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名医学院 >> 内科 >> 名家医案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姜良铎论治消渴病患者外感病的经验

  • 文章导读:

    姜良铎教授认为外感病的发生发展与内伤存在与否关系密切。无内伤时,外感病呈典型过程,与体质类型有关;有内伤时则呈非典型过程,个体差异显著。消渴病患者因其疾病特点所致,表现出对外感病的易患性,且临床经过不同于其他外感病的普遍规律而有一定的特殊性。

    外感病需重视内伤基础

    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各种外感疾病的发生“皆由于五脏不和,六腑壅滞,则令经脉不通而生矣”。指出脏腑功能不和是外感性疾病发生的主要机制,所谓“最虚之处,便是容邪之地”。作为外感病,其原始病因是外邪,在同一季节、同一地域环境中,气候的太过与不及和疫戾之邪等外邪对人群的侵犯,机会是均等的,却因人体内伤的存在产生不同的临床表现,审证求因的结果则呈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l 。

    无内伤基础的外感病者,临床表现与体质类型密切相关,正常体质者发病于病邪强盛或正气亏虚时,多反映出病邪自身的特点;体质偏差者如阴阳偏盛者,一旦发病则表现出病邪与体质偏差相从化的状态特点。有内伤基础的患者,发病则表现出内伤外感并存的局面。内伤基础影响着外感病的发生、转归及愈后,常常导致外感病的非典型性与复杂性,呈现显著的个体差异与复杂的临床证候。

    消渴病基础上外感病的特点

    姜师认为消渴病作为一种特殊的内伤基础,合并外感时必然有其不同于一般外感的特点。
    1.病机特点——虚热痰瘀,共同致病 消渴病变早期,阴津亏耗,燥热偏盛,阴虚是本,燥热是标。病程迁延,燥热伤阴,阴损耗气而致气阴两虚;同时脏腑功能失调,津液代谢障碍,气血运行受阻,三焦疏泄不利,易致痰浊瘀血内生,全身脉络瘀阻,气血失于流通,相关脏腑器官失去濡养而发生诸多变证。病变后期,阴损及阳,阴阳俱虚,脾肾衰败,浊毒内停,危及生命。消渴病的这种病机特点决定了其外感病的易患性。外界邪毒常乘机体正气不足,经络空虚之时侵入体内,导致消渴病诸多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其中以风温肺热病为最常见。外邪以风热为多,若是风寒之邪也易从阳化热迅速转为风热。

    消渴病基础上感受风热之邪后两阳相合邪气更易从化,除原有的阴虚、燥热、气阴两虚的病机特点外,伤津更为突出,痰热瘀毒更重;同时水津代谢障碍加重,三焦疏泄不利,在病机变化上更易化痰助热,入血阻络,使肺经邪气郁滞不去,痰热瘀毒胶着在肺不解,缠绵难愈。老年患者衰竭状态明显,病机以虚为主,热不甚而痰瘀较重;青中年患者津伤、痰热较明显,肺部症状突出。因此,消渴病者外感之时,整体病机发生变化,既不同于消渴病,也不同于普通的风温肺热病,是在原有阴虚燥热、阴阳气血失调基础上出现肺失宣肃,痰热瘀毒互阻于肺。病理因素复杂多变,虚热痰瘀胶着难解,脏腑、三焦、经络、气血均不循常规,阻滞难通,病位以肺为主,累及全身。

    2.证候特点——诸证交错,虚实夹杂 病机的复杂决定了消渴病外感时证候的特殊性,不能以消渴病或普通外感病的证候类型来概括,应从患者的症状表现、体质类型、整体状态去重新认识。
    从邪正的关系来看,风热病邪为阳邪,而消渴病早期多以阴虚燥热为内伤基础,感邪后阴更虚、热更盛,外感症状突出,表现出邪犯肺卫或热邪壅肺为主等标实的证候特点:外界邪毒入侵肺卫,则肺气壅遏不宣,清肃之令失常,肺失宣降而有咳嗽咳痰等症;邪客皮毛,正邪相搏,故有恶寒发热等症;邪毒内侵,郁闭肺气,郁而化热,热邪壅肺,则有咳痰黄稠、喘急面红、烦热口干、胸痛,或便秘溲赤等症。消渴病中期肺阴已伤,复感风热邪毒,内伤外感俱显,表现出本虚或虚实夹杂为主的证候特点:热伤肺阴,肺络受损可见干咳少痰、喘急胸痛、口干咽燥等症;同时全身阴津耗伤,并见午后潮热,失眠盗汗等阴虚证。病之后期,肺之气阴两虚,感受风热之邪后更伤正气,气虚更显,多见咳嗽无力,气短低弱,喘促短气等症。

    从发病情况看,消渴病患者外感时表现出发病的不典型如隐匿起病;症状的不典型如可不出现卫表证,直接见里热证,高热不退;或身热不甚,咳嗽明显等。年轻、体质相对较强及消渴病程短者以卫表证、上焦证多见,而老年人则易出现中焦湿热与肺肾阴亏并存,甚则动风动血之证,全身衰竭状态明显,病程较长,预后差。病程中可见痰热互阻、中焦湿热、三焦阻滞、疏泄不利等表现,瘀象贯穿始终。病重者风热上行,引动肝阳,使症状纷纭、证候更为复杂。大多患者不能用单一的证候类型概括其疾病的特征。

    从临床表现来看,不同患者所表现的风热、痰瘀、津伤阳亢、津停湿困等证各异,这种差异与消渴病程、患者体质、基础疾病类型有关。从历年来病案的统计来看,消渴病外感时热势不高,除咳嗽、咳痰等肺部病变外,大便干、口渴欲饮、纳差、喘憋及气短乏力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伴随症状。舌苔以腻者偏多,舌质多呈瘀象。

     

    [1] [2] 下一页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