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名医学院 >> 肿瘤科 >> 名家医案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茵陈蒿汤治疗新生儿黄疸体会

  • 作者:许顺芳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繁体中文 分享
  • 文章导读:

    新生儿黄疸,又称胎黄或胎疸,是指新生儿出生后,全身皮肤、面目及小便发黄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临床上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新生儿黄疸。前者病程较短、后者病程较长。笔者用茵陈汤加减治疗新生儿黄疸多例,效果很好。现举例如下。

    例一:宋某,男。出生3天后发病。表现为全身皮肤、面目发黄,小便黄短,高烧不退(T39.5°C),烦躁不宁,腹胀呕吐。舌苔黄腻,质红。观其指纹红紫。其母身体健康,无其他家族遗传病史。诊断为新生儿湿热型黄疸。治当清热利胆,祛湿退黄。方用:茵陈蒿汤加减:茵陈15g,栀子大黄黄连黄柏各6g,半夏3g,竹茹、厚朴枳壳各6g,神曲麦芽各10g.服3剂,体温下降,黄疸渐退。继服3剂,黄疸退尽,康复如常。

    体会:“胎黄由娠母感受湿热,传于胎儿,故儿生下,面目通身,皆如金黄色。”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易感受湿热之邪毒。特别是小儿脾胃传输功能低下,湿热容易困脾、内蕴,郁而结之,重蒸肝胆,肝失疏泄,胆汁分泌不循常道、外溢,上至头面,下至膀胱,外达肌表,故见全身皮肤、面目黄染,色泽鲜明如桔,小便黄而有热。方中茵陈蒿为利热利湿之圣药,合黄连黄柏、山栀可清泄三焦之湿热,黄连又可清热燥湿,使湿热从二便分消;腹胀、纳呆、呕吐加厚朴枳壳行气宽中,佐神曲麦芽,消胀除满,大黄功在荡涤肠胃中蕴热,通腑散结;半夏、竹茹降逆止呕,竹茹性寒,尤善止热呕。诸药合用,共奏清肝利胆退黄之效,但其寒性药物较多,因小儿脾胃虚弱,运化不足,其量不宜太过。

    例二:谢某,女。出生时嬴弱,4天后全身出现黄疸症状,其色紫暗,腹胀满,肋下痞硬有块,小便黄,唇舌紫暗有少许瘀斑。其指纹瘀滞紫暗,经诊断为瘀阻型新生儿黄胎。治当活血化瘀,祛湿退黄。方用茵陈蒿汤合血腑逐瘀汤加减:茵陈15g,栀子大黄生地各10g,桃仁红花川芎桔梗赤芍当归党参白术各6g,柴胡30g,红枣7枚。服10余剂而愈。

    体会:全身皮肤、面目、唇舌发黄而紫,其色晦暗,为湿热瘀阻之象。是因小儿气滞血瘀而致肝疏泄失常,不经常道而外溢全身上下,小儿先天不足,后天不充,气血亏虚气机郁滞血脉不通,而使湿热内蕴,瘀阻积聚。唇舌紫暗,腹胀如臌,腹壁筋脉怒张,胁下痞硬有块,提示血液瘀滞。方中用茵陈蒿汤,意在清肝利胆,泄热除湿。血腑逐瘀汤中: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芎牛膝重在活血化瘀通脉,柴胡桔梗枳壳利气行血,生地、当归养血滋阴,生地又可凉血清热。二方合用,清湿热而退黄,活血而化瘀,疏肝而利胆,且不伤正。因方中苦寒之品较多,易损伤睥胃,故加党参白术,红枣以健脾调胃。

    总之,新生儿黄疸,病因病机复杂多变,应随证辨治,用药不可雷同。湿热发黄,应以清利湿热为主。瘀阻发黄,应以活血化瘀,清积清热为主,其他证候,也应随证加减,方有奇效。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