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针灸学院 >> 针灸研究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针灸治疗外阴白色病变86例临床观察

  • 文章导读:

    主题词:外阴干皱症,针灸疗法

    外阴白色病变,亦称“外阴上皮营养障碍”是女阴皮肤粘膜营养障碍而致的组织变性及色素改变的疾病。临床常见的有硬化性萎缩性苔藓、外阴白斑病、外阴非典型增生等。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外阴奇痒、阴部皮肤和粘膜变白、变粗、增厚或萎缩变薄,有时皲裂。目前病因尚不明了,亦无特殊治疗。近年来我们用针灸治疗该病86例,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86例中年龄最小19岁,最大年龄72岁。其中以30-40岁占多数。职业以工人最多,占66%,其它各种职业均有发生。病例在1年以内1例,1-3年5例,4-5年15例,5-10年48例,10年以上16例。其中1例病程最长达20余年。

    2.治疗方法

    2.1 取穴:外阴局部;关元、曲骨、三阴交血海足三里

    2.2 操作:1.火针:以2%新洁尔灭常规消毒外阴部,用细火针在酒精灯上烧至白亮,散在点刺15-30针,深度0.2-0.5寸。2.毫针:患者排尿后仰卧位,取30号3.5寸毫针在关元、曲骨处快速垂直进针,并提插捻转使针感传至阴蒂及阴道为度。再用30号2.5寸毫针在血海、足三里处进针,二穴针刺方向均斜向上方,以穴位周围产生酸胀并向上传导为佳。又用30号1.5寸毫针在三阴交穴处进针,针刺方向向内上方,使针感向上传导。关元、曲骨用补法,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分钟,以上治疗隔周1次,10次为1疗程。

    2.3 注意事项:用火针刺局部手法要快而稍用力,但不可刺得太深,以0.2-0.5寸为佳。治疗后当天及次日不可洗浴外阴,以防感染。

    3.疗效标准

    痊愈:外阴瘙痒消失,皮肤粘膜颜色形态恢复正常,半年后未复发者;显效:外阴瘙痒消失,增厚组织稍薄或萎缩部分有新生组织,皲裂或溃破愈合,以及颜色传为粉色或淡褐色;有效:瘙痒减轻或消失,局部皮肤粘膜变化不大者;无效:治疗1疗程后,自觉症状及局部状况无改善者。

    4.治疗结果

    本组86例,其中痊愈38例,约占44%;显效21例,占25%;有效25例,占29%;无效2例,占2%。

    本组患者最少治疗6次,最多治疗6个疗程,一般均在2-3疗程。

    5.典型病例

    例1,张XX,女,56岁,工人。初诊日期1990年5月24日。患者外阴瘙痒15年,重是瘙痒难忍,夜间不能入睡,曾在某医院治疗1年不效。取外阴白斑区域组织作病理切片,诊断为“外阴增生性营养不良”。查大阴唇间沟、小阴唇及阴蒂周围皮肤粘呈灰白色,阴蒂周围粘膜粗糙增厚,触之有韧硬感,肛周肤色变白。经用火针和毫针治疗1疗程后,阴痒消失,阴蒂周围明显变软,肛周肤色恢复正常。继治1疗程,诸症消失而获痊愈,随访半年未再复发。

    例2,刘XX,女,36岁,干部。初诊日期1992年3月10日。外阴痒5年,3年前生产时发现“外阴白斑”,曾在省中医研究所病检,诊断为“萎缩性硬化性苔藓”,服中药60余剂未见明显效果,故来针灸治疗。当时查:外阴阴阜及大阴唇平坦,小阴唇缺如,阴蒂包皮肥厚与阴蒂粘连,后联合紧、干薄、皲裂,肛周皮肤菲薄发亮色白,有皲裂。给予针灸治疗1疗程后阴痒消失,外阴后联合及肛周皲裂愈合,皮肤弹性增加,颜色变粉白。继治1疗程后,小阴唇开始生长,阴蒂包皮与阴蒂粘连松解,大阴唇及阴阜亦见饱满。又治疗1疗程后,外阴及肛周颜色和弹性均恢复正常,小阴唇长出。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6.体会

    6.1 外阴白色病变属中医“阴痒”,“阴疮”范畴。其病因病机责之于肝、脾、肾功能失常。肝脉绕阴器,又主藏血,为风木之脏;肾藏精主生殖,开窍于二阴。若肝肾不足,精血亏损,生风化燥,阴部肌肤失养,故而瘙痒萎缩。又脾主肌肉,为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虚失于健运,一则肌肤失于濡养,久之皲裂、萎缩,二则脾虚生湿,湿浊蕴积,下注前阴,发为阴痒。治疗当疏肝健脾补肾。关元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曲骨为任脉肝经交会穴,任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主人体一身之阴,为“阴脉之海”。针刺这二穴,不但可“治病求本”,而且可取“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之效,深刺这二穴,使“气至病所”,可促使外阴局部气血通畅,得到濡养。取胃经之合穴足三里,脾经血海,健脾助运,调理气血,配以足三阴经之交会穴三阴交,共同调理肝脾肾,以达“治病求本”之目的。

    6.2 火针是传统针灸疗法之一,可温经散寒,除湿解毒,祛风通络。我们用火针迅速点刺外阴局部,可祛除外阴的风邪湿毒,疏通患部之气血,改善外阴深部结缔组织中神经血管营养状况,从而使变性的组织和异常的色素代谢恢复正常。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