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名医学院 >> 女科 >> 名家医案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治妇科病脾胃为本

  • 文章导读:

      《内经》云:“脾为中土,以溉四旁,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百骸,皆赖以养。”而妇人以冲任为本,“冲为血海,任主胞胎”。然冲任隶属于阳明,因此,调理脾胃在妇科病的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笔者认为调理脾胃乃治病之王道,妇人病尤重。纵观妇人一生,历经经、孕、产、乳,其物质基础以血为用。然血赖气生,又赖气行。气血化生于脾胃。“血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妇人则上为乳汁,下为月水”,妇人之血,无孕时,则为经水,有孕时,则聚之以养胎,蓄之为乳汁。

      脾胃同属中焦,通连上下,润燥相济,一升一降,出入有序,协调人体脏腑经络活动。妇人的经、孕、产、乳,都在脾的统摄下合理地“以血为用”。

      胃主收纳,属多气多血之腑。胃中水谷充盛,则冲脉盛,血海充盈,月经方能月事以时下。怀孕后,水谷之精气则下输胞宫,以营养胎儿。产后,脾胃化生之气血精微,以保障母体健康,并化为乳汁,哺育婴儿。故此,妇人病审症、用药,不可忘乎脾胃。

      妇人之病,论外感以寒、热、湿为主,内伤多由七情所伤,或饮食劳倦、多产房劳。这些因素多可使人体正气衰弱,伤及冲任,发为妇科病。一旦脾胃功能失常,则化源不足,气机不利,冲任二脉亏损,就可能导致妇人月经不调,崩漏、带下、妊娠恶阻、肿胀,胎动不安,甚则坠胎小产、产后缺乳、子宫脱垂等症。

      故此而论,脾胃失调,是产生妇科病的主要原因。故笔者对妇科病的治疗,重视脾胃,常以“四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等方加减化裁,辨证施治常获良效。经临床总结认为,妇科病主要体现在“气血”二字上,善调气血者,就必调脾胃。

      月经病与脾胃

      医者云:妇人之病,首重调经,诊断月经病的标准,乃月经之期、量、色、质。临床上如脾胃虚弱,气血化源不足,则血海亏虚,常见月经后期、量少,甚则血枯经闭。脾胃不足,甚则中气下陷,血失统摄,则出现月经先期,量多,崩中漏下。脾胃失运,升降失和,常可见经行头痛头晕等症。

      中焦实火,也可殃及血海,迫血妄行。多有月经先期量多、崩中漏下。中焦脾胃虚寒,阴寒内生,浊阴下注,寒聚胞宫,则有月经推后、痛经、闭经等。

      临床之际应细辨脾胃与月经关系而施治。气血不足者,当补脾胃以资其化源。血不循常道者,当固脾胃以司统血。清浊不分者,健脾胃以促运化。中焦有热,凉脾胃以清血源。中焦瘀滞者,温脾胃以通胞络。

      总之,使脾健胃强,才可生化不息,升降有序,润燥相济,才有脏安经畅,而何愁月经病不愈也。

      带下病与脾胃

      妇人带下病治疗最重脾胃,脾虚则生湿,水湿泛滥,下注胞宫、胞脉,则成带下。《傅青主女科》云:“夫带下者俱是湿症。故临床对带下病的治疗,多以益气、健脾、除湿为主。

      笔者认为,带下多属脾气虚,补气健脾,为治带下之要领。因此治带下病,常用完带汤、补中益气汤,或以五味典功散加扁豆、山药、薏仁、泽泻等品。总之,健脾祛湿,为带下病第一治疗。

      妊娠病与脾胃

      妊娠病多见胎动不安,胎元不固。其症也多与脾胃有关。脾胃同属中土,其一脏一腑、一阴一阳、一升一降、一润一燥,表里络属,共同构成了后天之本。

      妇人怀孕后,阴血聚于养胎,多表现为阴血不足,火气有余,若加之有情绪波动,七情所伤,或外淫邪气侵袭,均可影响脾胃消化功能,而动胎元。

      胎儿者,“形成于先天,养形则全赖后天”。对于该病的治法,笔者主张,胎前用药,应无损胎元,当以安胎为先。故常用健脾胃、升清阳、资化源之法,使本固则血统,胎自安也。所以,应强调“妇人妊娠,调理脾胃最为重要”之论。

      产后病与脾胃

      妇人产后,气血大伤,“百脉空虚”,加之新产瘀血未去,新血未复。此时若调理不当,加之外感六淫,内伤七情,稍有不慎,即可致病。故产后的调理,相当重要。

      《妇科经纶》指出:“新产之后,虽无疾,宜将息,调理脾胃,进美饮食,则脏腑多平复,气血自然如调,百疾不生也。”临床上,产后症属多虚多瘀,瘀去宫复则应首重脾胃,滋养阴血,为治疗和促进产妇康复的主要法则。常用方如归脾、补中益气、六君子之类。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