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芷作圆饼,套针上,以艾灸之,多以取效。此法行于山野贫贱之人,经络受风寒者,或有效。近代已不用药饼承艾,但在方法也有一定改进。其适应证已不局限于以风湿疾患,偏于寒性的一类疾病为主,如骨关节病、肌肤冷痛及腹胀、便溏等。而扩大到多种病证的治疗。 【操作方法】 温针灸的主要刺激区为体穴、阿是穴。先取长,温针灸。中医人www.tcmer.com是以介绍健康知识为主,以推广中国传统医药为特色,包含医药卫生考试,培训的综合性医药门户网站。本文题目为温针灸,主要介绍“温针灸”">
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针灸学院 >> 灸法常识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温针灸

  • 文章导读:【概 述】 温针灸法,又称温针、针柄灸及烧针柄等。是一种艾灸与针刺相结合的方法。温针之名首见于《伤寒论》,但其方法不详。本法兴盛于明代,明高武《针灸聚英》及杨继洲之《针灸大成》均有载述:其法,针穴上,以香白芷作圆饼,套针上,以艾灸之,多以取效。此法行于山野贫贱之人,经络受风寒者,或有效。近代已不用药饼承艾,但在方法也有一定改进。其适应证已不局限于以风湿疾患,偏于寒性的一类疾病为主,如骨关节病、肌肤冷痛及腹胀、便溏等。而扩大到多种病证的治疗。 【操作方法】 温针灸的主要刺激区为体穴、阿是穴。先取长

