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康复学院 >> 疾病推拿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中国保健按摩网-《按摩师教程》第二十三章 50种按摩手法的运用(1)

  • 文章导读:

    第一节 50种按摩手法的运用

    一、聪耳法

      1.体位受术者坐位,术者站体后。
      2.操作
      (1)以两拇指按盖两耳孔,令其深吸气,闭口暂停呼气。术者同时以两中指迅速按压鼻孔,稍停,随即拇、中指迅速放开,同时深呼气,反复3~5次。
      (2)以两掌心压两耳紧闭耳孔,余指置头后馋部,以一手中指扣击另一手中指数次。
      3.要领
      (1)按压耳孔应着力紧闭,放松时应快,同时深呼气。
      (2)要求受术者密切配合。
      (3)叩击时有“嗒”声,术后头脑清爽。
      4.作用开窍益聪。
      5.主治与配伍,
      (1)耳鸣、耳聋,配掐四神聪,推背。
      (2)慢性鼻窦炎,配按巨髎,额前分推。

     
    二、颈部按揉

      1.体位.受术者坐或俯卧位。
      2.操作以两拇指置颈椎脊突两旁,自枕下起至第一胸椎水平止,反复按揉数次。
      3.要领手法要均匀,用力要平稳。
      4.作用舒经活络,松弛关节。

     
    三、颈部推抹

      1.体位受术者坐位。
      2.操作
      (1)一手抹前额,一手拇指指腹自风府穴向下缓慢推抹到大椎穴,反复数次。
      (2)以两拇指侧峰自风池穴向下推抹到大杼穴止,反复数次。
      3.要领
      (1)受术者端坐,头不可偏斜。
      (2)术者用力方向应向前下方。
      (3)穴位处可点按。
      4.作用疏散风邪,清头利窍。

     
    四、按肩旋颈法

      1.体位受术者坐位。 
      2.操作 以一手掌扶头部继以前臂环绕头部固定,使头向一侧旋转,同时微微向外上方拔伸。另一手扶肩部并向下压肩部,反复数次。
      3.要领
      (1)按肩、旋颈与拔伸头部同时进行。
      (2)旋颈动作要慢,逐渐增加幅度。
      (3)术时颈部微酸胀感,术后颈部舒适。
      4.作用通经活络,理气解痉。
      5.主治与配伍
      (1)颈部扭伤,落枕。配揉风池,揉悬钟。
      (2)外感风寒,头痛项强。配捏颈肌,拿肩井。
      (3)肩颈综合症。配按缺盆法,推按阳明三穴法。
      6.注意勿扭伤颈部肌肉。

     
    五、头颈扭转法

      1.体位受术者取坐位,术者站体侧。
      2.操作一手托下颌,使头微微向上抬起,另一手扶头部,先使头向左右轻轻旋转数下,待肌肉放松后,做突然的向“左”或向、“右”侧扭转,此时可听到“嗒”的响声,左右分别进行。
      3.要领旋转前嘱受术者颈部放松,不要紧张,待肌肉放松后施术;术时颈部出现“嗒”的声响,术后颈项舒适,颈的活动范围增大。
      4.作用顺气理筋,活络止痛。
      5.主治与配伍
      (1)落枕,颈项扭伤。配揉风池,揉悬钟。
      (2)外感风寒致头项痛。配揉颈肌,拿肩井。
      6.注意
      (1)年老体弱者忌用。
      (2)为防颈椎脱位,.术者宜站背后,头部轻轻左右旋转数下后再施术。术者宜用在枕部的左手向右侧,用扶头的右手向左侧做突然的扭转动作,但应注意勿因双臂扭转范围过大而导致颈椎脱位。

     
    六、扩胸法(前胸推拉法、扩胸扳法)

      1.体位受术者坐位。两手十字交叉抱于头后。
      2.操作两手拿住两个肘部,用一膝置于陶道穴上,嘱其向前挺胸,深呼吸。同时将双肘后拉,膝向前推按胸部,反复操作4~5次。
      3.要领
      (1)术畸要迎随呼吸,呼气时完成操作过程。
      (2)术中、术后心胸开扩,呼吸畅快。
      (3)推拉扳动动作要干脆利落,用力短暂迅速,发力快,时机要准,力度适当,收力及时。
      4.作用调理气机,宽胸通络。
      5.主治与配伍
      (1)胸闷,气急,呼吸不畅,胸肋诸疼,中气不和,配顺气法、束胸法。
      (2)头痛眩晕,项背拘急,配揉风池,按百会
      6.注意勿用蛮力,以防损伤肋骨。

