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名医学院 >> 内科 >> 名家医案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痰饮病误治案例二则

  • 文章导读:

    1 案例

    1.1 杨某某,男,69岁,工人,反复咳嗽30余年,时轻时重,常因气候突变或闻油烟等异味而加剧。患者颜面浮肿,面色紫赤,咳嗽咯浅黄色泡沫痰,苔白腻,脉大而弦滑,诊为痰阻湿滞之痰饮病,方用“导痰汤”,药后胸闷气促,烦躁不安,肢末欠温,追述病史,每服寒凉之品则病剧。急改投“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20余剂,虽肢温肿消,然复见喉痹,干咳或痰少粘稠不易咳出,舌苔光剥,彻夜难眠。

    1.2 蔡某某,男,60岁,干部,反复咳喘10余年,每感风寒则咳剧,不得平卧,X线检查:两肺透明度增高,右心室肥大,诊断为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患者面色紫赤晦暗,咳而微喘,动则加剧,胸闷多痰,痰如清胶状,连绵不断,舌暗红,苔厚腻微黄,脉弦滑,重按击指,诊为痰热蕴阻,拟用“千金苇茎汤”合“小陷胸汤”治之。服药后反觉胸闷不适,咳喘愈甚,因患者云素喜热饮,改投“苓桂术甘汤”,病情好转,后某医因见其咳喘而于方中加桑白皮,服后患者瞀乱欲死。

    2 体会

    2.1 温药和之:《金匮要略》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实用痰饮病治疗之大法。“和”有“微温”、“微补”之意,即温而不燥、补而不滞,如桂枝茯苓白术甘草等。

    2.2 证多属虚:上述二例痰饮病,病症多显实象,尤其脉皆弦大有力,按实证治之而反剧。观《金匮要略》:“男子平人,脉大为劳”。笔者认为:此“大”应是大而弦劲,无冲和之象,乃胃气受损之脉,故曰“脉大为劳”,然实中亦有虚象,口渴喜热饮即是佐证。

    2.3 慎用寒降:两患者服凉药病皆加剧,案二服桑白皮则瞀乱欲死,观《金匮要略》于“王不留行散”中曰:“如风寒,桑东根勿取之”。病痰饮其本阳虚,常因风寒而引发,故寒降之品当慎用,确属标急痰热盛者,不在此列。

    2.4 需防燥化:水津不能四布,聚而为痰、为饮,必有津液之不足,若温燥太过,则劫伤阴液,临证可见喉痒、咳痰不爽,可于温药中加清润之品,如贝母、瓜蒌仁、麦冬等。
      
    以上乃笔者误治之琐谈,每遇痰饮病临证则思之、戒之,以免重蹈误途。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