    【概 述】 
        温针灸法,又称温针、针柄灸及烧针柄等。是一种艾灸与针刺相结合的方法。温针之名首见于《伤寒论》,但其方法不详。本法兴盛于明代,明·高武《针灸聚英》及杨继洲之《针灸大成》均有载述:“其法,针穴上,以香白芷作圆饼,套针上,以艾灸之,多以取效。……此法行于山野贫贱之人,经络受风寒者,或有效”。近代已不用药饼承艾,但在方法也有一定改进。其适应证已不局限于以风湿疾患,偏于寒性的一类疾病为主,如骨关节病、肌肤冷痛及腹胀、便溏等。而扩大到多种病证的治疗。
    【操作方法】 
        温针灸的主要刺激区为体穴、阿是穴。先取长度在 1.5寸以上的毫针,刺入穴位得气后,在留针过程中,于针柄上或裹以纯艾绒的艾团,或取约2 cm长之艾条一段,套在针柄之上,无论艾团、艾条段,均应距皮肤2~3cm,再从其下端点燃施灸。在燃烧过程中,如患者觉灼烫难忍,可在该穴区置一硬纸片,以稍减火力。每次如用艾团可灸3~4壮,艾条段则只须1~2壮。近年,还采用帽状艾炷行温针灸。帽状艾炷的主要成分为艾叶炭,类似无烟灸条,但其长度为2cm,直径1cm,一端有小孔,点燃后可插于针柄上,燃烧时间为30min。因其外形象小帽,可戴于毫针上,故又称帽炷灸。帽炷温针灸,既无烟,不会污染空气;同时,它的作用时间又长,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温针灸法。
    【主治病证】 
        风寒湿痹症、骨质增生、腰腿痛、冠心病、高脂血症、痛风、胃脘痛、腹痛、腹泻、关节痛等。
    【注意事项】 
        1.温针灸要严防艾火脱落灼伤皮肤。可预先用硬纸剪成圆形纸片,并剪一至中心的小缺口,置于针下穴区上。 
        2.温针灸时,要嘱咐患者不要任意移动肢体,以防灼伤。
    【临床应用】 
       1.慢性腹泻  
        取穴:  
        主穴:天枢足三里、关元。   
        配穴:脾俞、神阙、下巨虚阴陵泉、上巨虚。   
        治法:主穴每次必取。取1.5~2寸28号毫针,进针后中强刺激,得气后将艾条剪成高约1.8cm的艾条段,置于针柄上,灸5壮,约30min;神阙、关元,用艾条温和灸30min。如腹泻伴脐周痛,便后不减,便质稀薄者,加下巨虚阴陵泉;如腹痛有便意,便后腹痛缓解,便质呈粘液或带有脓血,伴有里急后重者,可加上巨虚。嘱患者回去后用艾条温和灸神阙穴10min。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在治疗期间,嘱患者禁食一切生冷油腻和辛辣食物,并注意腹部防寒保暖。
        疗效:共治疗52例,结果 :痊愈40例,好转12例,总有效率为100%。   
        2.高血脂症   
        取穴:百会内关足三里、太冲、复溜。   
        治法:百会单纯针刺。余穴用28号1.5寸毫针,按常规剌入,施以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加用帽状艾炷。每次每穴一个帽炷。以上各穴留针30min。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日。   
        疗效:共治60例高胆固醇血症,均完成2个疗程治疗。治疗前1个月用治疗过程中停用降脂药。结果:显效27例,有效20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8%。较单纯体针(取同样穴位)为优(P<0.05)。    3.类风湿性关节炎   
        取穴:
        主穴:取大椎、神道、至阳、命门、(腰)阳关。
        配穴:肩髃合谷曲池足三里、阳陵泉、解溪。   
        治法:每次督脉穴(即主穴)选3个,四肢穴(即配穴)选2个。用28号2寸毫针快速进针,提插捻转得气后,将艾炷(或艾条段 )套在针柄上点燃,距离以不灼伤皮肤为度,每次灸15min左右。每日1次,10 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4日。
        疗效:共观察60例,结果:近期控制15例,显效30例,进步1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3%。   
        4.痛风  
        取穴:阿是穴(触痛最敏感点)。
        配穴:分为三组。(1)曲池、外关、合谷;(2)太冲、行间、大都、太白、公孙;(3)足三里、解溪、内庭、陷谷。   
        治法:主穴必取。配穴,上肢病变取第一组,病变在第一跖趾关节处取第二组,病变在第二跖趾关节处取第三组;每次选 2~3穴。患者取坐位,用28号1.5寸不锈钢针灸针针刺上穴。阿是穴以《灵枢·官针》所述的“正内一,傍内四”(即正中剌 1针,周围剌4针)的扬刺法针刺。每个穴位进针得气后用泻法,行针1min后留针。然后在针柄上插入已点燃的长1.5cm的艾条,燃烧面朝下,一般灸2~3次后出针。出针时摇大针孔,在针孔处流出暗红色血液。每日1次,5日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59例,临床治愈(红、肿、热、痛等症状消失,关节活动自如)31例。显效15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3%.。   
        5.面肌痉挛   
        取穴:   
        主穴:颧髎、下关
        配穴:眼睑抽动甚者加丝竹空、风池,口角抽动甚者加地仓颊车后溪合谷。   
        治法:主穴每次必取,配穴据症而加。均取患侧。针刺手法以得气为度,针上加艾炷灸,每次2~3壮。每日或隔日1次,1O次为一疗程。   
        疗效:共以本法治疗32例,结果:显效18例,好转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7%;较以相同穴位单纯针刺 为佳(P<0.05)。
