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名医学院 >> 内科 >> 名家医案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谢昌仁对功能性胃肠病的辨治特色

  • 文章导读:

     

    4 治疗方药特点

    谢老诊治FGIDs, 在审证求因、辨证论治方面有独到的见解, 遣方用药也独具特色, 形成了自己的诊疗特色和学术思想。谢老善于发挥中药汤剂的优势, 处方精炼灵活、配伍严谨, 尤其善用经方化裁, 顾护脾胃, 升清降浊。用药轻清甘淡、精纯不杂, 应合时令季节气候特点和脏腑病证演化规律, 不喜药多庞杂, 不喜重浊滋腻。药食并举, 心身并治, 湿热、痰热偏盛的患者, 劝戒烟酒, 少食肥甘厚味和辛辣食物; 寒湿、暑湿为病者, 提醒冬季防寒保暖, 夏季少用空调、少食生冷; 脾胃虚弱的患者,饮食宜清淡、易消化, 适当食用红枣、莲子、藕、姜、醋等健脾开胃。情志不畅、思虑过度的患者, 处方用药的同时, 适当予以心理疏导, 使其正确对待疾病, 树立治愈的信心。具体治法方药有以下特点:

    4.1 疏肝、清肝, 调和肝胃肝脾: 肝木疏土, 助其运化; 脾土营木, 利其疏泄。若肝气失疏、土壅气滞, 或肝郁化火, 逆犯脾胃, 则引起肝胃不和或肝脾不和诸证。谢老治疗非常重视疏肝理气或清泻郁火, 调和肝胃或肝脾。如肝郁气滞、脾运失疏引起胃胀、痞满诸证, 治以柴胡疏肝散加减疏肝健脾, 柴胡10g, 枳壳10g , 白芍12g, 甘草4g, 青皮6g, 陈皮6g, 姜半夏10g, 茯苓12g, 制厚朴6g , 大腹皮10g, 神曲12g; 病久气滞血瘀引起胸胁胃脘刺痛、舌有瘀点者, 加郁金6g, 紫丹参12g 等行气活血。肝火犯胃、肝胃不和引起胃痛、吐酸等证, 以左金丸或戊己丸加味治疗清肝和胃, 川连3g, 吴茱萸2g, 白芍12、甘草4g , 陈皮6g , 法半夏10g , 竹茹6g, 枳壳10g, 乌贼骨12g, 川楝子10g, 延胡索10g。肝郁脾虚、肝脾不和所致的腹痛、久泻等证, 用参苓白术散合痛泻要方加减抑肝扶脾, 太子参12g, 茯苓12g, 白术10g , 炒苡仁12g,砂仁2g( 后下) , 扁豆衣10g , 陈皮6g , 白芍12g, 甘草4g, 莱菔英12g 。

    4.2 燥湿、化痰, 运脾重于补脾: 脾为太阴湿土之脏, 主运化水谷精微, 喜温燥而恶寒湿, 通应长夏之气, 易受寒( 暑) 湿邪侵犯。若脾虚运化失健, 或寒( 暑) 湿困脾不运, 则水谷不能化生精微反为痰湿, 易发生脘腹胀满、便溏泄泻、食少倦怠、乏力消瘦等证。脾虚不运者治宜健脾助运, 湿困脾运者则当燥湿运脾。谢老临证重视燥湿化痰、行气运脾, 常用二陈汤作为组方的中流砥柱, 运脾重于补脾, 对用甘温滋补之品非常慎重, 特别是虽有脾虚但已造成痰湿不运、停滞中焦者, 甘温助热、滋腻碍邪, 过于甘温滋补可能反使气机壅滞、痰浊化热。因此, 即使脾胃虚弱必须温补脾胃, 也仅用太子参12g 和”或黄芪15g, 并且必须配伍燥湿化痰、行气助运之品, 如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行气健脾、燥湿化痰, 或用黄芪建中汤合二陈汤加减温健脾胃、行气助运, 药用: 太子参12g, 炙黄芪15g , 白芍12g , 炙甘草4g, 陈皮6g , 姜半夏10g, 茯苓12g, 枳壳10g, 砂仁2g( 后下) 、炮姜4g, 神曲12g , 炒二芽各10g。

