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中药组组长、全国政协委员等职。今转载秦伯未治疗恶寒及恶寒颤栗医案一例,以飨读者。,秦伯未治疗恶寒及恶寒颤栗。中医人www.tcmer.com是以介绍健康知识为主,以推广中国传统医药为特色,包含医药卫生考试,培训的综合性医药门户网站。本文题目为秦伯未治疗恶寒及恶寒颤栗,主要介绍“秦伯未,治疗,恶寒,恶寒颤栗”">
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名医学院 >> 内科 >> 名家医案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秦伯未治疗恶寒及恶寒颤栗

  • 文章导读:秦伯未(1901~1970年),原名之济,号谦斋,上海市人。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出生于中医世家,自幼诵读医书。1919年入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在名医丁甘仁门下攻读中医,1923年毕业后,先悬壶沪上,后曾在中国医学院和新中国医学院执教,精研内、难、仲景学说,致力于医教研工作。1955年调北京,历任中央卫生部中医顾问、北京中医学院院务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国家科委中药组组长、全国政协委员等职。今转载秦伯未治疗恶寒及恶寒颤栗医案一例,以飨读者。

      恶寒

      恶寒即怕冷,一般外感证初期均有怕冷现象,接着是发热。有的一边发热,一边仍然恶寒,有的发热后,恶寒轻减,概称为表证。凡是外感证,无论伤寒或温病,日期有多少,热有轻重,有一分恶寒即有一分表证。外感证的恶寒有一特征,就是见风后怕冷更甚,即使在暖室内,没有寒气侵袭,总是全身觉冷,也有已经发热,仍然不欲除去衣被。但由于外感的症候较为复杂,恶寒又是一个早期症状,初起很难确诊为某种病症,大多观数日后,才能做出决定。同时应与其他症状结合,如兼见头胀、鼻塞的,可以诊断为“伤风”。也正如《伤寒论》上说:“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治法以发汗疏邪为主。

      经常怕风寒,得暖即消失,甚至虽在夏季,也不打开窗户,多为阳虚证,常见于脾肾两虚的久泻和痰饮咳喘等患者。这种因本身阳气不足,而出现的恶寒以及阳虚形成的其他症候,概称虛寒证,都属于里证,治法须从根本上扶阳,与外感治疗完全不同。

      恶风与恶寒相似,文献上虽有区分,所谓伤寒证恶寒、伤风证恶风。但一般恶寒的多恶风,恶风的也多恶寒,在临床上极难划分。总之,须结合其他症状而定,不可拘泥。

      恶寒战(颤)栗

      恶寒时颤栗。常见于“疟疾”。

      伤寒和温病过程中,有突然寒战,神情极疲,汗出后逐新平静好转,称为“战汗”。这是患者正气虽然虚弱,在遇到有恢复的机会,正气奋起与邪气交争的现象,正气胜则汗出而邪解。所以战后得汗则生,汗不得出则死,实为重要关头。如无虚脱现象,可听其自然,不必慌张,必要时用复脉汤加减,以扶助元气。“振寒”与寒战相似,同样是发抖,其区别是,从内发出者为塞战,仅是形体耸动者为振寒。振寒多由阳虚不能卫外,常伴腹痛泄泻,四肢沉重,小便不利等症。病在少阴,治宜扶阳,用真武汤。

      复脉汤:人参、地黃、桂枝麦冬阿胶、炙草、麻仁、姜、枣。

      真武汤:附子白芍白术、姜。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