        6.三叉神经痛   
        取穴:  
        主穴:头维、悬颅、悬厘、听宫、颧髎、合谷。    配穴:I支痛加阳白、太阳、瞳子髎;Ⅱ支痛加下关迎香;Ⅲ支痛加颊车地仓承浆;风邪外袭加曲池合谷;胃火上炎加内庭丰隆;肝阳上亢加太冲、行间;气血两亏加足三里血海三阴交
        治法:主穴每次取3~4穴,配穴据部位及病情而定。除头维、悬颅、悬厘及四肢穴位单纯针刺外,余穴均加用温针灸,交替取穴。头面穴取患侧,四肢穴取双侧。每次每穴温针灸2壮,每周2次。加服活血通络方(天麻、羚羊粉(吞服)、灸僵蚕、炙全蝎(吞服)、炙蜈蚣(吞服)、地鳖虫、川芎丹参白芷、制川草乌、延胡索。)每日1剂。一个月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74例,结果:临床控制14例,显效31例,有效2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9.2%。   
        7.痹证
        取穴:主穴:大椎、命门、腰阳关、关元、外关、后溪、阳陵泉、足三里、绝骨、束骨。   
        配穴:阿是穴(压痛点)、经验穴。   
        治法:根据症情选穴,主穴3~4穴,配穴酌加。取26~30号1.5寸不锈钢毫针,针刺得气后,施行疾徐补泻手法后将针留于适当深度,并将艾段套于针柄上点燃,根据病情燃艾1~2壮,艾炷燃尽后出针。每日1次,7次为1疗程。   
        疗效;共观察102例,结果:临床治愈27例,显效50例,有效16例,无效9例,占8.3%,总有效率91.7%。对照治疗表明温针灸对风寒湿痹痛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   
        8.带状疱疹   
        取穴:阿是穴(病灶区)。   
        治法:取消毒毫针3~5根,出疹初期疱疹范围小、扩散方向不明显时用3根针以等边三角形状进针;疱疹明显往一个方向扩散时,根据其范围大小用3~5根针迎头进针;疱疹向四周扩散时用5根针围圈进针,进针后用艾条灸针柄,至针眼有烧痛感时稍停再灸。第1日连续灸7次,第2日灸14次,第3日灸21次。经药物或其它方法治疗后,疱疹已愈,但遗留神经疼痛者先服3日清热解毒、理气凉血的药物再行温针治疗,部位选在发病最初的部位。上述温针治疗每日1次,7日为1个疗程。   
        疗效:本组经治疗轻症一般3日可愈,重症或曾行其它方法治疗效果不满意者,一般7日可愈。   
        9.雷诺氏病   
        取穴:外关、合谷手三里三阴交足三里、关元。   
        治法:每次取4~5穴,关元必取,余穴均选患侧,交替使用。针刺得气后均用补法,再捏艾绒呈枣核大置于针柄上点燃,施以温针灸,燃尽换新炷3~5次,每次治疗约30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疗效:共治20例,结果:显效11例,好转9例。有效率达100%。 
        10.不安腿综合征   
        取穴:血海阴陵泉三阴交、太溪、足三里承山。   
        治法:患者仰卧屈膝位,上穴常规消毒后,选取2~3寸不锈钢毫针,快速直刺进针,得气后,行提插捻转补法,然后将毫针留在适当深度,取一长约2cm的艾条段套置于针柄上,点燃,直至艾段燃尽,去除灰烬后取出针,每日1次,10次为 一个疗程,疗程间休息 3~5日。   
        疗效:共治疗40例,结果:治愈21例(治疗后两小腿症状消失,患者夜间能安然入睡,随访1年未复发);显效12例(经治疗后两小腿症状明显减轻,患者夜间能人睡);有效5例(经治疗后,两小腿症状有所减轻,但夜间入睡仍感困难);无效2例。治愈率52.5%,总有效率为95.0%。   
        11.腰骶椎裂尿失禁    取穴:中极、关元、阴陵泉肾俞膀胱俞、上髎。   
        治法:主穴均取。选2~2.5寸长、28号不锈钢毫针,刺入深度1.5~2.2寸,使局部麻胀,并向阴部传导,得气后留针;将苏州产温灸用纯艾条切2cm长的小段,用火点燃下端后,插在针柄上,艾段下端距离穴位皮肤3cm左右,每个艾段燃烧10min左右,待艾段燃尽后,去除灰烬,施以电针治疗。仰卧位针刺时,电针导线连接中极、关元;伏卧位针刺时,电针导线连接双侧膀胱俞。用上海产G6805型电针治疗仪,调疏密波,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且无疼痛为度,留针20min后出针。每日1次,30次一疗程。
        疗效:(l)对提高最大排尿量的疗效观察:120例,显效45例,有效54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为82.5%。说明以上治疗能提高膀胱贮尿功能,降低膀胱残余尿量和促进膀胱排空。   
        (2)对延长憋尿时间的疗效观察:120例,显效43例,有效:60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85.83%。说明以上治疗能提高膀胱括约肌的肌力,提高患者控制憋尿的能力。   
        12.小便失禁   
        取穴:肾俞膀胱俞、关元、气海足三里
        治法:先让患者俯卧取背部俞穴,每穴温针灸3艾段,每段2.5cm长,约20min后起针。然后再让患者仰卧,取腹部穴位及足三里,方法同上。隔日1次,15次为1个疗程。   
        疗效:共治疗35例患者,结果:痊愈24例,好转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1%。   
        13.产后尿潴留   
        取穴:   
        主穴:关元、三阴交。  
        配穴:气海足三里。  
