弱。影响气血津液的正常代谢,则产生痰浊、血瘀等病理产物,阻滞于经脉,则影响精血上荣于脑,在脏腑功能衰退、精血亏虚的基础上,进一步加重了脑部失养状态。

      本病例因颈部长期处于疲劳状态,故局部经脉瘀滞,郁久生痰,影响精血上荣,髓海失充,肝风内动,风火上扰,而现椎动脉型颈椎病之诸多见症。以自拟“清肝舒颈汤”治之。方用天麻、钩藤、石决明平肝息风为主,配丹参、泽兰以通经活血,葛根半夏茯苓僵蚕全蝎化痰解痉,合陈皮、旋覆花、竹茹,以和胃降逆止呕。用黄芩以清热,用芍药、甘草之滋阴制亢、镇痛。更因其头胀不解,胸闷仍然,是以增加菊花清头消胀,紫苏梗宽胸利膈。诸药相互配伍,肝风息、髓海充、阴阳和,晕止、头清、胸宽,胃亦安矣。

     

    上一页  [1] [2]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