    4.3 散寒、祛暑, 用药应合时令: 谢老用药善于应合时令季节气候特点及脏腑病证演化规律。冬春之际或秋冬季节寒湿偏盛, 机体易感寒湿之邪, 导致脾胃运化失常, 谢老常用连苏饮合二陈汤加炮姜等辛开温散、健脾燥湿, 药用: 川连3g , 吴茱萸2g,苏梗6g, 蔻仁2g( 后下) , 陈皮6g, 姜半夏10g, 茯苓12g, 甘草4g,炒苡仁12g, 扁豆衣12g , 炮姜4g , 炒稻谷芽各10g。夏秋之交即长夏季节暑湿当令, 机体易受暑湿侵袭, 导致脾胃运化失常, 谢老常用藿香正气散或不换金正气散加减芳化醒脾、祛暑辟秽,苏梗6g, 藿梗6g , 陈皮6g, 姜半夏10g, 茯苓12g, 甘草4g, 枳壳10g , 制厚朴6g, 莱菔英12g, 蒲公英12g, 川连3g , 熟木香6g。春季风邪偏盛、秋季燥气当令, 运用辛香温燥之品应慎防辛散过度、耗伤津液, 特别是胃为阳明燥土之腑, 喜凉润而恶热燥, 湿浊易从热化、燥化而成痰热, 痰热中困、胃失和降则易胃胀、胃痛、嗳气、呕吐等; 痰热中困、腑气不通者, 则纳呆、腹胀、便秘等。用药时应慎防辛温助热、辛散伤津, 谢老常用黄连温胆汤合小陷胸汤加味清热化痰、苦降辛通, 药用: 黄连3g , 制半夏10g , 陈皮6g, 茯苓12g, 甘草4g, 枳壳10g, 竹茹6g, 全瓜蒌12g, 火麻仁12g, 连翘12g, 山楂12g, 神曲12g。

    4.4 补肾、活血, 注重整体治疗: FGIDs 常症状重叠或交替出现, 也可伴有胃肠动力病, 如胃食管反流病, 或伴有其他系统的功能性疾病、功能失调症状, 如胸闷、心悸、头痛、失眠、出汗、高血压、荨麻疹、过敏性鼻炎、尿频尿急尿失禁、性功能障碍等。谢老认为应根据病人整体情况和局部症状综合分析、辨病辨证, 遣方用药体现中医整体观念和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诊疗特色。如伴有胸闷、心悸、气短、失眠, 结合胃肠病主病主证辨证, 属痰热上扰、气滞血郁者, 可予小陷胸汤合黄连温胆汤、加郁金6g , 紫丹参12g, 茯神12g, 首乌藤12g, 合欢皮12g 清热化痰、舒郁安神; 属心脾两虚、心神失养者, 予归脾汤加减: 黄芪15g , 太子参12g, 茯神12g, 白术10g, 陈皮6g , 制半夏10g, 枳壳10g , 炙甘草4g , 首乌藤12g, 合欢皮12g, 郁金6g, 紫丹参12g 补益心脾、和营安神。伴有头昏头痛、血压高的患者, 结合主病主证辨证, 属肝阳上亢者, 可在主方基础上选加天麻10g, 蒺藜10g , 决明子15g 平肝潜阳。伴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 鼻塞喷嚏、头昏头痛者, 属风邪上受, 可在主方基础上选加蔓荆子6g,辛夷6g, 苍耳子10g 疏风宣窍。伴头昏乏力、颈项不舒、腰酸背痛或尿频、尿急、尿失禁等, 属虚证者, 在主方基础上选加鹿衔草12g, 寄生12g , 续断10g, 益智仁12g 补益肝肾。久病入络, 久痛入络者, 脘腹刺痛胀痛、舌质有紫气瘀点等气滞血瘀征象, 应适当加郁金6g, 紫丹参12g, 延胡索10g 行气活血。

    上一页  [1] [2]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