        治法:每次四穴同取,肢体穴取双侧。皮肤常规消毒后,用28号1.5寸毫针刺入,得气后留针。在关元穴和三阴交穴在针柄上穿置一段长约1.5cm的清艾条施灸,使热力通过针身传入体内,共灸两壮,约30min,足三里穴和气海穴留针,等艾条燃烧完毕后一起取针。取针后患者在床上休息约10min左右起来小便。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取除导尿管。每日白天治疗1次,不计疗程,以愈为期。   
        疗效:共治疗l64例患者,结果:针灸1次后有62例患者可自行排尿,85例于针灸2次以后自行排尿。其余17例小便未完全通畅者,经过针灸3次后可自行排尿。治愈率达l00%。   
        14.肩周炎   
        取穴:  
        主穴:肩髃、肩髎、臂臑、臑会、肩前、肩贞;  
        配穴:曲池、外关、合谷。  
        治法:肩髃、肩髎斜刺,余穴直刺。根据患者体质刺入适当深度。针用泻法,得气后留针,同时施以温针灸。选取2cm长艾条一段套于针柄上,燃尽为止。取针后于局部拔火罐数枚,留罐5min。施术完毕嘱患者最大限度活动患肢10min。或配合推拿治疗,一指禅作用於肱二头肌肌腱、肩峰下、冈上肌止点等部位。滚法或按揉法作用於肩前、肩后、三角肌等部位。对患者施以上举、外展、后伸、后弯等肩关节被动运动,用力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最后按揉放松肩关节并作肩关节抖法。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4日。一般须3个疗程左右。   
        疗效:共治519例,结果:痊愈227例,显效123例,有效153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96.8%。   
        15.肱骨外上髁炎  
        取穴:   
        主穴:阿是穴(压痛点)、经验穴(尺泽穴向外旁开0.5cm为一点,以此点为基点,下0.5cm为一点,上0.5cm为一点)。  
        配穴:曲池手三里、外关。  
        治法:主穴每次选 1穴。阿是穴用2~3寸28号毫针在肘部压痛敏感点直刺一针。根据患者体质不同刺人深度为1.5~2.5寸之间。再用1.5寸28号毫针於主穴两旁斜刺两针,使三针并刺,以增强针感。再在针柄上置一2cm长×l.5直径的艾条段,燃尽取针。经验穴,令患者坐位,患臂伸直手心向上平放在高低适中的桌子或治疗床上,患臂下最好垫一软枕。操作时选用26号5寸毫针。快速刺入中心点直达外上髁项点,上下两针分别快速刺入外上髁上下缘捻转得气后,在针柄上插入2cm长艾条,并将艾条下端点燃,待艾条燃尽熄灭后取针。配穴灸法:曲池针刺方向朝压痛敏感点斜刺,手三里、外关直刺。刺入得气后留针。同时施以温针灸。灸量为每穴2cm长×l.5直径艾条一截燃尽为止。上法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一般须连续治疗2个疗程。  
        疗效:354例中,治愈103例,显效100例,有效113例,好转2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达97.2%。    16.增生性膝关节炎   
        取穴:分为二组。① 梁丘、鹤顶、内膝眼、阳陵泉、足三里。② 血海、鹤顶、外膝眼、阴陵泉足三里。   
        治法:每次取1组,二组交替使用。患者取坐位屈膝90度或仰卧屈膝成120度,膝关节自然放松。常规消毒穴位,根据患者胖瘦及穴位位置取30号1.5寸或2寸不锈钢毫针快速进针,,刺入穴位后,行提、插、捻、转手法,使之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法,使患者自觉整个膝关节酸胀轻快为度,施手法后留针30min,留针期间在膝关节周围穴位的针柄上插约1.5cm长的艾条段温灸。每段为1壮,每穴2~3壮。取针后,在膝关节周围用闪火法拔罐5min,最后选择适当位置(穴位或病点)留罐10min。温针灸每日1次,,12次为1疗程。每日1次(火罐间日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3~5日。
        疗效:共治199例,结果:治愈86例(占72%),显效90例(占20%),有效1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7.6%。   
        17.腰椎骨质增生   
        取穴:  
        主穴:阿是穴(压痛点),命门、肾俞气海俞、关元俞、大肠俞、小肠俞。   
        配穴:腰痛甚者加夹脊穴腰3、腰4、腰5;下肢痛加环跳、秩边委中、阳陵泉、太溪、承山、悬钟、昆仑。   
        治法:患者取俯卧位,所选穴位常规消毒,腰部主穴针柄施约1cm长的艾条温灸,留针20min。起针后在患处拔火罐,留罐5min。腰痛始发作或痛甚处于急性期者应多卧硬板床,忌过劳弯腰和受风寒,疼痛减轻后可进行倒行走、俯卧双飞燕、仰卧挺腹等锻炼,以加强腰背肌肉力量。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3个疗程无效者改用其它方法治疗。   
        疗效:共治120例,结果:痊愈87例,显效22例,好转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7.5%。   
        18.腰痛(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取穴:阿是穴(疼痛敏感点)。   
        治法:患者取俯卧位,腹部加垫枕头使腰部稍凸起,上肢顺势放好,暴露患处。医者用拇指在患者腰椎两侧疼痛明显的病变局部用力均匀地按压,寻找疼痛敏感点(即阿是穴)。确定敏感点后以指甲在该点皮肤上作出“十”字标记,然后将穴位、医者手、针具常规消毒。针刺时先用左手拇指按压阿是穴片刻,然后用夹持进针法进针1~2寸深,得气后行较大幅度提插捻转强刺激10~20秒后将艾段置于针柄尾端,点燃。艾段燃尽后,小心取下灰烬,留针15min行小幅度提插捻转后出针。隔日1次,3次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17例,结果:痊愈10例,显效5例,有效2例。有效率100%。   
