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图文]清肺排毒汤正式处方来 | |
[中医][组图]中医抗疫!广州市第八 | |
[中医][组图]治疗不孕不育、颈椎病 | |
[中医][图文]中药国际化重大突破: | |
[中医]国家中医药局:这7个资格证是 | |
[中医][图文]沉痛悼念国医大师邓铁 | |
[中医]国务院修改《中药品种保护条 | |
[中医][组图]科学家尝试用中药治疗 | |
[调查][图文]一药店人误开断肠草 | |
[医药][图文]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东 | |
[医药]国家医保局下发文件 各地 | |
[医药]郑州1例无症状患者复阳 此 | |
[调查]“神医”张文荣被坐诊医院 | |
[医药][组图]医生编制保住了!卫 | |
[中医]朱世增:建议成立中医继承 | |
[考试大纲]2021年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 | |
文章导读: |
茶本是一味中药。就其药性而言,微苦、微寒、微甘,入心、脾、胃、膀胱经,具醒脑提神,清火解毒,消食美容之功。然而在人们的生活实践中,逐渐将茶演化成一种饮品,并进一步发展了茶艺、茶道。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们又发现许多饮茶的好处,医家用之以治病,名流雅士品茗以求情趣,养生家饮用以求长寿。从一定意义上讲,香茶一瓯,是一种意境,是一种品位。唐代以后茶文化、茶行业也日渐兴盛起来并远播海外,茶也成为世界上第一健康饮品。
茶本中药
在我国,茶的历史非常悠久,茶圣陆羽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有关茶的文字记载,最早可见于《神农本草经》:“神农尝百草,一旦遇七十二毒,以荼而解之。”文中的“荼”是当时人们对茶的称呼。
《神农本草经》中记载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唐《新修本草·木部》中讲:“茗,苦茶,味甘苦,微寒,主痔瘘,利小便,去痰热渴,令人少睡,春采之。”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茶苦而寒,最能降火……又兼解酒食之毒,使人神思清爽,不昏不睡,此茶之功也。”北宋官方编写刊行的《和剂局方》中有一则治疗头目不清、头痛的名方“川芎茶调散”,至今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本草求真》一书则总结茶的治疗范围是:“凡一切食积不化,头目不清,痰涎不消,二便不利,消渴不止,及一切便血、吐血、衄血、血痢、火伤目疾等症,服之皆有效。”真可谓功效不凡。近代医学大家蒲辅周对茶叶的药性及作用也颇有研究,他说:“茶叶微甘、微寒而兼芳香辛散之气,清热而不伤阴,辛开而不伤阳,芳香微甘有醒胃悦脾之妙。”
茶亦饮品
茶之起源,始于战国或秦汉之际,应无异议。茶本来是一味中药也是实事,而真正把茶视为饮品而推广之者应是茶圣陆羽。唐代的赵璘在《因话录》中说唐代的陆羽“始创煎茶法”。宋人有诗曰:“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在历史文献记载中,对茶的称呼较多,如茶、茗等,但不管如何称呼,茶作为一种健康的饮品在走进官宦皇家的府邸的时候,也走入了文人雅士的生活,走入了寻常百姓家,这便有了诗人的“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敌先天花”之吟,也有了平民百姓的“明红暗绿嫩初霜,温壶烹来满是香”的赞叹。《茶经》记载的唐代茶叶生产过程是“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饮用方法是:先将饼茶放在火上烤炙,然后将其碾成细末,再过细筛,放到开水中煎煮。加热至水始开,水面出现细小的像鱼眼一样的水珠,“微有声”,称为一沸,此时须加入一些盐调味;当锅边水泡如涌泉连珠时为二沸,这时要舀出一瓢开水备用,并以竹夹在锅中心搅拌,然后将茶末从水中央倒进去;稍后,锅中的茶水“腾波鼓浪”、“势若奔涛溅沫”,称为三沸,此时要将刚舀出的那瓢水再倒入锅内,一锅茶汤才算煮好。如果再继续烹煮,陆羽认为“水老不可食也”。