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名医学院 >> 内科 >> 名家医案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从风痰辨治眩晕综合征

  • 文章导读:

            眩晕综合征是由前庭神经系统病变所引起,患者对于空间关系的定向感觉障碍或者平衡感觉障碍的疾病,表现为感觉身体或外界景物旋转摆动、站立不稳,同时出现视物眼花或眼前发黑等现象。眩晕综合征分为前庭性眩晕、前庭中枢性眩晕和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三类。眩晕综合征多发于青年人和老年人,临床多见,门诊占相当大的比例,占内科门诊人数的5%,占耳鼻喉科门诊人数的15%,占老年科门诊人数的80%以上。

        沈舒文教授治眩晕综合征常从风痰论治,认为本病多为脏腑失调,风痰内动所致,以标本辨虚实,脏腑失调为本,风痰内动为标。在本虚之中,以肝肾阴亏,厥阴风阳上旋;脾气亏虚,清阳不升为主,而在标实之中,遵崇朱丹溪“风为木性,克土聚痰”说,认为痰生于脾,风动于肝,风痰是恒存于疾病始终的核心病机,且病久不愈,常风痰夹瘀,形成风痰瘀标实证。而在肝肾阴亏,“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灵枢·海论》)与脾虚清阳不升“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灵枢·口问》)本虚证中,二者可同时出现,也可单独存在,构成本病的本虚特征。此外,在中青年发病中,因情志不畅,劳倦过度而致肝阳变动化风,风卷痰上犯发生本病的也不少。所以沈舒文治疗本病恒守风阳痰瘀标实的化痰熄风通络,变化于肝肾阴亏与清阳不升本亏的滋潜升清调补。现举2例说明之。

        验案1

        清阳不升,风痰上扰案

        刘某,女,48岁,延安市黄陵县公务员。2012年8月1日初诊。患者主诉发作性眩晕1年,加重3周。患者1年来常出现发作性头晕,3周前突发严重头晕,感觉天旋地转,站立时明显,平卧不能缓解,眼前发黑,嗜睡,恶心欲呕,有低血压病史。遂在西安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诊治,颈动脉多普勒报告: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减慢;左右颈动脉变窄,有钙化点。CT、颈血管超声报告:双侧颈动脉硬化,供血不足。血管造影报告:左侧大脑后动脉、前动脉血流速度降低,中动脉支通畅,远端30%狭窄,分支减少,右侧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度降低,分支减少。测血压:90/50mmHg。诊断为:眩晕综合征(前庭中枢性)。经高压氧等治疗两周,眩晕未减轻而出院,舌淡红,苔薄白腻,脉弦滑。

        辨证:脾虚清阳不升,风痰上扰带瘀。

        治法:补脾益气升阳,化痰息风通络。

        方药:黄芪30克,生晒参10克,葛根15克,半夏10克,白术15克,天麻15克,丹参15克,水蛭5克,泽泻15克,白蒺藜15克。18剂。水煎早晚服,每服6剂,停2天。

        二诊:服上药后眩晕消失,但停药后出现发作性眩晕1次,休息后缓解,近期失眠多梦,时有胸闷,舌红,苔黄腻,脉弦滑。守法治疗,调整方药:上方加菖蒲10克,远志6克,合欢皮20克。10剂,水煎早晚服。

        三诊:服上药后两月未发生眩晕,失眠好转,近期劳累后又出现眩晕,平卧时眩晕不减,严重时头痛,伴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嗜睡。

        证转肾精亏损,清阳不升,风痰上扰,脑络瘀阻。治以滋肾阴、升清阳,化风痰,通脑络。

        方药:龟板(先煎)15克,山萸肉15克,石决明(先煎)30克,白芍15克,黄芪30克,葛根20克,丹参15克,半夏10克,天麻15克,白蒺藜15克,水蛭6克,蜈蚣2条。制成胶囊。嘱服3月。2013年5月10日前来调治烘热多汗,自诉眩晕未出现。

     

    [1] [2] 下一页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