        19.腰腿痛   
        取穴:  
        主穴:分三组。① 寒湿型:大肠俞;② 血瘀型:阿是穴(腰部压痛点);③ 肾虚型:肾俞。   
        配穴:寒湿太阳型配秩边、委中;寒湿少阳型配环跳、阳陵泉。血瘀少阳型配环跳、阳陵泉。血瘀太阳型配秩边、委中;肾虚太阳型配秩边委中,肾虚少阳型配环跳、阳陵泉。   
        治法:主穴为主,据症型酌加配穴。除血瘀型外,均采用温针灸方法:常规消毒后,毫针常规操作,待有针感后用约1寸长的艾条置于针柄上,直至燃烧尽为止,出针即可。秩边穴和环跳穴要求针感放射到足跟或足趾。隔日治疗1次,6次为1个疗程。血瘀型阿是穴采用穴位注射,用5ml1次性注射器,吸取地塞米松注射液5~10mg加2%利多卡因3ml,混匀后进行穴位注射。常现消毒,针头略向脊柱方向,进针后待患者有酸、麻、胀感时,最好有向下放散感后,抽无回血,即缓慢推注药液。每周注射1次。   
        疗效:共治100例患者,结果:临床治愈62例,好转3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6.0%。  
        20.腓肠肌痉挛   
        取穴:
        主穴:承山。  
        配穴:委中、合阳。   
        治法:主穴用温针灸法:嘱患者取俯卧位,医者用75%乙醇棉球消毒,用1.52寸毫针提插捻转、得气后将1.5cm长艾条段插在针柄上,点燃待其燃尽后,再换一段,留针至其燃尽。配穴用针刺法:委中穴,直刺1寸或1.5寸,提插捻转感传至足跟部;合阳穴,直刺l~2寸提插捻转。每日1次,7次为1疗程。  
        疗效:共治疗40例,结果:痊愈31例,好转9例。总有效率100%。  
        21.慢性附件炎  
        取穴:关元、太溪、三阴交足三里肾俞、阿是穴(少腹部及腰骶部压痛点)。   
        治法:针刺前让患者排空膀胱,使患者平卧,先针三阴交穴。单侧患者取患侧,双侧患者取两侧。医者行提插捻转导气法,使气至病所,同时嘱患者按揉少腹两侧疼痛部位,如此操作2min。然后取双侧太溪、足三里得气后行补法。再取少腹部两侧压病明显部位,使针感传至阴部。最后取关元用补法。针完后每个针柄套一1.5cm长用艾条截成的艾炷点燃.燃烧两炷,针凉后出针。然后让患者俯卧,先取肾俞得气后用补法。次取腰骶两侧与患侧附件对应处压病敏感点。最后在腰骶两侧及肾俞拔火罐10min。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2日。一般须治疗四个疗程。  
        疗效:共治疗50例,结果:痊愈16例,显效26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   
        22.慢性盆腔炎  
        取穴:分为三组:① 五枢、关元、气海三阴交。② 维道、中极、石门、足三里;③ 肾俞大肠俞、次髎。   
        治法:上述三组穴位,每次取一组,交替使用,双侧均取。针刺得气后,将毫针留在适当的深度,在针柄上穿置一段长约3~4cm的艾条段施灸,使热力通过针身传达体内。每穴1壮。每日1 次,15次为1疗程。每疗程结束后作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疗程间不必停针。治疗期间遇经期时停止治疗至月经干净后2日。    疗效:共治165例,结果:治愈108例,显效41例,有效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94.54%。在所观察病例中,治疗时间最长为5疗程,最短为1疗程。   
        23.小儿遗尿  
        取穴:  
        主穴:分为二组。① 关元、太溪、中极。② 肾俞膀胱俞三阴交。 
        配穴:夜尿点(足小趾底都最下面一个趾纹中点)。  
        治法:针前嘱患者排空小便,以免刺伤膀胱。两组主穴交替使用。多年顽固性遗尿加配穴。患者分别选用仰卧或俯卧位,用乙醇常规消毒,选用28号的1.5~ 3寸毫针,太溪、三阴交斜刺,针尖方向向上,针感向上传导。关元、中极,斜刺,针尖方向向下,使针感向前阴传导。肾俞膀胱俞直刺,使局部有酸胀感。另取2cm艾条数节及带小孔圆纸片数个(直径5cm),将每针尾套上纸片,再套入艾条,使其距皮肤2~ 3cm,从艾条下端点燃。当艾条燃尽时,除去残灰,稍停片刻,再将针拔出。夜尿点直刺强捻至剧痛,小腹发热发胀时止,不灸,留针20min,中间行针一次。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停针3日。嘱患儿每日晚饭后注意控制饮水量,夜间唤醒排尿1~2次。   
        疗效:共治115例。结果:临床痊愈89例(遗尿症状消失,一月后随访未复发者);有效22例(遗尿次数明显减少或偶有遗尿者);无效者4例。总有效率为96.5%。   
        24.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症   
        取穴:下关。  
        治法:患者侧卧或平卧位,常规消毒后,取28号2寸毫针对准下关穴直刺1~1.5寸深,行捻转泻法,至患者局部有麻胀或胀痛感后,取一长约2cm的艾炷套在针柄上,在接近穴位的一端点燃,待艾炷完全燃尽,毫针完全冷却后出针。隔日一次,5次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疗32例患者,结果:治愈23例,好转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75%。
    【病案举例】

