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2023年度 | |
[中医][图文]余艳红已担任国家中医 | |
[中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 | |
[中医]中医院学科专科学术影响力排 | |
[中医]广东省中医药局公布第五届省 | |
[中医][图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 | |
[中医][组图]重磅!针灸专业硕士提 | |
[中医][图文]王永炎院士:做立大志 | |
[心血管科名中医][图文]毛德西 | |
[名家医案]四妙丸加减治疗肺结节经验 | |
[皮肤科名中医][图文]王萍 | |
[骨伤科名中医][图文]林晓生 | |
[名家医案]仝小林院士治疗老年性痴呆 | |
[名家医案]国医大师杨春波辨治反流性 | |
[名家医案]国医大师杨春波治疗脾胃湿 | |
[名家医案]王昌俊教授中医辨治肠癌经 | |
文章导读: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易诊难治,常因反复发作困扰患者,造成严重的身体及心理负担。岭南医家在生殖器疱疹的病因、病机、证候特点、辨证论治等方面认识较早,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禤国 维教授认为该病发于外阴,病在下焦,与肝、脾、肾关系最密切;疾病初起多为实证热证,反复发作者多为正虚邪恋,虚实夹杂;治疗上主张从湿热毒邪论治,同时重视中医外治及岭南特色中草药的临床运用,并强调该病的预防及调护措施,对于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
验案举隅
患者某,男,56岁,2019年4月15日初诊。主诉:反复阴茎起红斑、水疱伴疼痛3年余。缘3年前阴茎出现数个绿豆大小簇状水疱,自觉刺痛,水疱可自破,形成溃疡,然后愈合。初起未予重视,后每逢劳累易发作。曾于当地医院就诊,查HSV-2 IgM(+)、IgG(+),并行局部皮损HSV-2 DNA测检(+),诊断为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先后多种药物治疗,用药时症状可缓解,但时有反复,每月发作1次。为求进一步中医诊治,遂转诊至禤老门诊。刻下症状:阴茎部红斑、水疱,部分糜烂,未见明显渗液。口干口苦,小便短赤,大便偏硬,纳眠可,易汗出,小便调。患者较焦虑,舌红,苔微黄腻,脉弦滑。
西医诊断:复发性生殖器疱疹;
中医诊断:阴疮(肝经湿热下注);
治法:清利肝胆湿热,解毒祛邪。
自拟方:牛蒡子15 g,红条紫草10 g,薏苡仁30 g,鸡内金10 g,白芍15 g,珍珠母(先煎)30 g,蒲公英20 g,虎杖15 g,七叶一枝花10 g,白花蛇舌草15 g,淫羊藿15 g,诃子10 g,甘草10 g。14剂,日1剂,水煎服。
同时给予虎芪抗病毒胶囊(广东省中医院院内制剂,主要成分为黄芪、黄柏、板蓝根等)口服,每日3次,每次5粒,并配合疣毒净外洗液(广东省中医院院内制剂,主要成分为虎杖、板蓝根、土贝母等)稀释后外洗阴茎,每周3次,每次15 min。
二诊(2019年4月29日):服药2周后患者复诊,面有微笑,期间复发1次,纳眠可,二便调,舌淡苔微黄腻,脉弦数。首诊方去虎杖、七叶一枝花,改薏苡仁为炒薏苡仁30 g,加板蓝根15 g、薄盖灵芝15 g、黄芪20 g、太子参15 g。14剂,煎服法同前。同时虎芪抗病毒胶囊及疣毒净外洗液用法如前。
三诊(2019年5月15日):患者精神明显转佳,较前开朗。期间暂无新发皮疹,舌淡红苔薄白,脉细。二诊方去红条紫草、薄公英、白花蛇舌草,加徐长卿15 g。14剂,煎服法同前。同时虎芪抗病毒胶囊及疣毒净外洗液用法如前。嘱患者加强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
四诊(2019年6月20日):服药1个月以来未见复发。精神较佳,体重增加,面部红润,纳眠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嘱其隔日服药1个月,以观是否有复发。疣毒净外洗液可每周1~2次。
随访:患者诉接受半年治疗以来,未见外阴疱疹复发。后间断服用虎芪抗病毒胶囊及疣毒净外洗液外洗,未再使用其他治疗药物。
患者为中老年男性,病情反复发作,既往使用药物后可减轻症状,但每月仍发作1次,精神压力较大,比较焦虑。患者出现红斑、水疱,口干口苦,小便短赤,大便偏硬,结合舌脉象考虑湿热毒邪明显,故治疗以清热利湿解毒为主;疾病后期,症状明显改善,湿热之象渐去,可适当减少苦寒之紫草、蒲公英、白花蛇舌草以免伤正,薏苡仁改为炒用,加薄盖灵芝、黄芪、太子参益气健脾、扶正祛邪。
在该病后期治疗中,禤老较重视薄盖灵芝、黄芪的使用。黄芪具有补中益气、扶正固本的功效,内含黄芪多糖、生物碱等多种成分,研究证实黄芪不仅可以直接抑制病毒的增殖,还可以提高感染后的免疫功能。整个过程中,禤老均使用疣毒净外洗液外洗局部皮疹处,配合中药内服可更好地治疗并预防疾病的反复。
目前,中西医对于生殖器疱疹的治疗,一般只是可以减轻发作症状、缩短疾病的病程,均很难达到彻底根治。因此,控制疾病的复发是治疗本病的难点和重点。禤老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发现了从湿热毒邪论治的重要性,针对本病病机及发病的不同阶段(发作期、非发作期),结合患者的体质进行中医药辨证施治,并强调注重本病的预防及调护工作。如此病情可减少发作频率、减轻发作症状,从而达到长期的稳定。
中医认为,其病性早期属热证,实证,为湿热、毒火阻滞肝脉;后期则伴有肝肾气不足。治疗主要是根据症状,体征结合舌脉,一般将该病分为几种:湿热下注、毒热蕴结、肾气不足,不同的病种分别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