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图文]清肺排毒汤正式处方来 | |
[中医][组图]中医抗疫!广州市第八 | |
[中医][组图]治疗不孕不育、颈椎病 | |
[中医][图文]中药国际化重大突破: | |
[中医]国家中医药局:这7个资格证是 | |
[中医]老中医不可随意坐堂 一批“药 | |
[中医][图文]沉痛悼念国医大师邓铁 | |
[中医]国务院修改《中药品种保护条 | |
文章导读: |
前贤有曰:“病变无常,不出六经之外,《伤寒论》之六经,乃百病之六经,非伤寒所独也”。柯琴亦谓:“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不专为伤寒一科,伤寒杂病,治无二理,咸归六经之节制。”诸位医家的论述皆说明:《伤寒论》之六经辨证,当是所有疾病(包括杂病)辨证的基础。国医大师、广西中医药大学教授班秀文将六经辨证运用于妇科疾病治疗中,对提高中医理论,充实和发展仲景学说,解放广大中医师的学术思想,都将大有裨益。
阳明经治经行浮肿
韦女,40岁,家庭妇女。
经行错后,量少色淡而质稀已经3年,每逢月经将行或经期中,眼睑及上肢微肿,时呕恶吐涎,便溏薄,日1~2次,脉虚细,苔薄白,舌质淡。证属脾肾阳虚,水饮内停,月经将行之时,相火内动,肝木横逆脾土,水饮溢于肌表苗窍。
组方:党参20克,炒白术12克,当归身12克,大枣10克,制附子9克(先煎),白芍9克,生姜6克,川芎5克,炙甘草5克,吴茱萸3克。
3剂,并嘱以后经将行时连服3~6剂。
原按:《伤寒论》云:“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本例为脾肾阳虚,气血不足,水饮不化之变,故仿温中补虚之人参汤、温中降逆之吴茱萸汤和补血之四物汤化裁而成,既能温中健脾,降逆化饮,又能收到养血扶正之功。
评述:《伤寒论》243条曰:“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班秀文根据患者每逢经期则呕恶吐涎这一症状,结合便溏,而确诊其浮肿为阳虚水停,足阳明胃之经气亦呈虚馁之象,故投以吴茱萸汤温中降逆,助运行水(《日华子本草》曰:吴萸“健脾通关节,治腹痛、肾气、脚气、水肿、下产后余血”),仿伤寒六经辨治而取效。
少阳经治经行发热
李女,24岁,已婚,汽车司机。
经行第三天,量多,色暗红,乍寒乍热,口渴,胸胁苦满,入夜加剧,脉弦数,苔薄黄,舌质红。此为热入血室之变也,拟和解少阳之枢,泄其邪热为治。
组方:柴胡10克,党参10克,花粉10克,当归10克,瓜蒌皮10克,丹皮10克,大枣10克,黄芩5克,竹茹5克,生姜5克,炙甘草5克。3剂病瘥。
原按:经行正虚,邪热乘虚陷入血室,厥阴与少阳相表里,故以小柴胡汤加减和解少阳,枢机一转,则正气振奋,邪热自退。
评述:少阳证为伤寒外邪不解,入于少阳半表半里,少阳枢机不利,出现寒热往来,胸胁苦满等症,小柴胡汤为少阳证本证正治之方。《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曰“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然同时仲景还倡言:“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告诉世医只要见到一部分少阳证症状,即可放手使用小柴胡汤,而不必拘泥于主证悉具方可用之。
更况张仲景在《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中曰:“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李女虽无邪入少阳之因,然班秀文抓住乍寒乍热,口渴,胸胁苦满,脉弦等少阳之征,明辨其病为热入血室,“有是证便用是方”。月经量多,故原方去辛温之半夏,加入竹茹、瓜蒌皮、丹皮、花粉清热生津,当归养血和血,竟获全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