        1.急性痛风性跖趾关节炎
       
        胡×,男,61岁,退休干部。初诊日期,1992年3月7日。患者3月7日凌晨突感右第一跖趾关节红肿疼痛,不能下地行走。其子背来我科就诊。刻诊:第一跖趾关节火欣红热痛,肿胀明显,触痛剧烈。体形肥胖,有嗜酒史。血沉15mm/小时,类风湿因子阴性,血尿酸0.57umol/L(我院血尿酸正常值为 0.12~0.42umol/L)。诊断为急性痛风性跖趾关节炎。行太冲、大都、太白、公孙及触痛最敏感点温针灸后,翌日红肿消退,疼痛明显减轻,能自行走路。复诊时再行上法治疗,2次后疼痛消失,
       
        2.不安腿综合征
       
        陈×,女,58岁,退休工人。1995年5月2日初诊。患者4年来每晚睡前两小腿出现酸胀、蚁走样不适感,近2个月来加重,每日傍晚时分即感两小腿酸胀难忍,非用手捶击或活动难以缓解,夜不能寐。曾多方求医,予多种中西药物治疗,疗效不显,今特到我院针灸科就诊。检查:两小腿皮肤及血管未见异常,无感觉、反射。肌力和肌张力的改变,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诊为不安腿综合征。予温针血海阴陵泉三阴交、太溪、足三里承山等穴,每日1次,3次后,患者即称症状明显减轻,夜能入睡,1个疗程后诸症消失,随访1年未复发。
       
