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图文]清肺排毒汤正式处方来 | |
[中医][组图]中医抗疫!广州市第八 | |
[中医][组图]治疗不孕不育、颈椎病 | |
[中医][图文]中药国际化重大突破: | |
[中医]国家中医药局:这7个资格证是 | |
[中医][图文]沉痛悼念国医大师邓铁 | |
[中医]国务院修改《中药品种保护条 | |
[中医][组图]科学家尝试用中药治疗 | |
[经络腧穴][图文]人体下肢穴位动画: | |
[针灸研究]靳三针治疗儿童自闭症不同 | |
[灸法常识]单永华膻中灸验案四则 | |
[刮痧疗法][图文]刮痧偏方-中暑 | |
[刮痧疗法][组图]刮痧偏方-晕厥 | |
[针灸研究]针灸效应物质基础研究与靶 | |
[百病针灸]常见病信息穴一针疗法 | |
[百病针灸]采用针灸疗法治过敏性鼻炎 | |
[针灸意外]解密身体不可触碰的“死穴 | |
[灸法常识][图文]2018年三伏天灸什么 | |
[百病针灸]针刺、拔罐治疗酒糟鼻 | |
[经络腧穴][组图]胸部穴位动画图解: | |
[经络腧穴][图文]胸部穴位动画图解: | |
[灸法常识]温针灸治疗崩漏 | |
[百病针灸]针灸治疗腹泻的方法 | |
[针灸基础]贾海忠谈针刺治病原理 | |
文章导读: |
【临床表现】
包括折针后的临床表现和针体在体内的活动。
一、折针后有临床表现
日本学者的一些临床和实验资料表明,断针的移动最危险的是对脏器和神经系统的危害。其合并症包括化脓性关节炎,腹膜和脏器的损伤、神经麻痹、顽固性神经痛等。
(一)、非重要脏器或关节部位。一般多不产生严重后果。其共同特征是:折针之后,断针局部可有压痛,并逐渐减轻。有时折针处有重压感,活动时偶可出现疼痛,但往往无运动障碍。
(二)、关节内折针。不论在大小关节内折针,都会呈现严重的运动障碍和疼痛,如肋间关节折针,多可出现呼吸困难、胸痛;脊柱关节折针,长时间活动后有剧烈的疼痛及运动障碍。
(三)、脏器内折针,情况往往比较严重。因脏器的不同,和折针部位的不同,可引起程度不等的功能障碍和疼痛,肺部折针,咳嗽频数,呼吸困难,并有肋间神经痛发作样疼痛。心脏折针,剧烈的心绞痛样疼痛,呼吸困难,并可迅速进入休克状态;膀胱内断针,可引起小便短数,排出困难,或有血尿。
脏器内折针,亦可表现为慢性症状, 折针大多发生在后腹膜脏器和中空脏器。往往是穿孔小,症状常十分隐蔽,病程时间也较长。如直肠内断针,能引起慢性穿孔,可表现为仅有间隙性腹痛、腹泻,下腹轻压痛,无腹膜炎体征。肾盂内断针,可出现经常性血尿,严重肾盂积水,病程常者,肾盂内以断针为核心已形成结石。
另外,如断针涉及周围神经,局部疼痛,其未梢处麻木,感觉减退,如针断入血管,则可能随血液流动,自动脉血管进入较小血管,出现疼痛或有栓塞的危险。还观察到足三里折针,除引起步行困难外,亦可影响泌尿系统功能,而尿意频频,排尿量显著增加等。
二、针体在体内活动情况
动物实验表明,在犬的“手三里”穴的断针移动较少,一周内与肌纤维平行,剖检后在桡骨尺骨间的肌肉筋膜下被发现。“肩髃”穴的移动,范围最广且最复杂,反复上升下降地移动了约60cm。剖检时在右耳根部皮下才找到。后肢的断针移动较少,“中渎”穴在第28天,“足三里”穴第22天与肌纤维平行,二者都在筋膜下被找到。“气海俞”的断针移动最少,角度也无变化,剖检发现已进入了骨髓。颈部的断针,“风池”穴的断针、沿颈后上下移动了约6cm,但第28天以后X线上难以确认,剖检也没有找到。可能已被自然排出体外。“天柱”穴的断针沿颈部前后移动约10cm,剖检时在耳根部发现了弯曲明显的断针。还有腰部断针侵入肠系膜和肝脏的报告。总的来说,活动度较大的部位断针的移动幅度较大;活动度较小的部位移动的幅度较小有时相对静止。质地较硬,针体较粗的断端易于运动,而柔软弯曲之针不易移动[1]。
