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工作者在临床上也有使用,并经实验动物观察,骑竹马灸确有防治炎症的作用。 【操作方法】 骑竹马灸的关键在取骑竹马穴。关于该穴的取法,历代有多种记载。 一为令患者骑于竹杠上,两足,骑竹马灸。中医人www.tcmer.com是以介绍健康知识为主,以推广中国传统医药为特色,包含医药卫生考试,培训的综合性医药门户网站。本文题目为骑竹马灸,主要介绍“骑竹马灸”">
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针灸学院 >> 灸法常识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骑竹马灸

  • 文章导读:【概 述】 骑竹马灸是一种操作较为特殊的艾灸法。记载于宋《备急灸疗》:令患者靠尾闾骨坐于竹杠上,两足悬瘭,俱不要着地,悬身正直。后世医家在实践中对其具体操作之法有不程度的改进。本法在人主要用于治疗各类痈疽之症:背脑疽、肠痈、牙痛、四肢下部一切痈疽疔,鱼脐鬼箭瘭疽等,或胸腹不侧,风痹肿瘤,紧硬赤肿,恶核瘰疬,发奶之属。现代针灸工作者在临床上也有使用,并经实验动物观察,骑竹马灸确有防治炎症的作用。 【操作方法】 骑竹马灸的关键在取骑竹马穴。关于该穴的取法,历代有多种记载。 一为令患者骑于竹杠上,两足

    【概 述】
        骑竹马灸是一种操作较为特殊的艾灸法。记载于宋·《备急灸疗》:“令患者……靠尾闾骨坐于竹杠上,两足悬瘭,俱不要着地,悬身正直”。后世医家在实践中对其具体操作之法有不程度的改进。本法在人主要用于治疗各类痈疽之症:“背脑疽、肠痈、牙痛、四肢下部一切痈疽疔,鱼脐鬼箭瘭疽等,或胸腹不侧,风痹肿瘤,紧硬赤肿,恶核瘰疬,发奶之属”。现代针灸工作者在临床上也有使用,并经实验动物观察,骑竹马灸确有防治炎症的作用。
    【操作方法】 
        骑竹马灸的关键在取骑竹马穴。关于该穴的取法,历代有多种记载。  
        一为令患者骑于竹杠上,两足着地,在背部取穴。其法是,以患者手中指尖至肘横纹中点之长为度,自尾骨尖向上直量,其尽端两旁各一中指同身寸处是穴。  
        二为明·《针灸聚英》所载:“依法量穴,在督脉背中至阳、筋束(缩)二穴中外,太阳行背二行鬲(膈)俞、肝俞之内,非正当穴也”。  
        三为第10胸椎两侧旁开各5分处。(《中国针灸学》) 
        四为筋缩穴两侧各1寸处。(《针灸经外奇穴图谱》)    五为经现代针灸工作者通过100人次测量观察及临床验证,将骑竹马穴确定为第7胸椎旁开1.5寸,即膈俞穴的部位。  
        故建议:取穴可采用第一法或第五法。灸疗可采用直接灸3~7壮或艾条雀啄灸15~30min,至局部出现深红晕为度。
    【主治病证】 
        各种痈肿、局部感染、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
    【注意事项】 
        可参阅直接灸和雀啄灸的注意事项。
    【临床应用】 
        1.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取穴:膈俞 (骑竹马灸第五法)   
        治法:取双侧穴,以艾条作雀啄灸。每次30min。每日1次,1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日。    疗效:共治13例,痊愈4例,显效3例,进步6例,总有效率100%。 
        2.疖肿    取穴:    主穴:骑竹马穴(第十胸椎下旁开5分,即第三法)。
        配穴:头面部疖配角孙、契脉;腰以上疖配肩中俞、肩外俞、肩井;腰以下疖配八髎穴。
        治法:  主穴必取,酌加配穴。以灯火灸法(具体操作可参见灯火灸节)。每次灸治间隔4~5日。 
        疗效:以上法共治50例,痊愈45例,多在6次内获愈,总痊愈率为90%。
    【病案举例】 
        急性乳腺炎    宫××,女,26岁。于1998年5月16日初诊。主诉:左侧乳房红肿、疼痛3日。曾用抗菌素类药物,症状未见减轻。患者恶寒发热、头昏头痛,恶心,不思饮食、精神烦躁整夜不能入眠。查:左乳房上外侧潮舯胀,硬块如鸡蛋大,拒按,体温39.2度C。以艾条灸骑竹马穴(膈俞)、肩井、曲池。各6~10min。第二日复诊,自述已不痛,寒热渐退,眠安,左侧乳房红肿已消大半,,再如上法治1 次,痊愈。  
    【主要参考文献】  
        [1]陈佑邦,等主编。当代中国针灸临症精要  151 天津科技出版社 1987。    [2]肖少芳。灯火灸治疗疖肿   中国针灸1986;6(1):56、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