        3.腓肠肌痉挛
       
        李××,男, 40岁, 1995年3月就诊。患者因左下肢受凉后疼痛,肌肉坚硬、行走困难,经外科检查为“腓肠肌痉挛”。采用温针灸承山委中、合阳后疼痛消失,肌肉变软,3次针刺后痊愈。
       
        4.小便不禁
       
        王×,女,44岁。患者小便不禁10余年,每当咳嗽、行走或活动时小便自遗,劳累后上述症状加重,伴头晕目花,腰膝酸软,小腹冷痛。采用温针灸肾俞膀胱俞、关元、气海足三里。治疗5次,症状即基本控制,续针完15次(1个疗程),症状完全消失。半年后随访,未复发。
       
        5.阳虚背寒身冷
       
        杨×,男,54岁,1990年4月21日初诊。患者6年来背寒身冷(夏日亦须戴帽、围毛围巾和穿毛衣毛裤),自汗,吃饭或稍活动则面部、颈部汗出如珠,历治罔效。舌苔薄白润,脉沉迟。采用大椎穴常规消毒后,取1寸毫针向上斜刺0.5~0.8寸,中等刺激,得气后在针柄上插入艾条段1寸,点燃,灸3壮,每日1次,治疗4次后,背寒、身冷与自汗明显好转;又治疗10次,全部症状消失。随访15个月未见复发。
       
        6.膝痛
       
        周×,男,52岁,1995年12月5日初诊。经常出现两膝关节疼痛10余年,每逢日冷或乘车着凉时症状加剧,平时下蹲两膝关节僵硬伴疼痛,活动后症状减轻。在外院用抗风湿和治骨质增生中药内服外敷半个月,疗效不佳。查:两膝关节无红肿,触之不温,屈伸不利,关节内外缘及(月国)绳肌(月国)窝压痛,自觉两膝发凉似钻风酸痛。化验血常规、血沉、抗链“O”、类风湿因子均阳性。X线片示:两膝关节均有骨质增生。舌谈苔薄白,脉滑,余无异常。证属中医的“寒痹”。西医诊为中老年性膝关节炎(骨性关节炎)。治则:温经散寒,祛风除湿。用温针灸治疗1次,当晚疼痛明显减轻,又治疗3次症状消失活动自如。2个月后再次着凉复发,用上法又治疗5次症状消失。半年后随访一切正常。
       
        7.慢性附件炎
       
        王×,32岁,干部,1996年8月21日初诊。主诉:少腹部疼痛2年余,间断服用中草药及抗生素,时轻时重。常于同房后及月经前后腹痛。近日因家务较重而致疼痛加剧,伴腰酸无力、失眠。查舌质淡胖,舌边有瘀点,苔薄白,脉细涩。中医辨证为脾肾阳虚,脉络瘀阻。妇科检查:双侧输卵管明显压痛,呈条索状。B超:双侧附件炎性包块,增厚,盆腔底部有少量积液。诊断:双侧附件炎。按先针双侧三阴交穴。行提插捻转导气法,使气至病所,同时嘱患者按揉少腹两侧疼痛部位,如此操作2min。然后取双侧太溪、足三里得气后行补法。再取少腹部两侧压病明显部位,使针感传至阴部。最后取关元用补法。针完后每个针柄插一1.5cm长用艾条截成的艾炷点燃.燃烧两炷,针凉后出针。然后让患者俯卧,先取肾俞得气后用补法。次取腰骶两侧与患侧附件对应处压病敏感点。最后在腰骶两侧及肾俞拔火罐10min。日行1次,10次为1疗程。治疗两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减轻,又经治疗6次共计26次后症状消失,B超示双侧附件炎性包块消失,唯右侧附件边界略模糊,盆腔积液亦除。妇科检查双侧附件(-)。临床告愈。
       