在动物实验中,断针在动物体内的活动大约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断针移动后,引起有关脏器组织疼痛或功能障碍,最后只能以手术取出:或于断针后即用手术,或其它非手术方法取出。
(二)、自动向体外排出。皮肤和结缔组织的断针,不少能自行从体表,或从肠道和粪便一起排出。
(三)、在体内各种理化因子作用下,逐步发生溶解,这一般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四)、断针位于机体内相对静止的部位,或因刺激周围组织发生感染,被结缔纤维组织所包裹,长期留于体内。
【预防方法】
一、加强针前准备
(一)、检查和选择针具。经常更新毫针,不使用弯曲、生锈或有其它损伤的针具,往往细小的损伤肉眼不易发现,更要仔细检查。应用电针时,对电针仪应作选择,不要用直流电针仪和自行制作或使用太久的脉冲电针仪。对电流强度、频率和波型,都应注意调节。
(二)、针刺之前,充分揉按穴区,以解除局部痉挛,对初诊病人或精神紧张者,应先予以心理上的安慰。小儿患者,须令家长配合固定体位。
二、注意术中操作
(一)、进针要求,宜用双手进针法。以左手(押手)拇指及食指指腹固定针体,急速将针刺入,然后慢慢松开押手,徐徐送针。病人咳嗽或变动体位时,应停止进针或将针向上拔,在刺入或拔针过程中,遇到阻力时,不要强行进针或拔出,可改变方向刺入或稍待片刻拔针,针刺到所需的深度后,针体应露出皮肤0.5cm以上,不可全部刺入。
(二)、运针要求。对得气感差的病人,应采用停针待气的方法,不要为求得气而一味加强手法。
【处理方法】
一、滞针:准确处理滞针,可避免或减少折针事故。在滞针时,如因体位改变所致,可令其回复原来体位,再试行拔出。如因肌肉紧张引起,宜停留片刻,或在周围穴位按压,使其松弛后出针。如针体有多处弯曲的情况,试行压迫针身,使针尖从另一处皮肤穿出,剪去针尾,用镊子将其拔出。
二、折针:发生折针后,医者应冷静沉着,令病人不必惊慌,应尽可能保持原来的体位不动,再行处理。笔者曾遇到过二次断针,一次是为一位于胃溃疡病人作穴位结扎术,于中脘发生断针,当时笔者和身旁的一位护士都较镇静,病人亦不知断针,结果 用止血压钳将残端顺利取出;而另一次,为一小儿麻痹症患者也是行穴位于结扎术,在环跳穴发生断针,另一护士在一旁惊呼折针,患儿一紧张,翻身坐起,变换体位于,结果在X光下化数小时才取出断端。断针大多停留在筋膜直下和皮下,可作为摘除时的参考。
(一)、浅部折针。《针灸大成》曾提到“凡断针者,再将原针穴边复下一针,补之即出”。目前,一般采取穴位周围按压,使断端露出,用镊子夹去。
(二)、深部断针。原则上应手术取出。深部断针的摘除术一般较困难,即使熟练的外科医生也极为吃力。国外有人认为最终不能除去断针者占25%。手术时针灸医师须协助外科医师确定折针部位,经X线摄片(拍正、侧位片),并进行具体计算后,用手术刀寻获。如有条件,可从2个不同角度的X线照片,CT扫描等技术,立体地确定断针位置。如折针时间不长,位于四肢,亦可直接在X线透视下,手术取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