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医][图文]清肺排毒汤正式处方来 |
![]() | [中医][组图]中医抗疫!广州市第八 |
![]() | [中医][组图]治疗不孕不育、颈椎病 |
![]() | [中医][图文]中药国际化重大突破: |
![]() | [中医]国家中医药局:这7个资格证是 |
![]() | [中医][图文]沉痛悼念国医大师邓铁 |
![]() | [中医]国务院修改《中药品种保护条 |
![]() | [中医]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 |
文章导读: |
第一节 推法
一、平推法 |
|
二、直推法 |
|
三、分推法 |
|
四、合推法 |
术者以两手指或两掌,从两个不同方向,位置相对地向中间点汇拢推进,称为合推法。 |
第二节 拿法
一、手法操作 |
|
二、手法要领 |
拇指与余指对合时着力应对称,用力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重而不滞,轻而不浮。动作要连贯而有节律,用劲要灵活。拿法刺激较强。指腹着力为拿,指端着力为抠,应以区别。 |
三、作 用 |
通经活络散寒祛邪,顺气活血,调节胃肠,分离粘连,缓解痉挛,止痛开窍,开导闭塞,消除疲劳,促进新陈代谢。 |
第三节 按法
一、手法操作 |
|
二、手法要领 |
垂直按压,固定不移,由轻到重,稳而持续,忌用暴力。 |
三、作 用 |
疏松肌筋,温中散寒,理筋正复,调和气血。 |
第四节 点法
一、手法操作 |
|
二、手法要领 |
垂直用力,固定不移,由轻到重,稳而持续。点法是由按法衍化而来,具有着力点小,刺激强,操作省力,着力深透的特点,术中切忌暴力旋术。 |
三、作 用 |
通经活络,消积破结,调和阴阳,消肿止痛,点穴开筋,补泻经气,解除痉挛,祛散风寒。 |
第五节 拨法
一、手法操作 |
|
二、手法要领 |
拨时手指要按住施术部位筋或腱进行拨动,不能与皮肤产生摩擦,要实而不浮,透达深处,用力由轻到重,均匀和缓。一定要拨动2~3次。 |
三、作 用 |
解痉止痛,疏理肌筋,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炎镇痛,解除粘连。 |
第六节 摩法
一、手法操作 |
|
二、手法要领 |
摩动时要压力均匀、一致,动作轻柔。指摩宜快,约每分钟120次。掌摩稍重、缓,以每分钟100次为宜。 |
三、作 用 |
宽胸理气,健脾和胃,疏散风寒,活血散瘀。 |
第七节 揉法
一、手法操作 |
|
二、手法要领 |
术者指、掌皮肤与受术者施术部位皮肤相对位置不变,用力轻柔、和缓,由轻到重,再到轻。动作以顺时针为主,要有节律,速度均匀,以每分钟120~160次为宜,移动要缓慢。 |
三、作 用 |
调和气血,疏筋活络,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理气松肌,消肿止痛,宽胸理气,消食导滞。 |
第八节 搓法
一、手法操作 |
|
二、手法要领 |
双手用力均匀、深透,方向相反。搓揉动作要快,移动要慢。挟持肢体不可太紧。术时腕关节要放松,使动作灵活、连贯。搓法是按摩的辅助手法,常在按摩结束前使用。 |
三、作 用 |
疏筋通络,调和气血,疏肝理气,祛瘀散寒,解痉止痛。 |
第九节 理法
一、手法操作 |
|
二、手法要领 |
操作要敏捷灵活,均匀对称用办,速度宜快。 |
三、作 用 |
疏风散寒,通络止痛,行气活血,理顺筋脉。 |
第十节 抖法
一、手法操作 |
|
二、手法要领 |
肢体位置要自然,肌肉放松。抖动幅度要小,一般掌握在2~3厘米之间。抖动频率要快,上肢每分钟3100次左右,下肢每分钟150次左右。抖动法为上、下肢结束手法。 |
三、作 用 |
调和气血,顺理筋脉,疏经通络,滑利关节,放松肌肉,消除疲劳。 |
第十一节 颤法
一、手法操作及要领 |
|
二、作 用 |
理气活血,消除郁闷,除积导滞,解除粘连,松弛肌筋,开导放松。 |
三、注意事项 |
在操作过程中应似按非按,似推非推,吸而不动,施力为颤,以内动劲或以气施术者,须练动,须意念,须熟记。 |
第十二节 拍法
一、手法操作 |
|
二、手法要领 |
1.手法动作要平稳,操作时手部要同时接触施术部位的皮肤,使拍拉声音清脆,而无疼痛感。 |
三、作 用 |
调和气血,营养经络,发散邪气,解痉止痛,消除疲劳。 |
第十三节 叩法
一、手法操作 |
|
二、手法要领 |
手法持续有序,手腕灵巧,动作轻快而富有弹性,用力均匀而柔缓,手法熟练时叩击时可发出有节奏的“啪、啪”声响。 |
三、作 用 |
通经活络,祛风散寒,舒松筋脉,营养肌肤,安神定智,消除疲劳。 |
第十四节 击法
一、手法操作 |
|
二、手法要领 |
击法用力快速而短暂,刚中有柔,速度均匀而有节奏,击打时不能有拖、抽动作。用力大小应视部位,肌肉是否丰满,体质强弱而定。年老体弱者及儿童禁用此法。有精神病及心脏病者慎用此法。 |
三、作 用 |
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祛风散寒,活血化瘀,开胸顺气,解痉止痛,健身益智,安神醒脑,消除疲劳。 |
第十五节 啄法
一、手法操作 |
|
二、手法要领 |
1.手法要轻快灵活而有节奏性。 |
三、作 用 |
安神醒脑,疏通气血,活血化瘀,开胸顺气,解痉止痛。轻啄法起抑制神经作用,重啄法起兴奋神经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