     
    七、顺气法

      1.体位受术者坐位。
      2.操作一手掌心置璇玑穴,另一手掌心横置大椎穴外,自上向下沿胸、背正中线,摩动到中庭和至阳穴止。反复操作数次。
      3.要领
      (1)双手同时协调均匀着力而有节律。
      (2)术后胸背有舒适感。
      4.作用顺气和胃,宽胸利膈。
      5.主治与配伍
      (1)胸中憋闷,肝胃不和,饮食不下。配扩胸法,拿肩井法。
      (2)头昏、目眩,项背隐隐作痛。配枕后斜推,额前分推。
      6.注意勿伤皮肤

     
    八、点按侧胸腹法

      1.体位受术者仰卧位。
      2.操作以一手四指并置于气户穴处,自上向下沿胸旁侧线肋间隙逐步点按经鹰窗、乳根、期门、日月、腹哀、大横、腹结、府舍到气冲穴止,反复按压数次。
      3.要领
      (1)胸点按要迎随呼吸,砰气时点按,腹部点按时自由呼吸。
      (2)妇女点按胸部经乳房时用力宜轻。
      (3)术时微胀,有沉重感,点按腹部有温热感,术后呼吸舒畅,温热放射到下肢。
      4.作用理气宽胸,清热解郁,止痛消肿,活血祛瘀。

     
    九、腹直肌横摩

      1.体位受术者仰卧位。
      2.操作以一手或两手四指并置腹直肌上缘,自内缘向外缘横摩,自幽门穴平高处顺腹直肌向下腹部之横骨穴、归来穴止,反复横摩数次。
      3.要领
      (1)脐上部用力应大于脐下部,内外缘用力轻,肌腹用力重些。
      (2)术时有拨拉肌肉及微酸胀感,术后腹部舒适,增益精神。
      4.作用调理脾肾,解郁顺气。
      5.注意术前先排小便。

     
    十、上腹摩按法

      1.体位受术者仰卧位。
      2.操作一手或两手四指并置巨厥穴、幽门穴处,自上向下呈直线摩动,经过中脘穴、阴都穴,到脐上1寸的水分穴止,反复摩擦数次。
      3.要领
      (1)摩动时配合按法,摩动以指腹着力。
      (2)术时将腹肌向下拉扯,不宜向上带动,以免腹不适。
      (3)术时有向下牵拉及压迫感,术后局部温热,上腹舒适。
      4.作用健脾除湿,调气消滞。
      5.注意胃、十二指肠溃疡者慎用,胃出血者忌用。

    十一、下腹摩按法

      1.体位受术者仰卧位。
      2.操作 以一手或两手四指置阴交、中注穴处自上向下经关元穴、气海穴到曲骨、横骨,反复摩按。
      3.要领
      (1)下腹部甩力应轻柔。
      (2)术时有牵扯、沉重感,术后小腹温热舒适。
      4.作用固本培元,清利湿热。
      5.注意术前排尿,经期此法慎用。

     
    十二、摩侧腹

      1.体位受术者侧卧位。
      2.操作以一手四指置不容、承满穴下,勇一手置背后魂门穴处,前后对置,自上向下合摩侧腹,经大横穴、腹结穴到府舍穴处止,背部经意舍穴到志室穴止,反复摩动
      3.要领
      (1)腹部以摩法为主,背部以摩按法为主:
      (2)腹部宜轻,背部宜重。 
      4.作用调理脾胃,涩肠止泻。
      5.注意勿伤皮肤。

     
    十三、大消气

      1.体位受术者仰卧位。
      2.操作以一手或两手四指腹置一侧髂骨内缘归来穴、气冲穴处,用指端着力长按1~3分钟。
      3.要领
      (1)用力由轻→重→轻。
      (2)术时局部有压迫及较大温热感,有向下肢放射如热水下流冲动感,术后腹部轻松,下肢温热、有力。
      4.作用消气导滞,通经活血。
      5.注意长按应排尿后进行。

     
    十四、小消气

      1.体位受术者仰卧位。
      2.操作以两手拇食指或食、中指置于维道穴处,自上向下摩动,经腹股沟内缘府舍穴到气冲穴止,反复操作。
      3.要领
      (1)操作时手指要靠近腹股沟内缘,手法要轻柔。
      (2)沿经穴位可配合点按。
      (3)术时局部温热,点按有酸胀及下肢放射性温热感。术后腹部轻松。
      4.作用活血通经,理气安脑。
      5.注意术前应排尿。

     
    十五、旋腰法(斜搬腰法)

      1.体位受术者侧卧位,上腿屈曲,下腿伸直。
      2.操作以一手拿定肩关节,另一手按压髂前上棘处前后摇动数次,摇动到有阻力时,再做一次增大幅度的摇动。拿肩手将肩及肩胛骨尽力向后推按,另一手将髂骨尽力向前按推旋腰一次。
      3.要领
      (1)摇动时用力应轻而有节律。
      (2)旋腰在肌肉放松后进行,听到“喀”声响时完成手法。
      (3)术后立即轻松腰部,初次手法在4度~24度内腰疼加重感,24度后减轻,治疗数次,增加后症状见好,反应渐不明显。
      (4)旋腰每周1~2次,术后卧床休息一天。
      4.作用调理肌筋,祛瘀除塞。
      5.注意
      (1)腰椎滑脱者慎用。
      (2)每次旋腰限操作一次,如未成功休息一日后再进行,以免损伤腰肌。