        8.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症
       
        陈××,男,21岁,工人。初诊日期:1988年3月18日。主诉:下颌关节疼痛、张口受限5日。曾在厂医务室取止痛药无效而求治于针灸。检查:颞下颌关节近下关节处明显压痛,局部无红肿,张闭口活动均受限。诊断为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症。经下关穴温针灸治疗2次告愈。
       
    【主要参考文献】
        
        [1]余明芝。温针灸治疗慢性腹泻11例   针灸学报1992;8(6):11。
       
        [2]度小七。“三角灸”治疗慢性肠炎41例   针灸临床杂志1998;14(1):32。
       
        [3]申涛等。帽炷温针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临床研究   中国针灸 1999;19(7):395。
       
        [4]丁锋。温针灸治疗急性痛风性跖趾关节炎31例  针灸临床杂志 1997;13(4、5):70。
       
        [5]董丽。温针灸治疗面肌痉挛32例   陕西中医 1999;20(10):470。
       
        [6]沈惠风。温针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亚洲医药1999;(10):76。
       
        [7]史桂琴等。温针治疗腓肠肌痉挛40例针灸临床杂志 1998;14(5):37。
       
        [8]洪杰。温针灸加电针治疗腰骶椎裂尿失禁120例   中国针灸 1999;19(9):545。
       
        [9]王敏。温针治疗腰椎骨质增生120例   中国民间疗法 2000;(4):21。
       
        [10]彭素兰。针柄灸大椎穴治疗阳虚背寒身冷   中医杂志 1992;33(3):38。
       
        [11]王培红。温针灸治疗膝关节炎60例   中国民间疗法 2000;(5):15。
       
        [12]李兰芬。温针灸为主治疗腰腿痛l00例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1999;20(5):40。
       
        [13]单新文。温针治疗不安腿综合征40例   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9;18(4):259。
       
        [14]吴乃桐。温针灸治疗46例中老年增生性膝关节炎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1998;19(6):34。
       
        [15]肖赛华。温针治疗骨质增生性腰腿痛123例   福建中医药1999;30(4):29。
       
        [16]吴兰珍。温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164例   新疆中医药 1999;(3):27。
       
        [17]马若芳。温针灸治疗肩周炎78例临床观察   新疆中医药 1999;(3):33。
       
        [18]朱伟民。温针结合推拿洽疗肩周炎临床观察   亚洲医药1999;(10):57。
       
        [19]何念善。齐刺温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附184例临床观察  亚洲医药 1999;(10):14。
       
        [20]解良柱。温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90例   亚洲医药1999;(10):34。
       
        [21]石金桥等。温针壮督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针灸临床杂志 1996;12(4):19。
       
        [22]徐传庄。温针灸配合神灯治疗肩周炎124例临床观察   针灸临床杂志 1997;13(3):32。
       
        [23]吴金钻。温针治疗痛风28例   针灸临床杂志1997;13(3):41。
       
        [24]吴捷。温针灸治疗雷诺氏病20例   上海针灸杂志 1999;18(1):7。
       
        [25]谭振纹。温针灸配合推拿治疗肩周炎180例   陕西中医1999;20(2):84。
       
        [26]姜旭强。温针灸治疗小便不禁35例   北京中医1999;(3):38。
       
        [27]邢健莉。温针法治疗网球肘80例   山西中医 1999;15(4):35。
       
        [28]刘富强。推拿配合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68例报告
       
        中医正骨 1999;(11):29。
       
        [29]汪大军。温针灸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17例疗效观察   针灸临床杂志 2000;16(10):36。
       
        [30]杨明祥。温针灸加拔罐治疗膝关节痹痛临床体会   针灸临床杂志2000;16(3):48。
       
        [31]宋立中等。温针灸加拔罐治疗慢性附件炎50例针灸临床杂志 1997;13(12):32。
       
        [32]岑克强。温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165例临床观察   吉林中医药 1999;(1):35。
       
        [33]高媛等。温针灸治疗小儿遗尿35例   针灸临床杂志  1995;11(3):28。
       
        [34]姜守信等。温针灸疗法治疗遗尿症80例临床观察   针灸临床杂志 2000;16(8):43。
       
        [35]欧阳钢。温针灸下关穴治疗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症  针灸临床杂志 1997;13(11):39。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