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图文]清肺排毒汤正式处方来 | |
[中医][组图]中医抗疫!广州市第八 | |
[中医][组图]治疗不孕不育、颈椎病 | |
[中医][图文]中药国际化重大突破: | |
[中医]国家中医药局:这7个资格证是 | |
[中医]老中医不可随意坐堂 一批“药 | |
[中医][图文]沉痛悼念国医大师邓铁 | |
[中医]国务院修改《中药品种保护条 | |
文章导读:孔光 一(1927~2020年),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首都国医名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为全国第一、三、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批全国中医药师承博士后合作导师。 |
孔光一自幼离家学医,白天侍诊,晚上还要回忆整理当日所学,数十年如一日。他对《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等经典著作的学习都下过苦功,还常研习《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反复琢磨叶天士、薛生白、王孟英等温病名家的理论和医案。学问贵于专精,然为医之道又需广博,业温病离不开阴阳五行、脏象气血理论,内、外、妇、儿各科中也都有温病。孔光一在青年时期就博采众长,旁通各科,出师后并不满足于已有之得,边看病,边学习,不避寒暑远途求教,结识良友,对一些常见病和急性热病的辨证治疗都有所体会。他还参加各地的中医进修班,系统地学习了中西医的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深感中西医各有所长,应加强合作。他认为,当今时代的中医如果对于现代医学知识一窍不通,或知之甚少,不能说不是个缺憾。但学习西医不能把中医丢了,而要为我所用。中医很早就有邪毒致病的论述,如在慢性迁延性疾病的发展过程中,毒邪深伏是导致病情反复难愈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点与西医的知识有相通之处。
重视邪毒致病 提出祛邪即祛毒
近些年来,毒被作为有别于一般外邪的致病原因,尤其当出现了高热、厥脱等危急情况时。孔光一很早就重视对“毒”的研究,他对学生不止一次地谈到应如何认识温病中“毒”的问题。“毒”有广义的概念,如属于病因的毒气,属于病证名称的疔毒,泛指药物性能的有毒和无毒,衍生于六淫病邪的风毒、湿毒、火毒等。孔光一认为,温病中的毒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不同病证,毒的具体所指不同,如身热炽盛,口苦而渴,心烦尿黄,舌红脉数,属热毒、火毒之表现;局部红肿疼痛,甚至糜烂,咽喉腐烂,是温毒致病的特点。对于发热反复不去,病情缠绵难愈,时作时休的病证,更不能忽视“毒”的存在。
孔光一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对一些属于邪毒久郁深伏,反复难愈的病症进行探索,望、闻、问、切都有所发现。他认为,望诊首先是观神色,舌质暗中透紫,面色晦暗无泽,眼周黧黑,面目黯然少神,是痰、瘀、湿毒的外候,在一定程度上还表明脏色的外露。小儿作为特殊群体,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功能不健全,一方受邪,另一方也多有不调,临证当重视肺胃并调,要进行望咽、触颈颌淋巴结的检查,咽红、淋巴结肿大疼痛不但是上呼吸道感染的结果,更是邪毒留滞的标志,最易导致反复外感。
辨治热病 关注肺系-少阳-肾系相关体系
孔光一在探索热性病的诊治规律时,发现肺、少阳、肾之间在热性病的传变发展上有一定的内在关系,称此为肺系-少阳-肾系相关体系。这一认识的形成源于孔光一对《灵枢·本输》“少阳属肾,肾上连肺,故将两脏(肺与肾)”的深入理解。
