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名医学院 >> 女科 >> 名家医案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痛经

  • 文章导读:

    痛经是妇科常见病,临床以月经前后或经期小腹疼痛为主要表现,患者以青少年女性为多。笔者自1996年采用少腹逐瘀汤治疗痛经患者13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我科门诊病人,其中年龄最大者40岁,最小者16岁;已婚者42例,未婚者94例;病程最长者6年,最短者3个月。经前痛者25例,经后痛者30例,经期痛者81例。属原发性痛经者107例,继发性痛经者29例。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临床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女子每次行经期间,或经来前后,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剧痛难忍,或恶心呕吐,冷汗淋漓,以致昏厥者。

    1.3 治疗方法
      
    基本方组成 小茴香3 g,干姜3 g,延胡索10 g,没药12 g,当归18 g,川芎12 g,肉桂6 g,赤芍12 g,五灵脂15 g,蒲黄18 g。寒重者改小茴香10 g,干姜6 g,肉桂10 g,赤芍6 g,蒲黄6 g,五灵脂10 g;气血虚者去干姜、没药,加黄芪18 g,党参12 g;气滞明显者去干姜肉桂,加香附12 g,郁金10 g,柴胡10 g。
      
    服药方法 经前经后各服5剂,连服2~3个月经周期。

    2 疗效观察

    2.1 疗效标准[1]
      
    痊愈:疼痛消失,停药后连续3个月经周期未复发者;好转:连续3个月经周期疼痛减轻者;无效:疼痛未见改善。

    2.2 治疗结果
      
    136例患者中,痊愈96例,好转28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91.2%。经Ridit分析,P<0.05,提示少腹逐瘀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优于继发性痛经,见附表。

    附表 原发性痛经与继发性痛经疗效比较  (例)

    分 型 n 痊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率%
    原发性痛经 107 81 19 7 93.5
    继发性痛经 29 15 9 5 82.8


    3 讨论
      
    痛经是妇科常见病,以小腹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者影响工作及生育。临床上可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中医认为痛经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如《宋氏女科书*经候不调门》云:“经水将来作痛者,血瘀气滞也;经水行后作痛者,气血虚也”。朱丹溪云:“月经将行腹痛属气之滞。”《傅青主女科.调经门》云:“夫寒湿乃邪气也,妇人有冲任之脉,居于下焦……,经水由二经而外出,寒湿犯二经而内乱,两相争搏而作疼痛。”可见痛经的主要原因是气滞血瘀,外感寒湿以及气血虚弱。
      
    临床观察发现痛经患者以实证为多,即使是虚证也多为虚中夹实,单纯虚证并不多见。一般痛经的妇女对月经的来潮感到恐惧及精神紧张,正如《医宗金鉴》所云:“经痛因于七情者居多,盖以血之行止顺逆,皆由一气率之而行也。经前腹胀痛乃是血气凝滞,若胀过于痛乃是气滞其血也。若痛过于胀乃血凝碍也。”基于这种认识,我们采用王清任活血化瘀之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痛经,调其气血,通其经脉。对于寒重者加重干姜肉桂以温通经脉,气滞重者加香附、柴胡郁金以行气解郁调其气,气血虚者加黄芪党参益气养血补其虚。
      
    我们通过临床还发现运用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明显优于继发性痛经(P<0.05)。原发性痛经是与行经有关的痉挛性下腹痛病,多为功能性痛经。中医辨证以寒凝血瘀和气滞血瘀较为多见。继发性痛经多属器质性痛经,由盆腔盆器疾患诱发,如盆腔或盆器炎症,子宫内膜异位,盆器肿瘤或病变等。疼痛性质为钝痛或夹杂痉挛性下腹痛,中医辨证多以气血虚弱与瘀血并见。从少腹逐瘀汤组方原则来看,其功效侧重于活血化瘀,温经止痛,较适合于寒凝血瘀与气滞血瘀所致的痛经,故少腹逐瘀汤治疗原发性痛经优于继发性痛经。由此可见中医辨证在痛经的治疗过程中有重要意义,少腹逐瘀汤辨证加减不失为治疗痛经之良方。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