     
    十六、按腰后扳腿法

      1.体位受术者俯卧位。
      2.操作术者一手掌置于腰部阳关穴处,另一手抱住一侧或两侧大腿下l/3处,将下肢托起并缓缓,上提到最大限度时再用力,呈相反方向扳动。
      3.要领
      (1)置阳关穴的手掌向下按腰与向上扳腿的动作同时进行。
      (2)幅度逐渐加大,以能耐受为度。
      (3)术时腰腿微酸胀热,术后腰腿轻松。
      4.作用活血祛瘀,滑利关节。
      5.注意术时不可用力过猛。

     
    十七、蹬腰牵踝法

      1.体位受术者侧卧位。
      2.操作以双手握体上侧、下肢踝关节,以一足蹬于腰部,先轻力引导下肢,使腰部充分放松。然后手足配合施以对抗用力,寸劲儿向前蹬腰部向后牵踝部,常出现“咔嗒”声响。
      3.要领
      (1)嘱受术者自然呼吸,不可进气,并配合手法进行。
      (2)要用巧劲,不可施以暴力。
      (3)此手法可一手扶腰一手牵踝,按操作要领进行。
      4.作用扶正理筋,活血止痛,消肿散瘀,通经活络。
      5.注意腰椎强直者、老人禁用。

     
    十八、提踝抖腰法

      1.体位受术者俯卧位,双手扶握床头。
      2.操作以双手分别握两踝,先轻抖双下肢,使腰部放松,再用送劲提抖双踝以带动腰部。连续抖动3次。
      3.要领
      (1)用力由轻到重,抖动时可单踝或双踝齐抖。
      (2)受术者应密切配合,放松腰部。
      (3)术者切忌暴力猛抻强抖。
      4.作用通利关节,舒理肌筋,消肿止痛,活血散瘀。

     
    十九、侧牵摇晃,屈膝归合法

      1.体位
      (1)术者双手握足踝,导引下肢摇晃,并施力牵拉拔伸,以牵引脊柱。
      (2)待腰背放松后再以一手扶膝、一手扶腰,双手用寸劲,巧力对按使膝屈曲而归合,受术者大叫一声,术者自觉掌下有动则完成手法。
      (3)受术者后俯卧,双掌按压腰部及双点肾俞
      3.要领
      (1)手法、操作顺序要清楚,步骤要严谨,屈膝归合动作要迅速。
      (2)要求受术者密切配合。
      4.作用回纳扶正,舒展肌筋,理气活血,通利关节。

     
    二十、摩按肩周法

      1.体位受术者坐位。
      2.操作双手自颈部肩峰和肩胛部反复按摩数次,再自肩峰三角肌部向肘部到腕部反复摩按数次。
      3.要领
      (1)肩部摩动时应摩动肌肉。
      (2)用力均匀而有节律,用力大小以皮肤微红为度。
      (3)术时微酸胀,有牵拉、沉重感。术后肩臂温热轻松而有力。
      4.作用温通经脉,行气止痛。
      5.注意皮肤干燥者宜蘸酒保护皮肤。

    二十一、捏腋前法

      1.体位
      (1)受术者侧卧位,上肢抱头。
      (2)受术者再坐位,上臂放于术者同侧肩上。
      2.操作
      (1)以四指或拇指置胸大肌外缘,沿肋间向腋前梳摩1~2分钟。
      (2)再以拇指掌侧置腋下,余指置腋后反复揉捏3~5分钟。
      3.要领
      (1)梳摩时,手法要轻柔而有节律,使胸部舒适。
      (2j揉捏时局部微酸胀,并向四周及上肢放射。
      (3)术后胸部轻松,上肢有力感。
      4.作用理气宽胸,舒筋活络。

     
    二十二、捏腋后法

      1.体位受术者侧卧位、抱头或坐位,上臂放于术者同侧肩上。
      2.操作 以小鱼际自大包穴向上到渊腋穴止,反复摩动数次,再以拇指置肩贞穴处,余指置腋下极泉穴处,捏拿腋下的肌肉,反复操作。
      3.要领
      (1)摩动宜轻缓,拿捏用力宜重,以能耐受为度。
      (2)术时酸胀,术后局部温热,上肢有轻松感。
      4.作用调和气血,通利关节。