叶天士《温热论》首条言:“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此言邪气由肺入心包为逆传,而由肺入中焦是顺传。有人由此推导出上焦肺经之邪不解,多顺传于中焦阳明胃肠。孔光一对此持有异议,他认为上焦病不解即传中焦,并非指肺经之邪一定传入阳明。《温病条辨·中焦篇》所列白虎汤证治,吴鞠通没有说此阳明之热必由肺经之热传来,可见学习古人书不能靠臆测。孔光一认为肺经之邪热主要是传入少阳,再由少阳进一步内传,即肺系与少阳在外感热病的发展变化上有内在的联系。前述肺经之热不得及时清解,出现的咽红、颈颌部淋巴结肿大即说明少阳已受累,少阳受累又多牵连肺系,使肺经邪气郁滞不去,蕴结成毒,可见肺经邪气郁滞与少阳受累有关。在热性病的发展过程中,肾收到的影响主要是其主司的气化功能发生障碍,后期则损伤真阴。肾司二便,人的下部二窍是与外界相通的重要出口,不仅排泄废料,也是祛邪外出的门路,所以应保持通畅,而他们的通畅与肾之气化、少阳枢机的通畅、肺气之宣肃都有密切的关系。即肾、少阳、肺功能的正常,也需要在二便通畅的情况下才能达到。《灵枢·本输》的这句话指明肺、少阳、肾三者在生理上的联系,孔光一借此说明外感热病病理变化的实质,揭示温病在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纲领指导下更为细致,更为具体的病理过程,对热性病确定病位、识别病机、预示传化、选择方药等都有指导意义,也使治疗更有针对性。
善用宣肺解毒法 治疗肺系相关病症
孔光一从事温病学教学和临床工作60余年,尤擅长热性病的治疗,认为热毒留滞是导致发热不退,伤阴内传的主要原因。
孔光一认为,祛邪需首重调畅气机,而人身之脏腑以肺位最高,主一身之气,因此调气当以宣肺利气为先,只有肺气畅,三焦气机才畅,邪毒才得以分消。他在临床上,除了将宣肺利气法应用于肺经本身由于邪实而气机闭阻之外,还常常应用于肺经热盛,邪毒旁及他经的病证,这一类病证孔光一称为肺系相关疾病。此类病证多由肺系感染所致,但由于他经病变表现明显,医生和患者往往忽略其肺经郁热,卫表失疏的本质而导致误治,而孔光一在肺系-少阳-肾系的辨证体系中更重视肺系病变对整体产生的影响,重视和充分估计肺之气机失畅对全身气血、水液代谢等各方面的不良作用。
在临床实践中,孔光一用宣肺利气解毒方药治疗由于肺经病邪郁滞不去,涉及他脏功能和气血的病证,所用之药大多为轻清宣通,行气通络之品,如前胡、桔梗、牛蒡子、连翘、杏仁、僵蚕、薄荷、芦根等。他将这些药组成了基本方,定名宣肺解毒汤。此方气轻味薄,质地轻扬,有外宣内清、利肺解毒之效,不但是治疗风热外感,气逆咳嗽的基本方剂,还能治疗肺系相关疾病,起到肺与其相关脏腑同治的效果。现结合有代表性的验案加以说明。
肺经热盛引动肝风案
患儿董某,3岁,于1991年7月12日来诊。发热1周,伴有咳嗽,咽有痰滞。曾服麻杏石甘汤2剂,肌注青霉素3日,每日160万单位,热未退。昨夜体温达39.5℃,22时许突然抽搐,目上吊,面色发青。当时送医院急诊处理,给予退热、镇静治疗。今晨热减,鼻衄少量,诊时指纹青,口周发紫,身热少汗,时作小惊惕状,咳嗽痰不畅,脉浮数而滑,舌尖红赤,苔薄白少津。证属暑风外袭,郁于肺胃,肺气失于宣畅,使热毒走络而引起肝风,故发抽搐。用宣肺解毒汤加味宣解肺中热毒,畅气机而调升降。
处方:前胡8克,桔梗8克,牛蒡子6克,连翘10克,杏仁8克,僵蚕8克,薄荷4克(后下),芦根15克,蝉衣5克,荆芥穗4克,忍冬藤15克,苏子、苏梗各4克,神曲15克。5剂。
一周以后来复诊时家长说,上方服3剂,微汗出而热退咳减,未发生抽搐;服至5剂,痰减精神转佳。
近日患儿贪食,肺胃不和,大便不畅,偶尔又发惊惕。此为积食生热,仍以宣肺解毒汤为主,加莱菔子6克,黄芩5克,鱼腥草15克。服4剂后脉静身凉,大便调,嘱家长要精心护理,勿再伤饮食。
按:此患儿动风乃由初治失于宣畅,气机受遏,热毒被逼,从肺走于肝络。宣肺解毒汤宣肺清热解毒,开出邪之门户,方中僵蚕、薄荷、牛蒡本身又入肝经而散风热止疼,加入利气化痰、清散风热药,终使肺与肝之痰皆平。
肺热窜于少阳而致耳聋
曹某,男,39岁,1992年2月14日来诊。咳嗽两个月,初有发热,痰少不畅,一周后突然耳聋,曾就诊于耳鼻喉科,未发现异常,注射抗生素5日,未见效。诊时见咳嗽时作,咽有痰滞,腰酸,肢节痹阻,脉浮弦,苔白腻微黄。患者诉自感冒后常感口干,饮水较多,曾求治于中医,以燥咳症吃药5剂,现仍耳聋,必须贴耳说话才能听到。诊为风邪郁肺,肺失宣疏,风邪夹痰窜扰少阳之窍,为浊邪之害清也。
处方:前胡10克,桔梗10克,杏仁10克,连翘15克,牛蒡子10克,薄荷6克,白僵蚕10克,苏子、梗各8克,旋覆花10克(包),鱼腥草30克,冬瓜仁15克,芦根15克。6剂。嘱服药期间停用其他药。
服药后咳减,听力恢复正常。故继以清畅肺气而化痰利气。于上方去杏仁、牛蒡子、薄荷、白僵蚕、芦根,加郁金10克、半夏10克、生薏米20克、茯苓20克、厚朴10克。服5剂,后痊愈。
按:患者本为肺卫表证,肺失宣降之咳,因热郁不得宣畅,使热毒走于胆经之络。胆热郁阻又影响肺气之宣畅,致使肺与少阳同病。所用药物仍以宣肺疏表祛肺经之邪为主,并未用少阳经之药,也未用通窍痹之药,却收到了肺、少阳同治之效,后继续畅肺化痰利气,同时配合渗湿,以防浊邪再上蒙,使疾病得以痊愈。(宋乃光 北京中医药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