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名医学院 >> 内科 >> 名家医案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王鸿士治疗肝硬化经验

  • 文章导读:

     

      1.清除湿热余邪:由于湿热困阻脾胃或蕴郁肝胆不解,常有腹胀纳少、二便不畅,或有黄疸,或出现蜘蛛痣及出血点,血清转氨酶异常,胆红素或可增高,肝炎协同抗原(即澳抗)部分可呈阳性等。此时邪恋正虚,湿热蕴毒波及血分,当以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为主,健脾益气为辅。若肝肾阴虚尚需滋补肝肾,脾肾阳虚宜温补之,血瘀明显加用活血化瘀之品。经治疗后黄疸、出血点等可以消失,血清转氨酶、转肽酶、胆红素及部分肝炎协同抗原阳性者等均可下降或阴转。常用药物有茵陈、胆草、栀子金钱草板蓝根、公英、丹皮、茅根、小蓟、败酱草、鱼腥草、寒水石、茜草、白芍等。

      2.调理气血:疏散郁结、调和气血在本病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①肝硬化如出现肝脾肿大、食道静脉曲张、腹壁青筋暴露,或有腹水,舌质瘀暗等气滞血瘀、脉络阻塞之象必须以软坚化瘀为治,药如桃仁红花鳖甲牡蛎、三棱、莪术、山甲、马鞭草等,且必兼疏肝行气,这样可增强活血通络之效,并有一定软肝作用。本病虽有气滞血瘀,但常见气虚或气血两虚症状,出现腹水时更为明显,气虚脉道更易涩滞,故常配合生黄芪党参当归首乌枸杞女贞子阿胶白芍等补虚治之。

      ②湿热缠绵、饮食劳倦,或肝气横逆、郁而化火皆可使脾胃损伤,出现肝热刑脾或肝胃不和等症状,如胸闷胀满、两胁作痛、食欲不振、纳食不消、恶心嗳气、善怒郁闷、腹胀泄泻诸症。常言“气顺火自降,治火先治气”,顺气即能清火泄热,用疏肝理气配合祛湿健胃为法可行气消胀,兼能清降,并有助于肝功能恢复。祛湿健胃(脾)可用藿香、佩兰、川朴、蔻仁、砂仁、云苓、苍术、焦三仙、谷稻芽等,疏肝理气可用青陈皮、香附、郁金、元胡、枳壳、炒川楝、腹皮子、香椽、乌药等。

      3.扶正补虚

      ①湿热久悍、肝阴耗伤,或脾虚肝失所养皆可导致肝肾阴虚、阴虚血热及心肾不交诸候。常见症状如劳则胁痛、心烦口干、多梦失眠、眩晕耳鸣、心悸气短、腰背酸楚,肝掌、蜘蛛痣、出血点,肝功能麝浊、麝絮、脑絮增高。治疗中加用滋补肝肾之女贞子枸杞子、五味子之类,诸症可减轻,肝功能可逐渐正常。妇女需适当加强活血化瘀之品。

      慢性肝炎肝硬化时见转氨酶及麝絮、脑絮同时增高,治疗中有时用清、渗、凉、解法血清转氨酶等下降,但麝浊、麝絮等即见上升,若投滋补肝肾之剂见麝浊、麝絮等下降,而血清转氨酶又复升高诸矛盾现象。此时须分清虚实主次,如转氨酶明显增高,但麝絮等轻中度异常,应以清热渗湿、解毒凉血为主,稍加滋补肝肾之品,可使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反之,应以滋补肝肾为主,稍加清热解毒、凉血渗湿药方可获效。

      ②肝虚脾弱、气血不足容易出现神疲倦怠、气短懒言、面白少华、消瘦贫血、皮肤干燥,或有浮肿、纳少胃呆、舌淡脉弱,血浆蛋白低下倒置、血小板及白细胞减少等征象,治宜补气健脾养血为法。诸症改善,血浆蛋白增加,并可改变血球蛋白比例倒置现象。主要药物有生芪、党参当归白芍熟地阿胶、紫河车、女贞子首乌等,阴虚明显加鳖甲、龟板,阳虚明显可加鹿角胶,血小板减少者尚需酌加凉血止血之品。生芪是补益气血主药,其有补气健脾及直接补气血作用,脾运健旺,气血得充,能调动脏腑功能,祛瘀生新,利水消肿。在辨证施治基础上大量使用生黄芪效果尤为显著,剂量可用160克或180克,湿热过盛则不宜应用。

      肝硬化腹水阶段必先消除腹水,这是鉴别病情发展及减轻胀满痛苦症状的关键。但治疗绝非单纯地使用利水药物而已,仍应审病求因,分清虚实,针对腹水发生的病理实质辨证施治,根据不同类型予以相应治疗方法,健脾利水,滋阴利水,活血利水,宣肺降气利水等标本同治。如脾虚引起腹水者须以补气健脾为主,利水为辅,腹水即可见消;如脾虚湿困、中焦气机阻滞者,应健脾利湿,以理气疏通中焦,气化水行而腹水可消;如肺气闭塞则须宣肺降气。肺为水之上源,“开鬼门,洁净府”。肺气宣方可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健脾利水不离生芪类,血瘀引起腹水者三棱、莪术常需用15~30克,宣肺利水必用麻黄,一般用量不过钱半,此药不宜多用或久用,晚期肝硬化虚弱甚者多用会引起高热。另外,仍应随证配合疏气活血软坚化瘀、补益气血滋补肝肾、健脾渗湿或清热渗湿凉血解毒诸法。然腹水伴有发热时应辨别内外及时处理。外感所致宜先解表然后治里,倘系阴虚引起又当养阴清热、利水消胀同时并理。腹水消退,标证解除,但湿热未清,气滞血瘀,以及脏腑失调等病理基本存在,肝功能仍属异常,必须继续治疗逐渐予以纠正。只有肝脏功能得以恢复改善,疗效才能巩固。

      目前,肝硬化虽已突破“不治之症”概念,但部分顽固病例治疗尚不满意。现代医学对肝硬化病因病理进行了很多研究,辅助诊断方法较多,并且近年来有不少新的进展,临床体会对肝硬化治疗在强调中医辨证施治,的同时,重视和采用现代医学诊断方法和某些药物,疗效可望进一步提高。可以肯定,中西医结合共同实践,必将为本病的研究开创新的前景。(宽宣)

    上一页  [1] [2]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