煮好的茶汤舀进碗里就可饮用。前三碗味道较好。后两碗味道次之,五碗之后,“非渴其莫之饮”。这便是当时社会上较流行的饮茶方法。唐代文人卢仝嗜茶成癖并以“七碗茶”闻名于世,其《谢孟谏议寄新茶》吟诗曰:“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来。”不但道出了润咽喉、消闷愁、激文思、散抑忧、利筋骨、轻身、益寿七大功能,而且以诗人的浪漫唱出了饮茶如仙之快乐。在唐诗中有许多吟茶之名句,如曹邺的“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吕岩的“断送睡魔离几席,增添香气入肌肤”;刘禹锡的“诗情茶助爽,药力酒能宣”等。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认为茶为生活之必需品,他在《论茶》中说:“除烦去腻,世固不可无茶,”并提出了饭后以茶漱口之法:“每食已,以浓茶漱口,烦腻既出,而脾胃不知。”
唐代以后,关于饮茶的讲究越来越多,不但对茶叶很讲究,而且对茶具也有要求,就是泡茶的用水也马虎不得。《红楼梦》第四十一回写道,贾母带人游道观,妙玉给刚吃完饭的贾母奉茶,贾母说自己不吃六安茶,因为六安茶属绿茶,饭后饮之容易拉肚子。妙玉马上说,我这茶是老君梅,而且是用隔年梅花上的积雪融水冲泡的。妙玉的话既抬高了贾母的地位,同时也说明自己的品位。这就表明有身分的人喝茶是十分讲究的,饭后宜喝暖胃的熟茶,不但去油腻,而且助消化。这段描写可以说曹雪芹既精于茶道,又深谙医理,且为其故事情节增色不少。
饮茶有道
在我国,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异常丰富,不但讲究茶的品种、作用,也讲究饮茶的形式,这就形成了颇具东方色彩的茶道。茶道的形成始于唐,而成于宋。到了宋代,基本不再将茶制成茶饼,而是将茶简单地进行加工,特别是绿茶,更是保持了茶叶的原形。也不再将茶进行考炙,碾成细末,再进行锅煮,而是直接将茶叶放入壶中冲泡,这也保证了许多营养成分不被破坏掉。喝茶时不再加入调料,完全保持了茶所独有的特殊的本色清香。值得一提的是,因喝茶的需要,又诞生了一个新的行业,那就是制壶,而且将壶业发展成为一种工艺,并产生了制壶大师和作为艺术品的茶壶。人们也不再用大碗喝茶,而是用小盅品茶,宋代诗人陆游曾写过:“细啜襟灵爽,微吟齿颊香。”用诗人的话说细啜慢饮才是品。只有品才能做到心领神会,也只有品才能体会到品茗的妙处,同时也只有品才能充分调动人的嗅觉和味觉功能,用沉静下来的心思领略一种雍容大度的闲适心境,给疲惫的身心一个放松恢复的条件。
选一处安静的环境,小桌上置一茶盘,一把紫砂壶,小茶盅若干。先用温开水冲紫砂壶的外边,叫“洗尘净身”,洗去尘世间的烦恼,放松身心,净化心灵。同时使整个茶壶温度均匀,利于茶香氤氲。掀开壶盖,放入茶叶,倒入开水,叫“翻江倒海”,形象地描绘出冲茶的情景,极富想象力。将水倒满后,手拿壶盖轻轻地抹去浮在上面的泡沫,叫“春风拂面”,即洗了茶,又有淡淡的茶香飘散而来,只感觉宁静清爽,心旷神怡。稍停片刻,将泡好的茶倒入茶盅,叫“佛施甘露”。这时轻拿茶盅,一闻、二品,绿茶的清悠,红茶的醇浓,乌龙茶的香鲜,黄茶的爽悦,白茶的黄亮,黑茶的厚重,花茶的绵芳,其精妙之处无以言表,此时不是饮,更不是解渴,如此品味,只觉得一股茶香萦绕心田,心随茶香而飘然;甘甜玉液润滑全身,身轻无烦而醉然。不是神仙而胜似神仙。
我国为茶的王国,因产地不同,制作有异,而品种繁多,大体上可分为绿茶、乌龙茶、红茶等。仅绿茶又有龙井、碧螺春、云雾、毛尖等不同品种。其它还有大红袍、铁观音、白茶、普洱茶、陀茶等。到底喝什么茶好,这也因人而异,一般来说,绿茶清爽,红茶暖胃,乌龙茶提神,白茶降糖,花茶疏肝。今年87岁的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很喜欢喝茶,在一天之内喝不同的茶从而达到养生的目的,颇具启发意义。
当然,茶也并非人人皆宜,也非什么时间饮都好。饮什么茶,什么时间喝,也当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和喜好。茶,亦药亦饮,亦当辨证用之。品茶,既是一种生活品位,也是一种优雅的境界,不同的茶或清香、或苦涩、或甘甜,或润滑。茶如人生,也许这就是文人雅士和长寿老人喜欢品茶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