     
    二十三、大鹏展翅

      1.体位受术者坐位,术者站背后。
      2.操作术者双手分别扶托双上臂1/3中段处,导引双臂上牵并旋转,形如大鹏展翅,慢慢伸开。每旋转一周前臂在胸前交叉一次,反复旋转数次。
      3.要领
      (1)嘱上臂放松伸直。
      (2)旋臂由慢到快,幅度由小到大。
      (3)双手扶托上臂,同时有保护作用。
      4.作用滑利关节,活血化瘀,开胸顺气。

     
    二十四、双翅叩按

      1.体位受术者坐位,双臂伸直,术者站背后。
      2.操作术者以双手导引伸直上举的双臂旋转3--5次后将双臂上举过头,再使双臂对拢向内叩拢数次,称展翅叩按。再使双臂胸前交叉,术者分别着力于两侧肘部向内拢而叩按数次,称为拢翅叩按。
      3.要领
      (1)术时双臂肌肉要放松。
      (2)操作时双手要均匀持缓用力。
      (3)叩按范围在正常生理活动范围之内,向前向内方向叩按。
      4.作用通利关节,消炎止痛,解除粘连,开胸顺气,活血散瘀,缓解痉挛。

     
    二十五、悬崖勒马

      1.体位受术者坐位,双手十指交叉锁紧翻掌上举,术者站背后。
      2.操作术者一手悬牵交叉紧锁上举的双手向后拉,另一手置项背部正中向前推按,双手同时用力操作数次。
      3.要领
      (1)受术者双手要锁紧,自然呼吸。
      (2)术者双手动作要协调,用力均匀,避免暴力抻扯。
      4.作用宽胸理气,舒理肌筋,补益肺气。

     
    二十六、怀中抱月(肩关节内收扳法)

      1.体位受术者坐位,一手搭于对侧肩上,术者站背后。
      2.操作一手置肘三角处,另一手置肩部推上臂向对侧,两手同时着力推拖而拢之,反复操作数次。
      3.要领
      (1)操作中双手动作要协调,一手拉肘,一手推肱骨,以肘三角对准体正中线为准。
      (2)术中手法要缓慢着力,避免暴力挤按。
      4.作用通利关节,活血散瘀,消炎止痛,顺理肌筋。

     
    二十七、肩关节扳法

      1.体位受术者坐位。
      2.操作
      (1)肩关节上举扳法术者半蹲站肩前侧方,受术上肢伸直放于术者肩上。术者两手按住肩部,以肩部为支点,慢慢站起将上肢抬起,使上肢呈前屈位上举。
      (2)肩伸扳法术者以同侧手扶肩,另手握腕使上肢后伸,屈肘手背贴于后背向上拉。
      (3)外展扳法术者以同侧手握肘部,另手按肩做支点,做肩外展扳动,同时做肩关节的旋内、旋外活动。
      3.要领
      (1)操作中双手要协调用力,手法要缓慢而有力。
      (2)避免暴力施术。

     
    二十八、摇臂抻抖法

      1.体位受术者坐位,术者站于侧后方。
      2.操作术者_手扶肩,一手握腕部,将臂伸直,导引腕部使上肢同时旋转120度使上臂先向后下方旋转数次,再反方向旋转,待肌肉放松后屈肘内收上臂,自胸前引腕直线向体外下方抻抖。
      3.要领
      (1)扶肩手起固定作用的同时与另一手相对抗,牵拉拔伸上肢。
      (2)牵引幅度由小到大,抻抖用力要巧。
      (3)避免暴力扯、扭等动作。
      4.作用滑利关节,顺理肌筋,活血散瘀,消炎止痛,松弛粘连。

     
    二十九、旋肘法

      1.体位受术者坐位或仰卧位,术者坐于体前侧。
      2.操作术者一手握腕部,另一手拇指置肘关节桡侧,余四指置肘关节尺侧。持腕手导引前臂旋内、旋外,充分旋转后,以持腕手导引前臂做屈伸动作,反复数次。
      3.要领
      (1)旋转肘部和屈伸肘必须在正常活动范围内进行。
      (2)旋转与屈伸手法配合使用时,注意改变持腕手法。
      (3)屈肘时手指搭于肩上。
      4.作用滑利关节,活血散瘀,消炎止痛,顺理肌筋,解除粘连。

     
    三十、捏合法

      1.体位受术者坐位。
      2.操作 以拇指置桡侧鼻咽窝部的阳溪穴处,余指置外侧向下,沿经合谷穴食指桡侧缘指摩到商阳穴止,反复摩动。再以拇指端置于合谷穴进行捏掐2~3分钟。
      3.要领
      (1)指摩用力宜轻柔,以局部微红为度。
      (2)术时有酸胀放射感,术后有短暂微胀及温热感。
      4.作用疏风解表,开窍复苏。
      5.注意勿掐伤皮肤。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